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平等与差异的双重建构 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研究 research in trend of thought of women's emancipation in 4th May Movement era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平等与差异的双重建构 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研究 research in trend of thought of women's emancipation in 4th May Movement era
  • 韩贺南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3331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五·四运动-妇女解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平等与差异的双重建构 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研究 research in trend of thought of women's emancipation in 4th May Movement era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女子解放的诉求1

一、有关概念及其理论1

(一)五四运动及其社会背景1

(二)妇女解放回应家国振兴的诉求3

二、核心概念的要义4

(一)女子解放的含义4

(二)男女的不同声音7

(三)女子解放概念的演变8

三、女子解放的理论背景12

(一)“天赋人权”理论12

(二)社会有机体理论13

(三)进化论13

(四)人道主义理论14

(一)妇女问题的提出是道德与知识进步的结果18

一、妇女问题的缘起18

第二章 妇女何以成为“问题”18

(二)解放女子是男子的道德自觉20

(三)妇女问题是“人类进化的污痕”22

(四)妇女问题的述说是男性主体建构的方式23

二、妇女问题的属性27

(一)妇女问题是人类问题27

(二)妇女问题是文化问题30

(三)个人主义是妇女问题之精神34

(四)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36

第三章 女子的“去人格化”41

一、女子人格的要义41

(一)人格是一种理性精神41

(二)女子人格的“三个要素”42

二、女子人格的退化43

(一)女子是否有人格43

(二)两性分工的文化价值偏差43

(三)琐碎的家务对理性的消磨45

(四)在关系中“失权”50

三、销蚀女子人格的“两种主义”51

(一)诱感之一:性别等级伦理化51

(二)诱感之二:“周公制礼”52

(三)诱感之三:“贤妻良母”54

(四)势力主义之一:将女子物化56

(五)势力主义之二:“驱避”女子60

(六)势力主义之三:男子的勖勉64

(七)势力主义之四:“保护”66

四、女子人格的养成67

(一)女子:思人之所思,为人之所为68

(二)男子:自醒自律68

第四章 性的道德70

一、“灵肉一致”观70

(一)“兽性+神性=人性”71

(二)诚实对待情欲71

二、“圣母”与“恶魔”72

(一)家庭中的“圣母”73

(二)“人生要有一点恶魔性”74

(三)“圣母”与“恶魔”之间75

(四)“母妇”与“娼妇”78

三、女子“性的被动”79

(一)男性主体的“恶果”79

(二)性的压迫甚于经济压迫80

四、女子的“不净观”81

(一)肉体之于生命的意义81

(二)“人欲”宜疏不宜阻83

(三)男子的道德无涉84

第五章 男女界域86

一、打破男女界域的意义86

(一)男女界域造成两性隔离86

(二)以人类待人,乃肯以人类自居87

(一)尊重“美人”89

二、性/性别的解放89

(二)“第二天性”的特别标识90

(三)以同性的心态对待异性92

(四)展露“桃花腮”93

(五)两性同观94

(六)“女性之花”的优美95

三、男女交往的切身感受96

(一)“纳履正冠”与“摸瓜偷李”之异96

(二)“女子无知”,“此果也,非因也”97

(三)“红粉销愁”、“蛾眉破寂”之大谬98

(四)“异性的爱情是座大偶像”100

(五)“闭入深闺”与“开放节操”102

第六章 “贞操”论辩108

一、胡适的贞操论109

(一)“劝人做烈女等于故意杀人”109

(二)何谓贞操110

(三)圣人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3

(四)褒扬条例何其荒谬114

二、鲁迅的“节烈观”118

(一)关于为何褒奖节烈118

(二)何为“节烈”119

(三)“女子如何害了国家”121

(四)“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123

(五)关于道德的“自他两利”125

(六)生与死的“道德”126

(七)多妻主义与“节烈”127

(八)“皇帝要臣子尽忠,男人便要女人守节”128

第七章 家族主义134

一、“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34

(一)农业文明与家族主义134

(二)家族主义的人伦关系136

(三)西洋文明的冲击137

二、家族主义之下:妇女与婚姻139

(一)家族主义对女子地位的限定140

(二)家族主义的婚姻141

(三)家族主义的性伦理142

(四)关于女子的“嫉”癖143

(五)“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144

三、家庭改制理论146

(一)家庭改制与“主义”无关146

(二)“家庭是孳生私有制的土壤”——倍倍尔148

(三)“家庭使人偏狭利已”——加本特149

(四)“女子主义”和“女权主义”150

(五)“家庭的罪恶不在制度本身”——爱伦凯151

(六)“工作并不致妨碍母职”——纪尔曼151

(七)“我是相信社会主义的”——沈雁冰152

第八章 家庭之民本化155

一、家庭关系系统的裂痕155

(一)互助——两性关系及亲子关系的支点155

(三)养儿防老与父母神圣——代际关系156

(二)家族协作——男女分工156

(四)兄弟关系与妯娌关系157

(五)同居协作——“人类欲求发展的表征”158

(六)欲望的力量——贱视体力薄弱者158

二、家族制度的“离心力”160

(一)亲情的淡漠160

(二)缺少爱情的媒介161

(三)产业革命造成的夫妻“各自分飞”162

(四)社会流动对养儿防老观念的冲击163

三、旧家族制度职能的蜕变165

(一)各自为战,以维系生存165

(二)社会主义对私有制的冲击165

(三)人的本性与宗法制的冲突166

(四)家庭是家族制度破产过程的过渡形式166

四、旧家庭制度与君主专制政治的关联168

(一)“蔑视个性的道德律”168

(二)祖先崇拜与家长制度169

五、家庭制度变动是大势所趋172

(一)家族公产分析173

(二)政治上的“谋新”173

(三)异质文化的重建174

六、家庭的民本化建设176

(一)民本化:发挥个性,自我实现176

(二)独身主义如“片轮之车”177

(三)“男女之对等的结婚”178

(四)“男女年龄之相若”179

(五)“男女教育程度之相当”180

(六)“家庭生活之单纯化”180

(七)“我的子女,非为我而生于此世”182

(八)“给女孩以特权,方可适得其平”182

(九)新妇女与旧家庭183

一、何谓女子经济独立186

第九章 女子解放与经济独立186

(一)做“两性天地以外的事”187

(二)男女共同参与“自存的活动”189

(三)女子经济独立的相对性190

二、女子经济独立问题的由来194

(一)人类食物不足的恐慌194

(二)资本剥削的结果195

(三)宗法家庭的崩溃196

(四)女子经济独立的意义196

三、女子怎样才能得到经济独立197

(一)“食与性”——人生的两大根本问题197

(二)“女子经济独立,只有打破私有制一途”198

(三)“女子为经济独立的美名所欺”200

第十章 “妇人”与阶级204

一、妇人运动与阶级205

(一)妇女与妇女运动的“四阶级”205

(二)“妇人的劳动运动”206

(一)第三阶级与第四阶级的“姊妹运动”207

二、“四阶级”妇女运动之关联纠葛207

(二)“女人”与“穷人”的差异208

(三)妇人运动与劳动运动210

三、劳动者与妇女211

(一)劳动者与妇女的差异211

(二)劳动者与妇女的共同点213

四、妇女运动的中坚216

(一)“有识无产的女子”216

(二)“第三等”对“第二等”妇女的支持217

五、女权运动与劳动运动219

(一)“力的法则”——女权运动的含义219

(二)女权运动与劳动妇女运动220

(三)妇女整体是一个被压迫阶级222

(四)性别、阶级与妇女225

一、生产方式、性别分工与妇女地位228

第十一章 溯源与寻途228

(一)妇女曾是人类的供养者229

(二)“妇女专事烧煮裁缝之事”230

二、“女子征服的起源与奴隶一样”231

(一)“得了土地和奴隶的人,君临人上”232

(二)分明父系与对女性的防范232

(三)商品交易与掠夺女人232

(四)女子性的商品化233

三、婚姻制度的演变与妇女地位234

(一)“紊乱婚”234

(二)“个别婚”235

(三)女子为政治中心的“执牛耳者”237

(四)男子在战争中习得合作与互助238

(五)女子作为“生活的根底”240

(六)希腊与罗马的淫风241

(一)妇女解放是“人道主义的第一声”242

(二)“人类智慧无甚差别”242

四、为什么“女子要解放”242

(三)男女平等的生物基础243

(四)“妇女不解放是社会最大的障碍”243

(五)妇女解放是世界政治的一部分244

(六)妇女解放的经济原因246

五、妇女解放的途径247

(一)“超于良妻贤母”247

(二)男女共同教育248

(三)妇女的职业解放250

第十二章 男子与妇女解放252

一、关于女子解放词语的辩议252

(一)妇女问题要不要用“解放”一词253

(二)女子“解放”的两个字是自动词253

二、妇女解放与男子的利害关系254

(一)男子是压迫女子的受益者255

(二)男子“言”与“行”的相悖255

(一)婚姻中的交换259

三、女子的地位——娼妓与奴隶259

(二)女人为“代价”而守贞操262

(三)“奴隶的证明”264

第十三章 女性“本质”的建构268

一、“永远女性”268

(一)“繁殖否定”269

(二)原始基督教的禁欲主义269

(三)处女神化269

二、“母性尊重”270

(一)“繁殖肯定”270

(二)“性的关系”之神圣271

(三)“性的恋爱”271

(四)“母性价值”272

三、两性差异的实证研究273

(一)两性的差异是分化的极点273

(二)保存“个性”与“保种”274

(三)身体构造无贵贱之分275

四、关于“第三性”276

(一)男女精神状态之不同,是人类进步的结果276

(二)“第三性”——一种压迫的建构277

五、“性择”与两性关系279

(一)“性择”与“第二性”279

(二)“性择”凭借“特别武具”280

六、女性是生命的主体281

(一)生命的根本是“蕴能”281

(二)在交合中女性是受事282

(三)男性的多变需要女性的沉稳来控制283

(四)男性趣味与女性趣味283

(五)男性选择使人类退化283

第十四章 余论287

一、关于“父系制”287

(一)纵横寻索的方法287

(二)“父权制”的含义288

二、恋爱与婚姻289

(一)关于恋爱290

(二)关于结婚290

(三)结婚中的两性“对等”关系291

(四)两性“相须”的排他性292

(五)“贞操”只存在于“相须”关系之中293

(六)关于“离婚”294

三、两性的强弱295

(一)“男女分界是臆想”295

(二)以偏概全的性别偏见296

(三)“女性以美丽为力量的源泉”297

四、对男性标准的质疑298

(一)“新妇女的形象”298

(二)批评“男女平权”300

结语302

参考文献309

后记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