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自然环境 精编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自然环境 精编新论
  • 李祥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2766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自然环境-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自然环境 精编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中国大陆的形成1

一、古陆核(克拉通)阶段1

第一章 中国大陆形成及其古自然环境演变概述1

二、古生代阶段2

三、中生代阶段4

四、新生代阶段4

第二节 新生代中国古自然环境与季风气候及干旱气候带5

一、早第三纪中国自然环境与古气候5

二、晚第三纪中国自然环境与古气候7

第二章 新构造时期中国自然环境演化及古人类文明9

第一节 中国第四纪冰期气候与新构造上升运动9

一、距今340万~212万年,早冰期及元谋冰期阶段—新构造早期上升10

二、距今180万~145万年,第三冰期阶段—新构造强烈上升10

三、距今110万~60万年,第四冰期阶段—新构造差异上升10

四、距今20万~7万年,第五冰期阶段—新构造持续差异上升10

二、古土壤12

一、黄土12

五、距今2.5万~1.2万年,第六冰期(末次冰期)阶段—新构造高速率运动起始12

第二节 黄土-古土壤系列记录的中国第四纪古气候12

第三节 动、植物化石和孢粉记录的中国第四纪古气候及自然环境14

一、距今340万~212万年,暖湿—干冷期,距今212万~180万年暖湿期14

二、距今180万~145万年,暖湿—干冷期,距今145万~110万年持续变干冷17

三、距今110万~60万年,干冷—暖湿期,距今60万~15万年逐渐变冷18

四、距今15万~7万年,干冷期,距今7万~1万年气温冷暖波动20

五、距今1万年以来暖湿期23

第四节 中国古人类文明及其对古自然环境变异的适应和抗争27

一、更新世时期中国古人类栖息地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的进步性28

二、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类文明及其创造性和先进性30

三、历史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32

第三章 中国自然环境基本特征37

一、地形起伏38

第一节 显著的落差地势,多山的梯级地形38

二、梯级地形39

三、地貌类型40

第二节 新构造动力与外动力地质地貌环境的自然变异性41

一、中国地震活动(区)带41

二、边坡失稳地质地貌环境及其分布规律44

三、地面沉降、塌陷和土地退化缓变环境46

第三节 大陆性季风气候与水资源环境46

一、中国大陆性季风气候,干冷湿热年际交替性46

二、中国天然降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51

三、中国地表径流和湖泊、冰川等地表水资源54

四、中国东、西部主要河川径流与降水量的重要差异55

五、中国地下水资源58

六、中国水资源(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60

一、青藏高原高寒区63

第四节 中国自然环境四大区(地)域分异性特征63

二、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65

三、东部湿润冷暖交替季风区68

四、海域台风路径等气象与水体扰动骤变区75

第五节 土壤、植被等组分为主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规律性83

一、区域分布规律83

二、垂直分布规律85

第六节 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及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变异(恶化)85

一、人类改造自然85

二、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变异(恶化)86

第四章 中国大陆干旱、半干旱环境87

第一节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环境87

一、自然环境与新构造特征87

二、土地荒漠化(沙化、沙尘暴)环境119

三、荒漠(沙)化环境改造136

一、自然环境与新构造特征138

第二节 中国东部气候异常原因干旱(区)环境及其特征138

二、中国东部干旱环境分区(性)140

三、特殊地质环境干旱区156

四、中国东部气候异常原因干旱环境的特征163

第五章 中国东部雨(洪)涝环境165

第一节 中国雨(洪)涝概念及其雨(洪)涝环境165

一、雨(洪)涝量度标准165

二、雨(洪)涝频度的地区性165

三、雨(洪)涝时间的准规律性167

第二节 中国东部雨(洪)涝滞水区的新构造沉降背景170

一、中国东部七大江河滞水区(洪泛区)自然环境新构造沉降幅度及雨(洪)涝灾害例子170

二、雨(洪)涝滞水环境区新构造沉降特点186

第三节 中国东部雨(洪)涝环境的气象因素189

一、雨(洪)涝环境的时空分布规律189

三、雨(洪)涝环境的台风雨因素191

二、历时长、中、短暴雨过程及其降落范围191

第六章 中国地质地貌灾害环境196

第一节 中国新构造断裂(区)系与地震高烈度环境196

一、新构造断裂河谷(盆地)平原的强震环境199

二、地震高烈度环境222

三、对地震高烈度(区)带及活断层的设防或避让226

第二节 现今地裂运动——构造地裂缝分布230

一、苏鲁皖豫地区构造地裂缝231

二、西安市与渭河地区构造地裂缝232

三、受地裂缝灾害市、县的统计235

第三节 外动力作用与地质地貌灾害环境235

一、边坡失稳山地地质地貌灾害环境235

二、土地退化环境244

第七章 中国海域台风路径等气象与水体扰动骤变环境256

第一节 气旋256

一、热带气旋257

二、温带气旋261

第二节 风暴潮262

一、沿海风暴潮分布262

二、风暴潮季节变化263

三、风暴潮分类263

四、中国风暴潮灾害264

第三节 海浪及其他气象与水体扰动骤变灾害环境266

一、海浪266

二、海冰269

三、海啸271

四、ENSO安索事件及其厄尔尼诺遥相关273

第八章 人为致灾环境275

第一节 中国江河湖(库)海水污染环境275

一、点源污染排放现状275

二、面源污染排放现状276

三、江河水污染现状277

四、湖泊、水库、近海及地下水水污染现状279

五、中国水污染环境防治与21世纪中叶江河水质预测285

第二节 中国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环境289

一、中国大气污染现状289

二、大气污染环境的危害及其经济损失292

三、大气污染环境趋势控制及其防治问题293

四、中国气候变化294

第三节 固体污染物及城市垃圾污染环境297

一、固体废物污染现状297

二、工业固体废物治理298

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299

四、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危害治理遗存问题299

后语301

参考文献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