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少年在线社会沟通与行为 网络关系的形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少年在线社会沟通与行为 网络关系的形成
  • (美)郑(Zheng,R.),(美)伯罗-桑切斯(Burrow-Sanchez,J.),(美)德鲁(Drew,C.)著;刘勤学,黄飞,熊俊梅译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ISBN:978751008025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应用-青少年-心理交往-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少年在线社会沟通与行为 网络关系的形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网络交往研究的整合理论框架1

一、前言1

二、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研究综述2

(一)发展同一性形成和网络交往3

(二)社会认同3

(三)网络社会交往4

(四)个体差异5

(五)自我效能感6

三、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7

(一)社会因素7

(二)个体因素8

(三)环境因素8

(四)青少年在线行为8

(五)因素中的相互关系8

(六)因素和在线行为的关系9

(七)应用与挑战11

四、结论11

第二章 互联网功能和青少年社会交往:从多样化到整合16

一、前言16

二、青少年的交往环境17

三、青少年友谊的形成和发展18

四、网络关系的形成和保持18

五、论坛和聊天室20

六、从多样化到整合: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络24

七、结论29

八、未来的研究方向30

第三章 解开网络之谜:青少年与网络成瘾35

一、网络成瘾概念和发展历史35

二、青少年和网络成瘾38

三、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吸引力43

四、为什么会出现网络过度使用?44

五、互联网用户的自我陈述47

(一)去抑制48

(二)匿名性49

(三)孤独50

(四)控制51

六、在线和离线身份认同53

七、总结54

第四章 不惜任何代价的联结:青少年发展的需要和网络关系的形成61

一、简介61

二、章节目标63

三、发展中的青少年63

四、在联结中成长——青少年为了关系形成的网络使用65

五、网络关系的质量67

六、网络上的问题青少年70

七、网络中的自我呈现71

八、探索其他的可能自我73

九、促进青少年网络安全的策略75

十、未来研究方向76

十一、结论77

第五章 网络和青少年性别认同85

一、简介85

二、背景87

(一)青少年的网络使用87

(二)青少年性别认同发展理论介绍88

(三)青少年心理和性别自我认同89

(四)网络和青少年性别自我认同的发展92

(五)规范的性态度和行为的发展92

(六)信息搜索93

(七)尝试一种合适的性别认同94

三、未来趋势96

四、结论97

第六章 法律在青少年在线社会交往与在线行为中的作用102

一、引言102

二、自由的神话103

三、场所是关键103

四、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104

五、问题、争论和难题104

(一)扩展界限107

(二)限制有伤风化的表达107

(三)对不适当表达的限制109

(四)对校外表达的限制110

六、开始探讨网络111

七、开始探讨法院113

八、社交网络会是怎样118

九、可接受的使用政策121

十、放眼未来122

十一、结论123

第七章 高中生能从儿童互联网保护法案中获益吗126

一、引言126

二、美国的互联网安全保护策略127

三、评估网络安全保护策略的影响129

四、评估CIPA中两种网络安全策略的影响:一项实证研究132

五、研究方法132

六、研究结果135

(一)高中生与大学生之间差异的定性比较136

(二)高中生与大学生之间差异的定量比较139

七、结论141

第八章 网络使用动机、独处和年龄认同满足对青少年的网络交往行为和社会支持的影响145

一、引言145

二、背景146

(一)网络使用动机146

(二)独处(Aloneness)147

(三)年龄认同满足(Age identity gratification)148

(四)社会支持149

(五)线下社交150

三、数据描述和研究方法150

(一)被试150

(二)测量工具150

(三)独处、年龄认同、社会支持和网络动机之间的关系154

(四)预测社会支持156

(五)预测网络交往行为156

四、结论158

(一)人格特质的影响158

(二)网络动机和感知到的社会支持158

(三)网络交往行为和社会支持159

(四)离线社会活动和网络交往行为159

(五)未来研究方向160

第九章 对青少年上网的担忧:社会疏离、同伴间负面影响、性邀约166

一、引言166

二、担忧的依据168

三、互联网的好处171

四、父母参与174

五、群体适应174

六、性别176

七、建议178

八、结论180

第十章 识别风险因素和加强保护性因素来防止青少年成为网络受害者188

一、引言188

二、背景190

三、识别风险因素191

(一)基于技术的风险因素191

(二)人际交往的风险因素193

(三)个人内在的风险因素194

四、加强保护性因素196

五、互联网安全教育197

六、同伴参与198

七、家庭参与199

八、针对个人内在的风险因素200

九、未来的研究201

十、结论202

第十一章 网络一代、社交网络和社会责任208

一、引言208

二、背景209

三、术语解释211

四、方法211

五、结果:社交网站和社会责任213

(一)社会和政治活动213

(二)公益创业218

(三)慈善捐赠220

六、讨论221

七、未来研究方向222

八、结论223

第十二章 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的网络欺负:科技时代的新挑战229

一、引言229

二、科技一代230

三、网络欺负的表现形式和类型特征235

(一)网络欺负的类型235

(二)网络欺负的发起者237

(三)网络欺负的风险因素238

(四)网络欺负的受害者239

(五)网络欺负的消极影响239

四、我们能做些什么?教师、家长和研究者的职责240

(一)教师/学校的策略241

(二)家长方面的策略243

(三)研究者的任务245

五、在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关于引导、改良和变革的承诺247

第十三章 对数字化的误解254

一、引言254

二、这只是一个游戏吗256

三、你能说出我的感觉吗258

四、基于游戏的学习(GBL)中的角色扮演课程:面对面情境和数字化情境262

五、角色扮演课程大纲265

六、这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机会吗267

七、将面对面转变成线上体验268

八、结论:数字化是一个很严肃的运动吗?270

九、未来发展趋势271

第十四章 使用聊天室进行语言学习和社会交往279

一、引言279

二、语音聊天280

三、白板280

四、多人线上的网络游戏281

五、针对教学使用聊天室的有效建议286

六、结论288

索引(术语表)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