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理论
  • 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鸣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4720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形态1

二、本教材的结构、体例与特点2

三、对于文学理论教学的几点建议4

第一章 文学本体7

第一节 文学考源7

一、文学词义7

二、中国古代文学概念的演变9

三、文学涵义的论争11

第二节 文学是一种人文现象14

一、人文的涵义14

二、文学人文性的表现16

第三节 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21

一、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21

二、审美活动的独特性23

三、审美活动的丰富性25

第四节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27

一、文学的媒介特征27

二、语言艺术的主要特性28

第二章 文学形象36

第一节 文学形象的分类及特征36

一、文学形象的涵义和构成36

二、文学形象的分类38

三、文学形象的特征39

一、典型的意义和典型理论的发展42

第二节 文学典型42

二、典型人物43

三、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47

四、典型化48

第三节 文学意境49

一、意境理论的发展49

二、意境的涵义及其审美特征50

三、意境的分类53

第四节 文学类型54

一、文学类型的涵义54

二、文学类型的产生和复活56

三、文学类型的意义58

一、语言 话语 言语62

第三章 文学言语62

第一节 文学言语辨析62

二、文学言语与非文学语言64

第二节 文学言语的特征69

一、文学言语的个体性69

二、文学言语的情绪性71

三、文学言语的形象性72

四、文学言语的音乐性73

五、文学言语的变异性74

六、文学言语的暗示性76

第三节 文学言语的基本类型78

一、叙事性文学言语78

二、抒情性文学言语84

三、影剧文学言语88

第四章 文学创作94

第一节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活动94

一、作家的有机天性95

二、作家的创作个性96

三、文学创作的对象97

四、作家的思维方式99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100

一、艺术发现100

二、创作冲动102

三、艺术构思103

四、艺术传达107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系统108

一、艺术知觉109

二、艺术想象109

三、艺术情感110

四、艺术灵感111

五、艺术理解112

第四节 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悖论113

一、个人独特性与社会普遍性113

二、自律和他律114

三、再现与表现115

四、个性化与概括化116

五、直觉与理性117

第一节 文学中的技巧121

一、文学技巧的意义121

第五章 文学技巧121

二、文学技巧的内涵122

第二节 文学中的表现技巧125

一、叙述手法的运用125

二、描写手法的运用127

三、抒情手法的运用129

四、象征及反讽手法的运用131

第三节 文学中的建构技巧133

一、以点带面134

二、线性发展137

三、循环往复140

四、多向交织141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146

一、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意义147

第一节 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147

二、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标准和方法149

三、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相对性152

第二节 诗歌155

一、诗歌文体概述155

二、风谣 骚赋156

三、乐府诗 古体诗 近体诗156

四、词 散曲 自由诗 十四行诗158

第三节 小说160

一、小说文体概述160

二、笔记小说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162

三、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微型小说164

一、散文文体概述167

二、杂文 小品文167

第四节 散文167

三、散文诗 报告文学169

第五节 戏剧文学170

一、戏剧文学文体概述170

二、杂剧171

三、诗剧 歌剧 话剧172

四、影视文学174

第七章 文学风格178

第一节 风格的界定178

一、风格的概念178

二、风格与创作个性181

三、风格的随体成势183

四、文学风格的特性185

第二节 风格的形态188

一、中国文学风格的形态189

二、西方文学风格的形态191

第三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194

一、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195

二、时代文化与时代风格196

三、地域文化与地域风格198

四、文学流派与流派风格199

第八章 文学价值203

第一节 文学价值的内涵203

一、对价值与文学价值的理解203

二、文学价值的实现206

三、文学价值的“无功利的功利性”208

一、功利型210

第二节 文学价值的形态210

二、娱乐型211

三、代偿型212

第三节 文学的功能213

一、文学的认识功能213

二、文学的教育功能215

三、文学的美悦功能216

第四节 文学的魅力219

一、作品价值的认定220

二、“永久的魅力”222

三、价值、存在和诗意225

一、文学鉴赏与文学消费、文学阅读229

第九章 文学鉴赏229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229

二、文学鉴赏在文学活动中的位置与作用231

三、文学鉴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234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心理准备237

一、期待视野237

二、接受心境239

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242

一、形象感受242

二、审美判断243

三、体验玩味245

第四节 文学鉴赏的特点246

一、文学鉴赏中的“再创造”246

二、文学鉴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249

三、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252

第十章 文学批评257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批评257

一、文学批评的涵义257

二、文学批评的意义259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主体263

一、文学批评主体的地位263

二、文学批评主体的活动条件264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268

一、什么是文学批评标准268

二、文学批评标准的多元化270

一、社会—历史批评273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273

二、印象式批评274

三、形式主义批评275

四、心理学批评277

五、读者批评279

六、生态批评280

第十一章 文学演变283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283

一、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若干观点283

二、文学艺术起源的综合考察288

第二节 文学演变的动力292

一、外在动力说与内在动力说292

二、文学演变的多重动力297

一、表层形态299

第三节 文学演变的形态299

二、深层形态301

三、综合形态302

第四节 文学演变的方式304

一、继承与创新305

二、借鉴与传承306

三、单线与多线308

四、连续与断裂309

第十二章 文学史314

第一节 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关系314

一、文学史的基础意义314

二、文学理论的指导意义316

三、文学演变规律的意义317

一、文论史中的审美尺度319

第二节 文学史研究的审美尺度319

二、审美尺度的基本内涵:情、貌、言321

三、审美尺度的变迁325

第三节 文学史研究的历史意识327

一、文学史识:文学特性327

二、文学史识:传承与创造329

三、文学史识:文学批评的历史意义331

四、文学史识:文学史家的主导意识333

第四节 文学史研究的当代意识335

一、当代意识的意义335

二、当代意识的内涵338

三、当代意识与历史意识340

后记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