图书介绍

广西民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广西民俗
  • 过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2765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广西民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俗文化发展概述1

一、悠久的历史1

二、多民族的大家庭3

三、人文地理与风俗文化6

(一)水田耕作9

一、农耕民俗9

第二章 生产民俗9

(二)旱地耕作18

谷围18

开耕试犁18

撒谷本18

点炮插秧18

禾稿还田18

拿龙、祭虫18

禾剪18

(一)林业习俗22

二、林牧业民俗22

把茅榜22

撒花生壳22

驱鸟兽22

换工22

农谚22

(二)牧业习俗26

放排26

添丁种树26

轮伐26

拉山26

拉山号子26

(一)渔业习俗29

三、渔猎民俗29

看牛帮29

猪潲29

窑洞鸡29

养山羊29

马姑娘29

(二)狩猎习俗33

一草养三鳙33

拉大网33

塞网33

鲨鱼网33

渔箔33

渔规与禁忌33

闹鱼33

(一)圩亭36

四、商业圩场民俗36

围猎、网猎36

见者有份36

选猎头、敬猎祖、鸣枪相喜36

(三)毛南六圩37

(二)诞圩37

(一)壮族给父母留养老田39

一、各具特色的家庭及民俗39

第三章 家族民俗39

(四)兄弟分家仍“合饭”的苗族40

(三)瑶族家庭类型多40

(二)长子长孙为尊的汉族家庭40

(八)毛南人给出嫁的姐妹留“粽蛋田”41

(七)仡佬族的家庭41

(五)侗族分家要留“午饭田”41

(六)仫佬族用“清明田”祭祖41

(二)汉族的宗族与族长42

(一)壮族的家族、房族与族长42

二、家族与宗族民俗42

(四)同姓苗人可分姓43

(三)瑶族的房族、宗族与道士、族长43

三、民间亲属称谓民俗44

(六)仫佬族的族长、冬头、首事44

(五)侗族的“外姓”与“内姓”44

(三)侗族的内家、外家称谓皆同45

(二)瑶族的第一、第二、第三父母45

(一)壮族父母以长子女之名作称呼45

(五)仡佬人称兄为“婶”46

(四)毛南族尊称老人冠村名46

(一)壮族干栏房与居住习俗47

一、居住民俗47

第四章 居住和交通民俗47

(二)汉族四合院及建房习俗49

夫妻异室与异床49

古越巢居49

破土谣与立柱词49

(三)依山傍水的瑶家民居51

过门51

汉家大院51

落金砖与封金顶51

上梁歌51

会狮贺屋51

(四)龙潭卜居建苗寨53

送梁亲53

依山水而居53

月亮床53

求婚洞53

(五)侗族鼓楼54

撒梁粑54

龙潭卜居54

吊脚楼54

(六)仫佬民居——地炉四季火不熄56

干栏楼56

塔状鼓楼56

(七)毛南人的石干栏房57

(九)彝族暖屋58

(八)京族的石条瓦房58

石干栏58

香火堂58

(十)水族的茅屋59

(一)壮乡“阴功路”与“阴功船”60

二、交通民俗60

(十一)仡佬人的三角棚与创业屋60

(三)瑶族修路日与功德桥62

(二)汉族架桥习俗62

将军箭62

亭九62

阴功井62

粥厂62

阴功桥与阴功船62

(四)侗族风雨亭与风雨桥63

(一)壮族食俗65

一、饮食民俗65

第五章 饮食和医药民俗65

(二)汉族食俗69

米粉相亲面条情69

一饭三粥五色糯69

大年粽子凤莫饭69

鱼生熟狗烤香猪69

(三)瑶族食俗70

鸡蓉燕与长油菜70

米粉卷粉螺蛳粉70

牛肉巴与牛肉丸70

夹芋扣肉纸包鸡70

(四)苗族食俗73

逐客饭、传情饭73

竹叶包饭挂树杈73

盛情“吼却酒”73

“血浆酒”敬客73

客吃鸡头与鸡爪73

腌鲊与羊粉汤73

(五)侗族食俗74

扯着耳朵喝“喊酒”74

食不离酸74

竹筒饭74

牛酱、憋汤与辣椒骨74

(六)仫佬族食俗76

食不离油茶76

食不离糯76

食不离酸76

(七)毛南族食俗78

坐大宴与十大碗78

粉丝与粉蒸肉78

艾糍粑78

狗舌糍78

斗糍粑78

枕头粽78

(八)京族食俗81

盘闹、盏配与鸡血糕81

毛南饭与米蜂仔81

豆腐圆与粉蒸肉81

毛南三酸81

(九)彝族食俗82

又轻又薄的“风吹?”82

烤鱿鱼与腌鱼露82

(十)水族和仡佬族食俗83

一钵汤水试姻缘83

牛干巴与辣椒骨83

待客筵与迎祖菜83

(十一)瑶、苗、壮等民族“分心共享,肝胆情长”的食俗84

仡佬族把辣椒当菜、甜酒当水84

水族喜食酸辣与香酥84

水族不吃几种肉84

(一)药物宝库85

二、民间医药民俗85

(二)传统疗法86

(四)民间防疫87

(三)医药谚语与口诀87

(五)医德医风88

(一)从黎桶到唐装89

一、壮族服饰89

第六章 服饰民俗89

(三)以衣饰有别知婚否90

(二)三角领花三层楼90

(四)齿饰、银饰与薏米饰91

(一)五彩瑶服92

二、瑶族服饰92

(二)定亲鞋与百褶裙93

(二)苗女秘绣与刺绣95

(一)玲琅银饰95

三、苗族服饰95

(一)百褶裙与银花饰96

四、侗族服饰96

(一)琵琶襟与紧身衣97

五、仫佬族服饰97

(二)解髻盘髻成新娘97

六、毛南族、京族等民族服饰98

(二)女短挂与鲤鱼腮98

(一)祭灶104

一、春季节俗104

第七章 岁时节日民俗104

(二)辞旧105

(三)挑新水与迎新岁107

(四)祈丰占吉109

(五)拜年113

洗枪113

爬柱子113

祈果树113

祈五谷113

祈六畜113

炮卜、鸡卜113

坐扁担梳头113

送老鼠113

挂珍珠113

拜树113

(六)新春娱乐活动117

唱歌贺岁117

抬狗猫拜年117

舞龙拜年117

舞鸡贺年117

舞鹿拜年117

舞春牛117

乞讨拜年117

寻根贺年117

(七)二月春社节及其他节俗128

丁酒节128

闹锣128

唱龙亭128

演鳱鹄128

坐廊对歌128

打扁担128

抛绣球128

打芦笙同年128

跳坡128

斗马与赛马128

唱耶歌128

打铜鼓128

正月十五128

闹元宵128

壮族蚂?节128

(八)三月清明节及其他节俗131

补年节131

春社节131

花朝节131

晒布节131

敬鸟节131

花炮节131

儿童圩131

农具节131

炒虫节131

保苗节131

(一)四月牛王节及其他节俗135

二、夏季节俗135

清明节135

歌圩135

对歌、赛歌135

碰蛋135

抢花炮135

放球、还球135

嘹歌135

侗族135

抢花炮节135

谷雨采茶节135

阿宝节135

汉族三月三节135

瑶族黄牛节135

仫佬族祭婆王节135

彝族风流节135

(二)五月端午节及其他节俗138

彝族跳弓节138

敬牛爱牛的牛节138

壮族插秧节138

(三)六月尝新节及其他节俗142

彝族忌孔节142

龙舟会142

一浴消百病142

爱猴142

打泥坨142

饮雄黄酒142

瑶族达努节142

毛南族庙节142

瑶族分龙节142

汉族立夏节142

(一)七月中元节及其他节俗147

三、秋季节俗147

尝新节147

拜田节147

京族哈节147

壮族莫一大王节147

彝族的火把节与牛魂节147

(二)八月中秋节及其他节俗151

瑶族台望节151

中元节151

七夕乞巧节151

壮族擂背节151

壮族达汪节151

瑶族留拉酒节151

(三)九月重阳节及其他节俗155

彝族护新节与修路节155

祭月赏月155

占卜155

玩花灯155

唱草歌155

结同年155

赶歌圩155

走赛吃糕155

骂中秋155

仡佬族拜树节155

(一)瑶族盘王节157

四、冬季节俗157

九九话重阳157

水族水年157

壮族霜降节157

(二)苗族拉鼓节159

祭盘古郎159

跳盘王159

庆盘王159

游盘王159

还盘王愿159

游目母婆159

(四)冬至节161

(三)彝族庆丰节161

卜鼓161

捞虫161

砍鼓161

拉鼓161

藏鼓161

吃鼓161

赶鬼161

忌鼓161

(五)苗族大年162

(六)侗族冬节163

烧火送年163

牛过年163

杀猪迎年163

守岁163

鞭打石头163

挑新水163

敬三脚灶163

芦笙迎年163

打靶、斗牛163

(七)瑶族敬老节164

一、诞生礼俗165

第八章 生育婚嫁和交际民俗165

(一)求子习俗166

(二)怀孕习俗168

偷神求子168

求花168

架桥168

补做风流168

填七井168

(三)分娩习俗169

保胎169

饮浇花水169

祭解169

(四)迎新生习俗171

向外婆报喜171

请怀娘171

不落娘家171

洗婴171

挂门标171

(一)壮族的婚前成年礼176

二、成年礼俗176

庆三朝176

满月宴176

抬头见红176

百日、抓周、拜寄176

(三)京族成年礼——名入“乡饮簿”178

(二)汉族成年礼——老杨公178

脱契178

加冠簪花178

花桌会、花夜餐178

能守178

修眉开容178

婚号178

(四)度戒——严酷的瑶家成年礼179

(一)初恋习俗180

三、恋爱民俗180

(二)热恋习俗190

竹筒情信190

游歌190

串寨招郎190

隔街相望190

青春屋190

抛果190

看电筒190

走寨190

行歌坐妹190

讨手190

送花带190

踩脚、拉妹190

比腰带190

月堆华190

抢帽试嗓190

掷树叶、踢沙子190

吃同年190

爬楼190

抛花帽圈190

求进家190

抢歌190

限花歌信190

打花猫190

讨花带190

(三)定亲习俗192

相思结192

姑娘房192

合耕192

相思烟192

(一)壮族婚嫁习俗194

四、婚嫁民俗194

赠同年鞋194

赠衣194

情依194

讨镯订终身194

喝崩血誓194

换情194

(二)汉族婚嫁习俗210

重点明灯210

发媒问亲210

熟食与生冷210

鸡头喜210

定亲饭210

考女婿210

看门、初会210

哭嫁210

送红哈210

敲棚210

槟榔接亲210

山歌接亲210

火把接亲210

悄悄无声接亲210

舅舅开茶210

拦门酒词210

跨灯梯210

撒花210

转花伞210

拜堂210

分红蛋210

扒茶210

扔鸡蛋饭210

撒五谷210

烧娘送210

赶歌台210

踩脚印210

一条心210

吃洞房饭210

洞房抢蛋210

沐新水210

送洗脸巾210

月亮水210

系黄头绳210

新娘寄户210

抢妻长落夫家210

入寮210

卷伴210

滚石下山210

挂红认子210

半夜嫁男210

挂红210

退婚210

打霜、隔旧宿210

驱魂枪210

熟寡与生寡210

断梳210

(三)瑶族婚嫁习俗219

住月村219

托媒问亲219

看人看屋219

抬盒219

催婚粑219

坐花219

离娘鸡219

绕禾仓219

自行车迎亲219

会亲宴、乱喜糖219

开袋219

姑娘追219

拦路看新娘219

睡喜床219

拉同心结219

绕船台219

贺郎歌219

小孩闹房219

夜园晚会219

(四)苗族婚嫁习俗230

喝口水凉茶230

脚板薯230

一水三枪230

两边顶230

火把接新娘230

三五婚姻230

联桌教诫230

交手230

赛筷条词230

全寨送新娘230

喜床鸡宴230

陪楼歌230

陪行娘230

送茶、离娘饭、十大碗230

新娘在屋檐下过夜230

偷杯230

绣巾餐230

舅爷大过天230

只拜岳父岳母230

接送新媳230

(五)侗族婚嫁习俗232

偷婚232

讨八字232

认亲下聘232

迎亲232

儿童拦路232

埋岩四减奶母钱232

缺圆的婚宴232

不落夫家232

(六)毛南族婚嫁习俗236

私奔236

送茶236

种棉种蓝236

改髻236

鸡肉宴236

抢亲236

偷亲236

长菜酒、拦路歌、吃猫饭236

小姑捉嫂236

接纺车236

(七)仫佬族婚嫁习俗240

劝嫁与私奔240

送典、讲牛240

踩门、哄媳妇钱240

过门240

发棉与走媳妇路240

换茶240

(八)仡佬族婚嫁习俗244

下岩244

祖灵默许244

择日购衣244

解礼244

拦门244

押礼公与银姑244

闹歌堂244

敬茶244

不落夫家244

并香244

请老244

(九)水族婚嫁习俗245

再婚245

发媒问亲245

马背驮新娘245

问新245

洗鸡嘴245

吃毛香245

订头嫁245

入赘245

退婚、离婚245

(十)京族婚嫁习俗247

盘歌247

吃媒酒、跨米筛247

分福与结婚三礼247

鸡卜定亲247

拐婚247

(十一)彝族婚嫁习俗248

唱结义歌248

对花屐248

联亲248

送日子248

认亲248

歌卡248

辞行歌248

拜堂歌248

(十二)回族婚嫁习俗249

背新娘到夫家249

女媒人、男媒人249

红花酒249

(一)瑶族公宴待客250

五、交际民俗250

(二)苗家以饭试客251

(四)仫佬人相逢邀客对歌252

(三)侗族的“合拢饭”252

(八)水族的交杯酒与扎包礼253

(七)以抹黑脸为乐的黑彝253

(五)毛南人以佳酿敬客253

(六)京族甜食待客情如蜜253

(九)壮、汉等族的“打老庚”与十兄弟、十姐妹254

一、祝寿民俗257

(一)壮族祝寿习俗257

第九章 祝寿和丧葬民俗257

(二)汉族寿诞习俗259

寿星汤259

吃一259

十二年祝寿一回259

寿米缸与添粮补寿259

金鸡舞259

祝寿歌259

寿椅与富寿亭259

备寿材259

(三)瑶族给寿星送“牛筋椅”260

寿棺260

逢十大寿与逢一大寿260

汤圆发糕祝寿260

拜寿260

(六)京族“做十保”,祈长寿261

(五)苗族的生日茶与偷寿碗261

(四)仫佬族的增寿衣与“添六马”261

(一)壮族的丧葬习俗262

二、丧葬民俗262

做寿衣262

做十保262

(二)汉族的丧葬习俗269

还花269

报丧269

买水洗身269

入殓269

吊丧269

取老寿269

出殡269

抢糯饭269

背骨二次葬269

凶死葬269

岩洞葬269

悬棺葬269

铜棺葬与铜鼓葬269

火葬269

情歌幡269

蕉林伴妻269

(三)瑶族的丧葬习俗274

炒黄豆274

亡后打扮274

报丧274

孝服274

出殡274

停火停炊274

游街告别274

打歌堂274

熏醋274

野祭274

闭口钱274

打沙场274

出脚、烧衣274

儿媳赛跑274

(四)苗族的丧葬习俗281

打铜鼓281

火葬281

过油火281

土葬、捡骨葬281

天堂妻281

砍棺头281

三魂分工281

开云升天281

砍牛281

(五)侗族的丧葬习俗283

空棺入底283

鸣枪报丧283

浅挖母穴283

(六)仫佬族的丧葬习俗284

守夜284

冷床284

入棺284

上祭284

上山284

换屋284

(七)毛南族的丧葬习俗285

升天堂285

人死属土285

脚踏莲花285

报丧285

打斋285

饯行285

千年饭285

拜新坟285

(八)京族的丧葬习俗289

出殡289

报丧289

(九)彝族的丧葬习俗292

为海难者招魂292

报丧292

迁床292

入殓292

做功德292

吊丧、转龙292

孝子躺292

棺底292

二次葬292

合炉292

(十)水族的丧葬习俗293

(十一)仡佬族的丧葬习俗294

(十二)清真寺里的葬礼295

(一)壮族地区的村老制296

一、民间村寨社区组织民俗296

第十章 村寨社区组织和民间社团民俗296

(二)苗族的寨佬及芦笙头297

(四)毛南族的村老、学董与文武相公298

(三)侗族乡老会298

(七)瑶族的庙老及村民会议299

(六)仡佬族的寨老299

(五)仫佬族村寨的头人299

(一)壮族的社团组织300

二、民间社团组织民俗300

(二)瑶族的“石牌团”与“油锅”301

禁火会301

婚姻会301

生长会301

建新会301

斗四会301

筑路会301

水利会301

(三)侗族的“款”与“款军”303

(五)仫佬族的“会款”304

(四)京族的“众村”与“翁村”、“翁记”304

(二)瑶族的“石牌律”305

(一)壮族的“议团”与“议众”305

三、民间法律民俗305

(三)侗族的“约法款”308

上门挂红308

石牌话308

做木压308

(四)苗族的“埋岩”309

(六)仡佬族的“刑罚”与“民罚”310

(五)毛南族的“隆款”、“梅柏”310

(一)壮族民间诸神311

一、民间信仰诸神311

第十一章 民间信仰民俗311

(二)汉族民间诸神314

家仙314

?洛甲314

布洛陀314

布伯314

伏依兄妹314

莫一大王314

雷王314

甘王314

三界公314

三元314

社王、土地314

(四)侗族民间诸神315

甘王315

土地神315

南宁城隍315

陈宏谋315

(三)瑶族民间诸神315

盘瓠王315

密洛陀315

刘大娘315

(五)京族民间诸神316

萨玛316

树神316

水神316

萨豆堆316

萨雷316

萨这更316

萨高岑316

(六)仫佬族民间诸神317

本村诸家先灵317

祖灵317

灶君317

天官、天地317

观音、三婆317

伏波将军317

镇海大王317

高山大王317

广达大王317

安灵大王317

兴道大王317

后神317

(七)毛南族民间诸神318

(一)壮族民间法事319

二、民间法事319

昆屯319

汉王319

天皇319

格319

良吉、良标319

环英、行加319

盘兄、古妹319

花王圣母319

三界公爷319

(二)汉族民间法事320

花僧320

师公法事320

道公法事320

安龙320

(三)瑶族民间法事321

安龙321

凤朝321

做福保321

(四)苗族民间法事323

祭甘王323

做洪门323

打斋323

跳香火323

做功德323

还神愿323

还香火愿323

还帝母愿323

游刘大娘323

(五)侗族民间法事325

祭土地堆325

撵邪325

接龙安龙325

拜树325

祭家祖325

祭祖坟325

(六)京族民间法事326

洗寨、赶火神326

酬水神326

敬石神326

敬蛇神326

敬田神326

敬旱地神326

敬火塘神326

(七)仫佬族民间法事327

降生童327

法师327

(八)毛南族民间法事328

(一)壮族民间禁忌329

三、民间禁忌及其他俗信329

(三)瑶族民间俗信330

猪灵狗圣330

生产禁忌330

雷公禁婚330

禁伐风水林、村树330

生活禁忌330

(二)汉族民间俗信330

乞丐饭330

九井水330

招魂330

舅舅封包驱邪330

(一)壮族歌谣333

一、民间歌谣333

民间释梦333

民间占卜333

第十二章 民间艺术及其民俗333

(二)瑶族歌谣336

(三)苗族歌谣338

(四)侗族歌谣339

(五)仫佬族歌谣341

(六)毛南族歌谣342

(七)京族歌谣344

(九)水族歌谣345

(八)彝族歌谣345

(十)仡佬族歌谣346

(一)壮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347

二、民间神话、传说、故事347

(二)瑶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348

(三)苗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349

(四)侗族神话传说故事350

(五)仫佬族民间传说故事351

(八)京族民间传说故事352

(七)回族民间传说故事352

(六)毛南族民间传说故事352

(一)汉族戏剧353

三、民间戏剧353

(九)彝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353

(十)水族民间传说故事353

(十一)仡佬族传说故事353

(二)壮族戏剧354

(五)毛南族戏剧355

(四)侗族戏剧355

师公戏355

壮剧355

(三)仫佬族戏剧355

(一)汉族民间舞蹈356

四、民间舞蹈356

(二)壮族民间舞蹈357

火碗舞357

舞龙357

舞醒狮357

采茶歌舞357

麒麟歌舞357

师公舞357

跳禾楼357

跳岭头357

(四)苗族舞蹈358

铜鼓舞358

蚂?舞358

扁担舞358

打?舞358

师公舞358

(三)瑶族舞蹈358

兴郎铁玖舞358

长鼓舞358

(六)京族舞蹈359

坡会舞359

(五)侗族舞蹈359

多伦359

多耶359

款会舞359

(一)壮族民间工艺360

五、民间工艺360

跳竹竿360

跳天灯360

打花棍360

(七)水族舞蹈360

(八)仡佬族歌舞360

(三)毛南族民间工艺361

(二)仫佬族民间工艺361

壮锦361

壮族背带361

竹、藤编361

(二)壮族民间乐器362

(一)汉族民间乐器362

六、民间乐器362

(四)苗族民间乐器363

(三)瑶族民间乐器363

马骨胡363

瓦琴363

天琴363

(一)汉族民间游戏364

七、民间游戏364

(五)京族民间乐器364

(三)瑶族民间游戏365

打尺子365

南蛇孵蛋365

牟呀咚咚怯365

萤火虫365

跳大海365

(二)壮族民间游戏365

跳桌子365

(五)侗族民间游戏366

(四)苗族民间游戏366

打陀螺366

摔腰366

鸡毛球366

(七)毛南族民间游戏367

群龙争珠367

多毽367

飞燕367

(六)仫佬族民间游戏367

象步虎掌367

(十)仡佬族民间游戏368

(九)彝族民间游戏368

同填368

同顶368

抛沙袋368

(八)京族民间游戏368

捉活鸭368

摸鸭蛋368

主要参考文献370

后记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