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关键 智力资本与战略性重构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strategic restructure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关键 智力资本与战略性重构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strategic restructure](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3041778.jpg)
- 张晓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7625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智力资源-资源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关键 智力资本与战略性重构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strategic restructure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智力资本时代来了1
1.1 智力资本时代来临的标志1
1.1.1 第四要素出现2
1.1.2 智力资本的稀缺性3
1.1.3 组织无边界3
1.1.4 资源集约化4
1.1.5 智者生存法则4
1.1.6 智力与财富形成梯度效应5
1.2 智力资本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6
1.2.1 不得不提的问题6
1.2.2 中国的现实与选择7
1.2.3 转型,给企业一个理由8
1.3 智力资本时代的企业组织价值取向10
1.3.1 智力资本管理的矢量特质10
1.3.2 基于智力资本的企业组织的基本价值观11
1.3.3 追求组织生态健康13
1.3.4 确立商业人格13
1.3.5 打造智力资本型企业14
1.4 迎接智本家的春天15
1.4.1 让智本家驱动15
1.4.2 智本家为时代代言16
第二章 解读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管理17
2.1 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7
2.1.1 智力资本的起源及其内涵21
2.1.2 智力资本的分类及其特点23
2.2 智力资本与企业战略28
2.2.1 战略思考的基础28
2.2.2 企业组织的关系29
2.2.3 企业组织的本质30
2.2.4 战略方法与执行31
第三章 重构企业、价值与责任35
3.1 四个基本假设——重新解构企业35
3.1.1 企业的异质性假设35
3.1.2 动态性假设36
3.1.3 智力人假设37
3.1.4 企业竞争和经营目的假设38
3.2 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39
3.2.1 企业价值驱动、判断、创造及其面临的新挑战39
3.2.2 企业价值创造理论41
3.2.3 企业价值核心及价值管理42
3.2.4 企业价值创造方法43
3.2.5 给企业价值以重新定位44
3.2.6 企业价值模型46
3.2.7 企业价值设计48
3.3 战略管理三角形——智力资本、竞争优势与企业价值49
3.3.1 智力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49
3.3.2 智力资本管理、持续竞争优势与企业价值的关系51
3.3.3 智力资本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52
3.3.4 智力资本管理定位52
3.4 企业的责任与经营目的54
3.4.1 企业价值表现为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54
3.4.2 企业经营目的的重心55
3.4.3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心56
3.4.4 企业——经营目的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体56
第四章 要素论,如何进行战略性思考59
4.1 战略59
4.1.1 企业战略观的演进59
4.1.2 要“贴现思维”而非“贴金思维”61
4.1.3 透析企业价值来源61
4.1.4 做有效的管理,先需有效的目标63
4.2 关键驱动要素63
4.2.1 资源64
4.2.2 客户66
4.2.3 创新68
4.2.4 变化70
4.2.5 企业家精神71
4.2.6 咨询与教育培训73
4.2.7 按照驱动要素为企业组织分类74
4.3 关键成功要素76
4.3.1 给成功一个理由76
4.3.2 给成功一个导引77
4.3.3 向标杆企业学什么79
4.3.4 关键成功要素的抽象与提炼80
4.3.5 关键成功要素的使用82
4.3.6 关键成功要素是动态的83
4.4 关键能力要素85
4.5 关键路径要素88
4.5.1 管理的多维性与路径的复杂性89
4.5.2 不同驱动型企业其关键路径要素特征有异89
4.5.3 企业的异质性决定了关键路径的差异性89
4.6 要素论——整合的战略性思考方法90
4.6.1 解构企业与战略应深入到要素层面90
4.6.2 企业战略系统新框架91
4.6.3 构建企业战略新范式94
4.6.4 企业基于智力资本的战略DIY95
第五章 人力资本,我们欠缺什么99
5.1 “三个不匹配”——我国人力资本的悲歌99
5.1.1 观念与发展不匹配100
5.1.2 绩效与激励不匹配103
5.1.3 人与岗位不匹配106
5.2 人的和谐是企业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基础107
5.2.1 培育适应智力人假设的人力资本管理新思维107
5.2.2 关于企业与人的再认识109
5.2.3 经理人职业化与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110
5.2.4 工作生涯的期望境界111
5.3 让员工的未来可预期113
5.3.1 给承诺一个理由114
5.3.2 获得员工承诺115
5.3.3 帮助员工履行承诺115
5.3.4 提高员工履行承诺的能力115
5.3.5 给承诺一个结果116
5.4 人岗匹配——最根本的资源配置116
5.4.1 战略人力资本管理的基点116
5.4.2 “六重六轻”制约人力资本价值提升118
5.4.3 分析、评估与获得匹配的人力资本119
5.4.4 培训与教练——企业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核心方法120
5.4.5 关于考核的备忘录123
5.5 建立以智为本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123
5.5.1 绩效管理——连接企业与员工、战略与执行124
5.5.2 建立以智为本绩效管理系统的必要性125
5.5.3 建立以智为本绩效管理系统的要义126
5.5.4 确立以智为本的企业理念127
5.5.5 处理好绩效管理系统涉及的各种关系129
5.5.6 通过组织文化引导行为,通过绩效管理系统改进行为129
5.5.7 强化管理沟通,突出过程跟进与绩效改进130
5.5.8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本管理132
5.6 核心人力资本管理134
5.6.1 异质性——核心人力资本的核心特点134
5.6.2 影响核心人力资本忠诚的关键要素135
5.6.3 核心人力资本需要个性化管理136
5.6.4 核心人力资本需要增值137
5.6.5 共享与扩散——发挥智力资本整合优势138
5.6.6 职业经理市场化建设任重道远139
第六章 关系资本,我们忽视了什么141
6.1 客户驱动时代企业与客户关系的特征141
6.1.1 客户驱动时代来临的表征141
6.1.2 企业与客户关系的新特点142
6.2 首要使命——为客户创造价值143
6.2.1 做客户价值的坚定维护者143
6.2.2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持续获取客户资源的超常能力143
6.3 “蹲下来”,了解客户的个性与需求144
6.3.1 客户需求是战略制定的参照系145
6.3.2 客户需求个性化的客观性146
6.3.3 个性化服务时代来临147
6.4 随需应变——让客户驱动企业成长148
6.4.1 随需应变是对发展与因应之道的洞察148
6.4.2 随需应变是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149
6.4.3 随需应变是企业依托人力资本与客户共同驱动、共同成长150
6.5 战略关系资本管理方法152
6.5.1 构筑适合企业智力资本要素水平的价值网152
6.5.2 从客户的视角来阐释企业152
6.5.3 靠整合资源为客户拓展价值153
6.5.4 通过关系资本获取竞争优势153
6.5.5 整合客户智力资本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154
6.5.6 建立基于关系资本的客户知识管理系统154
6.6 客户忠诚及客户锁定155
6.6.1 影响客户忠诚度的因素155
6.6.2 客户锁定156
第七章 结构资本,我们着眼什么159
7.1 制度与文化——规范和可预期159
7.1.1 文化,首先是文化160
7.1.2 文化管理最高目标——用你的文化贴近别人的文化160
7.1.3 规范为制,标准为度161
7.1.4 高明的企业是软硬兼具的企业162
7.2 知识产权主导未来163
7.2.1 知识产权制度形成163
7.2.2 知识产权硬武器164
7.2.3 知识产权软壁垒165
7.2.4 品牌,我们不能再忽视的话题166
7.2.5 通过创新将企业驶入蓝海167
7.3 流程与活动决定执行168
7.3.1 流程要有益于同关系资本、人力资本分享智力169
7.3.2 流程再造,让创新可执行169
7.4 业务运营模式170
7.4.1 确立业务模式应予考虑的主要因素170
7.4.2 创新业务模式的条件171
7.5 整合才有生命力——赋予组织智商172
7.5.1 结构资本与关键要素绑定172
7.5.2 组织变革因时、因驱动因素而动172
7.5.3 培育整合人力资本与客户资本的超常优势172
7.5.4 品牌整合是核心手段173
7.5.5 文化整合是整合的最高境界173
第八章 动态调适——匹配智力资本与互补性商业资产175
8.1 互补性商业资产175
8.1.1 为什么强调互补175
8.1.2 互补性的判断与评估176
8.1.3 互补是动态的177
8.2 动态调适——配置你的能力与资源178
8.2.1 动态调适的必要性178
8.2.2 动态调适的目的、内容与方法182
8.2.3 动态调适的原则183
8.2.4 组织“寻租”——获得结构资本的优势185
8.2.5 组织动态调适的关键要素188
8.2.6 阻碍组织动态调适的因素191
8.2.7 动态调适应该扬弃的误区192
8.3 智力资本集群194
8.3.1 区位理论与产业集群、企业集群194
8.3.2 集群的驱动要素197
8.3.3 智力集群的机理199
8.3.4 智力集群的分类201
8.3.5 智力资本聚集效应201
8.3.6 智力资本的外部性与外部经济203
8.3.7 产业集群智力资本观中的政府与企业203
8.4 企业组织结构及其变革205
8.4.1 企业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演进205
8.4.2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关键驱动要素205
8.4.3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关键成功要素208
8.4.4 基于智力资本的企业组织结构调适优化、整合运作模型210
8.5 白领业务外包与中印“龙象之争”212
8.5.1 离岸外包新趋势——由蓝领到白领业务213
8.5.2 智慧外包的关键驱动要素214
8.5.3 为什么选择印度?215
8.5.4 中国的机遇与选择216
第九章 知识产权战略与智本运营219
9.1 持续创新,才有持续竞争优势219
9.1.1 持续方有势219
9.1.2 持续优势来自持续创新220
9.1.3 面向未来才能拥有未来221
9.2 自主创新——保持你的尊严222
9.2.1 国家竞争与国家竞争优势222
9.2.2 经济总量、发展要求和知识产权水平不匹配223
9.2.3 知识产权诉讼和反倾销不是中国追求的发展环境223
9.2.4 产业链低端不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224
9.2.5 自主、自尊才能自立225
9.3 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战略之本226
9.3.1 不要忽略知识产权资产226
9.3.2 企业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的拼接227
9.3.3 思考与行动,获得先发优势228
9.3.4 善于创造性破坏229
9.3.5 追求与标准的结合229
9.3.6 知识产权组合230
9.4 智本运营231
9.4.1 智力资本投资232
9.4.2 智力资本革新233
9.4.3 智力资本调配233
9.4.4 智力资本移植与扩散234
9.4.5 智本运营能力237
9.4.6 业务外包与智慧外包237
第十章 为什么重组,这是一个问题239
10.1 联想为IBM的智力资本埋单239
10.1.1 联想—IBM并购基本情况240
10.1.2 PC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240
10.1.3 并购对联想的主要影响241
10.1.4 出售PC业务是IBM进行战略转型的需要243
10.2 新联想的“破”与“立”244
10.2.1 战略定位:彻底专业化?245
10.2.2 关系资本:如何保持维护与增值?246
10.2.3 人力资本:谁能为我所用?247
10.2.4 价值网构建:怎样释放价值潜力?247
10.2.5 企业基因:变异还是耦合?248
10.2.6 结构资本:如何凸现整合优势?248
10.2.7 跨国管理:短板如何弥补?248
10.2.8 文化冲突:渐近抑或革命?249
10.3 求解企业国际化之路249
10.3.1 并购,国内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249
10.3.2 并购重组的核心动因252
10.3.3 准备:在国际市场呼风唤雨257
10.3.4 合理运用“匹配与互补战略”259
第十一章 基于关键要素,塑造个性化企业261
11.1 企业要应对个性化时代的要求261
11.1.1 企业步入个性化时代261
11.1.2 我的地盘我做主262
11.1.3 我能263
11.2 驱动企业个性化的关键因素263
11.2.1 应对环境复杂性263
11.2.2 智力资本显现与发展的要求264
11.2.3 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人才的异质性264
11.2.4 获取价值渠道、环节、方式的变化264
11.2.5 获得和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265
11.3 企业个性化的内涵265
11.3.1 企业个性化的含义265
11.3.2 个性化企业的特点266
11.3.3 个性化成功实践266
11.4 企业个性化的塑造267
11.4.1 文化与理念的个性化267
11.4.2 智力资本的个性化268
11.4.3 关键能力和资源的个性化268
11.4.4 客户的个性化269
11.4.5 产品和制造的个性化269
11.4.6 人才和激励的个性化269
11.4.7 业务和服务模式的个性化270
第十二章 国有企业,独特企业群落的智力资本管理之路271
12.1 成也国企,败也国企271
12.1.1 增量既看数量又看质量271
12.1.2 增值的成本与可持续272
12.1.3 科学发展责无旁贷273
12.1.4 资源配置讲求效率273
12.1.5 巨额亏损战略埋单274
12.2 国有资产,谁来关注人力资本275
12.2.1 人力资本是最大的资产流失276
12.2.2 超越狭隘的人力成本观276
12.2.3 留任,给人力资本一个理由277
12.3 国有企业困境,靠几个铜板解决?278
12.3.1 数一数二真的那么重要?278
12.3.2 提升管理就必须向外资投怀送抱?279
12.3.3 捆绑有效吗?279
12.3.4 绩效考核什么?280
12.3.5 激励只有期权吗?280
12.4 智力资本集群的楷模——展望国企的幸福生活281
12.4.1 国有企业,需不需要智力资本管理?281
12.4.2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定位282
12.4.3 让四万亿闲置资产成为互补性商业资产283
12.4.4 资源配置与企业边界依据于智力资本283
12.4.5 整合知识产权战略284
12.4.6 锻造集群优势285
12.4.7 精心培育国际化管理能力285
第十三章 商之智——智本家的思维体操287
13.1 在《美军作战守则》中探寻企业组织经营之道288
13.1.1 你不是超人288
13.1.2 如果一个愚蠢的方法有效,那它就不是愚蠢的方法288
13.1.3 不要太显眼,那样会引人攻击289
13.1.4 别和比你勇敢的战士躲在一个弹坑里290
13.1.5 别忘了你手上的武器是由出价最低的承包商制造的290
13.1.6 如果你的攻击很顺利,那你一定中了圈套290
13.1.7 没有任何计划能在遇到敌人后执行291
13.1.8 所有5秒的手榴弹都会在3秒内烧完291
13.1.9 装成无关紧要的人,因为敌人的弹药可能不够了292
13.1.10 那支你不注意的小部队其实是攻击的主力292
13.1.11 重要的事情总是简单的292
13.1.12 简单的事情总是难以做的293
13.2 游离于关键要素的陷阱293
13.2.1 规模化陷阱294
13.2.2 赌局陷阱294
13.2.3 做大做强陷阱294
13.2.4 并购陷阱295
13.2.5 贴牌陷阱295
13.2.6 低成本陷阱295
13.2.7 鱼死网破陷阱296
13.2.8 东施效颦陷阱296
13.3 从管理者、企业家到智本家296
13.3.1 回归管理的本位297
13.3.2 塑造要素论思考方式298
13.3.3 领导力决定创新力299
13.3.4 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优势299
13.3.5 智本家创建智力资本乐园301
后记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