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计学
  • 程碧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750595240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经济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构建中国经济理论的背景1

1.1.1 引子1

目录1

1.1.2 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2

1.1.3 西方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6

1.1.4 西方经济学的错误和问题8

1.1.5 汉家本有制度——中国经济理论:国计学10

1.2 国计学的理论框架和体系13

1.2.1 第一部分 经济总体的运行平衡:国计学运行模型13

1.2.2 第二部分 金融领域:国计学金融模型15

1.2.4 第四部分 赋税领域:国计学赋税模型17

1.2.3 第三部分 国际贸易领域:国计学国际贸易模型17

1.3 与国计学理论体系对应的西方经济学体系18

1.3.1 与国计学运行模型对应的经济学理论18

(1)生产函数(对应国计学运行诸模型)18

(2)IS-LM模型(对应国计学中观平衡增长模型)19

(3)经济增长理论(对应国计学运行诸模型)19

1.3.2 与国计学金融模型对应的经济学理论19

(1)CAPM资产定价理论(对应国计学单期风险定价模型)19

(2)MM定理、期权等衍生品定价理论(对应国计学均衡资产组合定理和资产比价定理)20

(3)经济学连续时间金融定价理论(对应国计学连续时间风险定价模型)20

(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应国计学外汇平衡模型)21

(5)经济学利率平价理论(对应国计学次稳态汇率偏移模型)21

(4)经济学购买力平价理论(对应国计学贸易平价模型)21

(7)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对应国计学次稳态汇率偏移模型)22

(8)经济学影子汇率(对应国计学储备汇率模型)22

(9)克鲁格曼-佛勒得-加泊模型(对应国计学外汇动态理论)22

1.3.3 与国计学国际贸易模型对应的经济学理论23

(1)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对应国计学比较贸易模型)23

(2)要素禀赋理论(对应国计学技术进步模型)23

1.3.4 与国计学赋税模型对应的经济学理论23

1.4 本书的写作设想及文章结构24

1.4.1 写作设想24

1.4.2 本书文章结构27

2.1.1 研究方法提出的背景31

第二章 国计学方法论31

2.1 国计学研究方法31

2.1.2 命题、定义、科学及其验证32

2.1.3 理论题设的简化与现实的具体36

2.1.4 命题的模糊性38

2.2 数学在理论中的地位38

2.3 国计学、数学、物理与经济学某些研究方法之比较39

史学部分45

第三章 中国国计学思想史45

3.1 中国国计理论在当今中国的地位及其原因45

3.2 杰出的国计学家——管仲48

3.2.1 管仲国计理论的背景及地位48

3.2.2 工商业理论51

3.2.3 实物财富理论53

3.2.4 货币理论55

3.2.5 货币计量及控制理论57

3.2.6 关于货币循环的思想58

3.2.7 以平国计为目的的积极财政政策61

3.2.8 通货膨胀、紧缩和消费生产的认识及真实经济周期理论63

3.2.9 国富与民富关系之理论68

3.2.10 资源价格配置理论69

3.2.11 对官商的认识71

3.2.12 价格平准理论71

3.2.13 反垄断理论73

3.2.14 赋税理论74

3.2.15 社会保障理论75

3.2.16 国际贸易理论77

3.2.17 自由市场思想80

3.3 《盐铁论》——中国国计史上的一场辩论81

3.3.1 桑弘羊及《盐铁论》之历史背景81

3.3.2 桑弘羊之国计政策83

3.3.3 盐铁会议84

3.3.4 对《盐铁论》的评价91

3.4 王安石与司马光93

3.4.1 王安石93

(1)王安石变法之背景介绍93

(2)青苗法94

(4)市易法97

(3)均输法97

(5)免役法、方田均税法98

(6)王安石变法的财政收入99

3.4.2 司马光99

(1)对政府在市场中的定位看法99

(2)司马光的货币思想100

(3)司马光的实物财富思想100

(4)司马光对青苗法和常平法的看法和建议101

(5)司马光重视的核心101

(6)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评价101

3.5.1 沈括简历及背景102

3.5 沈括102

3.5.2 积极财政政策103

3.5.3 货币增长思想103

3.5.4 劣币驱逐良币思想103

3.5.5 货币流通速度思想103

3.5.6 地区之间、国内外货币的贸易调控思想104

3.6 称提之术——纸币调控制度104

3.6.1 纸币及称提术之背景104

3.6.2 规定发行最高限额105

3.6.3 发行准备金105

3.6.4 采用有价证券对纸币进行吞吐操作,以控制纸币总量105

3.6.5 不兑换纸币调控制度105

3.7 对中国国计理论的总结106

第四章 西方经济思想史109

4.1 西方经济思想史在中国之背景介绍109

4.2 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12

4.3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113

4.3.1 重商主义产生之背景113

4.3.2 重商主义的几个学者114

4.4 16、17、18世纪中国国计理论向欧洲的传播115

4.5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转折:政治经济学时代118

4.5.1 威廉.配第118

(1)国家财富及所需货币量的统计118

(2)赋税思想120

(3)公共保障思想121

4.5.2 布阿吉贝尔122

(1)消费与收入的关系122

(2)各个部门成比例的经济思想123

(3)赋税的稳定、便捷、公平125

(4)谷物自由市场127

4.5.3 理查德.坎蒂隆128

(1)货币在一国内流通的均衡问题128

(2)货币在一国流通的非中性扩散情况130

(3)国际贸易中的货币量和物价思想131

(4)国际贸易中的财富衡量思想133

(5)对外债及顺差的认识134

(6)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侈糜思想135

(7)为人们经常提到的坎蒂隆的经济思想136

4.5.4 大卫·休谟138

(1)自然秩序138

(2)货币思想138

(3)贸易平衡思想140

4.5.5 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141

(1)货币与实物两分法142

(2)完全竞争下工商业的零利润假设与纯产品理论143

(3)《经济表》143

(4)魁奈对《经济表》含义的专门解释144

(5)魁奈根据《经济表》提出的经济学原则144

(6)马克思再生产公式、经济表及瓦尔拉斯均衡分析146

4.5.6 杜尔阁152

4.5.7 亚当·斯密152

(1)圈地运动背景153

(2)《国富论》的体系155

(3)价值理论及斯密教条155

(4)资本运动规律160

(5)工资与经济增长163

(6)货币思想164

(7)斯密的自由主义164

(8)国际贸易绝对优势理论166

4.5.8 李嘉图166

(1)李嘉图的经济推理逻辑167

(2)对李嘉图论证逻辑的评价169

(3)本书对于劳动价值理论的点评170

(4)李嘉图其他代表性的经济观点172

4.5.9 西斯蒙第174

(1)收入与生产决定理论175

(2)货币观念177

4.5.10 马尔萨斯178

(1)马尔萨斯的经济推理178

4.5.11 萨伊180

(1)供给自身创造需求理论之推理过程180

(2)对萨伊供给自身创造需求理论的评价181

4.6 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经济学182

5.1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引言188

第五章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188

5.2 经济学函数曲线190

5.2.1 点在曲线上的移动和曲线本身的移动190

5.2.2 同时曲线和时间曲线190

5.3 弹性191

5.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92

5.4.1 西方经济学的生产、储蓄、投资、消费等概念之含义192

5.4.2 生产函数、消费倾向、储蓄投资恒等式194

5.4.3 凯恩斯利用储蓄投资恒等式对经济周期的解释199

5.4.4 投资乘数、就业乘数199

5.4.5 加速数202

5.4.6 IS-LM修正凯恩斯模型及其错误应用: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204

(1)用凯恩斯《通论》逻辑来解释IS-LM205

(2)IS产品市场均衡?206

(3)希克斯的修正IS-LM模型207

(4)对IS-LM模型的评论209

5.4.7 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209

(1)供需关系210

(2)边际消费倾向212

5.5 西方宏观经济学及当代经济增长理论214

5.5.1 西方宏观经济学初、中级教材214

5.5.2 西方高级宏观经济学及经济增长理论215

5.5.3 西方高级宏观经济增长理论评价217

5.5.4 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218

(1)经济学生产函数不具有最优化的数学性质219

5.5.5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数学缺陷及问题219

(2)宏观经济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因果方向性222

第六章 国计学运行模型225

6.1 国计学运行模型引言225

6.2 生产扩张和利润之性质226

6.2.1 生产的资本边际利润、平均利润及社会资本扩张性质226

6.2.2 国计学社会平均利润228

6.3 国计学微观生产模型229

6.3.1 国计学微观生产函数所要满足的性质229

6.3.2 国计学微观生产模型的构建230

6.3.3 国计学微观生产模型的最优化性质231

(2)国家经济分析233

6.3.4 国计学微观生产模型对国计学分析的意义233

(1)产业分析233

6.4 国计学中观平衡增长模型234

6.4.1 中观平衡稳定增长模型234

(1)模型简介和假设234

(2)模型推理235

6.4.2 国计学资本增长速度238

6.4.3 中观平衡稳定增长模型的理论意义239

(1)把实物经济与货币经济完全融合为一体239

(2)否定单纯以投资刺激经济的经济学理论240

(3)论证了完全自由放任市场的系统性缺陷240

(4)揭示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互动关系240

(5)长期稳定增长分析241

(6)短期增长分析242

(7)中观平衡稳定增长模型中的产业链243

(8)中观平衡稳定增长模型与微观生产函数模型的结合分析:真实增长速度244

6.4.4 非线性中观平衡离散增长模型246

6.4.5 非线性中观平衡连续增长模型247

6.5 国计学国家增长模型249

6.5.1 国计学国家增长模型引言249

6.5.2 国计学国家增长模型251

6.6 国计学生产、平衡及国家增长模型与经济学之分析252

6.7 消费货币供给在西方的实践253

(1)经济学风险定价理论简介256

7.1.1 国计学单期风险定价模型256

第七章 国计学金融模型256

7.1 国计学单期风险定价模型256

(2)CAPM论证之数学错误258

(3)国计学单期风险定价模型259

(4)国计学单期风险定价模型结论分析262

(5)国计学单期风险定价模型的应用264

7.1.2 国计学单期风险定价之心理基础265

(1)国计学资产组合性质265

(2)国计学单期均衡资产组合定理266

(3)国计学单期资产比价定理268

7.2.1 经济学连续时间金融简介271

7.2 国计学连续时间风险定价模型271

(1)经济学连续时间金融原理简介272

(2)经济学连续时间金融定价与单期CAPM的原理联系273

(3)经济学连续时间金融定价的错误274

7.2.2 国计学连续时间风险定价模型276

7.3 经济学连续时间金融理论281

7.3.1 经济学连续时间资产定价模型281

(1)Robert.C.Merton连续时间资产定价模型之推导281

(2)对Robert.C.Merton连续时间资产定价模型的评论285

(3)Robert E.Lucas连续时间资产定价模型之推导288

(4)对Robert E.Lucas连续时间资产定价模型的评论290

(1)B-S期权定价模型之推导292

7.3.2 经济学连续时间期权定价模型292

(2)Robert.C.Merton的三资产组合期权定价模型介绍294

(3)考克斯-罗斯“风险中性”定价介绍295

(4)经济学对于期权定价结论的解释295

7.4 国计学风险定价心理基础对衍生品定价之解释297

7.4.1 国计学风险定价心理基础297

7.4.2 国计学资产比价定理对期权定价及风险中性定价的解释299

7.4.3 期权定价中证券价格随机游走之假定与资产定价的均衡价格冲突吗300

7.4.4 对有效市场假设的评论302

(1)有效市场假说302

(2)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评论304

7.4.5 期权定价中证券价值预期及偏好无关性之国计学分析307

7.5 国计学货币市场模型310

7.5.1 货币的性质310

(1)货币的信誉等级310

(2)货币的内在价值与数量关系310

(3)金属货币与纸币的数量关系、复本位与单本位311

(4)货币的外生、内生,与经济总量、结构关系312

(5)货币的扩散过程和非中性313

7.5.2 国计学国内货币调控模型315

(1)国计学国内货币调控模型引言315

(2)准备金比率、货币乘数和存贷差315

(3)央行供币原理和再贴现率317

(4)国计学银行短期供币模型318

(5)货币内生与利率320

(6)国计学央行货币量供给模型326

(7)对投机资金例子的简要分析329

7.6 国计学外汇调控模型330

7.6.1 国计学贸易平价模型330

(1)经济学购买力平价理论简介330

(2)国计学贸易平价模型331

(3)外向型经济与汇率波动334

(4)产品性质、经济结构与汇率高低335

7.6.2 国计学外汇平衡模型337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37

(2)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评论338

(3)国计学外汇平衡模型339

7.6.3 国计学次稳态汇率偏移模型342

(1)经济学利率平价理论简介342

(2)稳定汇率下的利差效应342

(3)国计学次稳态汇率偏移模型343

(4)国计学次稳态偏移汇率的性质345

7.6.4 国计学储备汇率模型346

7.6.5 国计学汇势模型347

7.6.6 国计学外汇动态理论351

(1)稳定汇率下的外汇动态352

(2)浮动汇率下的汇率动态355

7.6.7 经济学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理论356

(1)多恩·布什汇率超调之推理356

(3)多恩·布什汇率超调理论的本质358

(2)多恩·布什汇率超调理论不能解释的三个问题358

7.6.8 经济学外汇冲击模型360

(1)金融危机模型简述360

(2)经济学克鲁格曼-佛勒得-加泊模型361

(3)对经济学克鲁格曼-佛勒得-加泊模型的评论363

7.7 金融实务365

7.7.1 金融实务引言365

7.7.2 货币的演化历程367

7.7.3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368

(1)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历史背景368

(2)美国联邦储备体系369

(4)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之独立性与常平372

(3)美国的政府财政支出372

(5)会员银行373

(6)美国对外汇的管理373

7.7.4 国际金融体系374

(1)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374

(2)美国汇率变化历程379

第八章 国计学国际贸易模型382

8.1 国计学贸易模型引言382

8.2 国计学出口依赖性模型384

8.3 国计学比较贸易模型385

8.3.1 国计学比较贸易模型385

8.3.2 国计学比较贸易模型之含义386

(2)对方替代产品387

(3)己方劣势产品387

(1)对方饱和产品387

8.4 国计学贸易收益模型388

(1)总成本-价格定理388

(2)物质成本-价格定理Ⅰ388

(3)物质成本-价格定理Ⅱ388

8.5 国计学技术进步模型389

8.5.1 国计学技术进步模型389

8.5.2 高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与低技术的资本密集型390

8.6 国际贸易简史391

9.1 国计学赋税模型引言394

第九章 国计学赋税模型394

9.2 地租相关赋税理论395

9.2.1 地租相关理论395

9.2.2 国计学囤积模型395

9.2.3 国计学生命周期征税模型396

9.3 行业赋税理论398

9.3.1 国计学生产者成本赋税模型398

9.3.2 国计学生产者效率赋税模型399

9.3.3 国计学产业链赋税模型401

9.3.4 消费者对于赋税的承担404

9.4 经济学赋税理论404

9.4.1 经济学赋税理论概论404

9.4.2 拉姆塞(Ramsey)模型之论证406

9.4.3 拉姆塞(Ramsey)模型数学计算之错误408

9.4.4 米尔利斯(James A.Mirrlees)最优税制理论之论证409

9.4.5 米尔利斯最优税制的数学计算之错误412

9.4.6 最优资本税模型413

9.4.7 最优资本税模型数学计算之错误415

附录A418

A.1 概率与计量418

A.1.1 随机变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418

(1)随机变量的根本特征是云轨和分布函数418

(2)运算规则418

(3)计量的图形辨识原理419

(2)云轨的性质419

(1)分布函数的性质419

A.1.2 计量的实质:以局部确定整体的图形辨识419

(4)关于云轨上层特性判断数学证明421

A.1.3 线性相关和独立性423

(1)线性相关423

(2)独立性424

(3)完全相关和独立之应用425

A.1.4 概率论及计量原理之应用425

(1)logit模型、样本选择理论425

A.1.5 协整427

(1)协整背景简介427

(2)多项式基本性质427

(4)对协整的结论428

(3)协整的本质428

(1)定义429

(2)对格兰杰因果检验的评论429

A.1.6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429

(3)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例解说430

A.1.7 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430

(1)卢卡斯批判介绍431

(2)对卢卡斯批判的评论432

A.2 最优化理论基础433

A.2.1 最优化理论之各种变量确定及相互转换433

A.2.2 最优化之约束条件435

A.3 库恩·塔克法(拉格朗日一般方法)436

A.4.1 变分437

A.4 跨期最优化437

(1)变分的性质438

(2)变分降阶的关键运用步骤——分步积分法439

(3)和用微积分一样运用变分解题439

(4)用变分解决离散最优化问题440

A.4.2 动态规划441

附录B443

B.1 国计学微观生产模型的证明443

B.2 国计学国家增长模型的证明443

B.3 国计学宏观风险定价模型的证明445

后记4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