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智慧”改变地勘 信息风云下的前沿探索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以“智慧”改变地勘 信息风云下的前沿探索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2945061.jpg)
- 宋震,吴龙华,陈剑,周超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986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应用-有色金属矿石-找矿-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以“智慧”改变地勘 信息风云下的前沿探索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地质找矿理念的创新:从定性到定量1
1绪论3
1.1我国传统矿产勘查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
1.2国内地质工作信息化现状分析4
1.2.1我国公益性地质工作信息化研究进展概述4
1.2.2我国地质勘查信息系统建设概述4
1.3“智慧勘探”助推地勘单位地质找矿能力提升5
1.4小结6
2国内外定量找矿理论与方法7
2.1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理论7
2.1.1“三部式”矿产资源评价方法7
2.1.2“三联式”数字找矿方法14
2.1.3基于“奇异性—多重分形”的非线性找矿方法17
2.2地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19
2.2.1矿产资源潜力区的概念19
2.2.2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地学信息20
2.2.3信息关联和转换23
2.2.4信息量化与集成23
2.2.5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4
2.3小结25
3国内外支撑定量分析的信息技术26
3.1地质信息集成管理技术26
3.1.1地质资料分类26
3.1.2地质资料数字标准化总体路线28
3.1.3地质资料数据库分层结构28
3.2地质数据处理与成果编制技术29
3.2.1单工程矿体圈定29
3.2.2剖面矿体连接29
3.2.3基于传统方法的资源储量估算30
3.2.4基于三维块体模型的资源储量估算31
3.2.5地质成果自动化编制31
3.3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32
3.3.1勘查(探)工程建模32
3.3.2三维地质建模33
3.3.3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分析36
3.4小结37
中篇 地质找矿工作模式的创新:从手工到智能39
4地质找矿全流程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41
4.1智慧勘探系统总体架构41
4.2智慧勘探系统特点42
4.3系统功能与工作机制43
4.3.1野外数据采集系统44
4.3.2地质数据综合管理系统45
4.3.3地质找矿业务综合服务系统52
4.4小结58
5地质数据野外动态采集、实时处理与远程指导59
5.1野外地质资料的数字化采集技术59
5.1.1侧重于数据管理与处理的软件59
5.1.2涉及野外数据采集的软件61
5.2基于手持智能终端的野外数据动态采集过程62
5.2.1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架构62
5.2.2野外地质数据的标准化采集63
5.2.3野外采集资料的远程回传与人员定位63
5.2.4地质研究成果的实时反馈与远程指导64
5.3小结65
6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分析66
6.1面向地质矿产勘查的数字矿床建模技术66
6.1.1数字矿床建模流程67
6.1.2单工程矿体圈定67
6.1.3基于语义识别的矿体剖面自动连接71
6.1.4矿体空间模型的建立72
6.1.5矿体属性模型的建立73
6.2矿床资源储量的标准化统计77
6.2.1传统法矿床资源储量的标准化统计78
6.2.2克里格法矿床资源储量的标准化统计79
6.3矿区预可行性研究定量评价79
6.3.1矿区预可行性定量化研究评价技术80
6.3.2矿区预可行性定量化评价流程80
6.3.3矿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自动化生成82
6.4小结82
7地质统计学矿床资源储量估算技术83
7.1品位数据的预处理83
7.1.1区域化变量选择83
7.1.2特高品位的处理84
7.1.3不同性质样品的处理85
7.1.4缺失样品的处理85
7.1.5样品的组合及统计分布特征86
7.2实验变异函数计算87
7.2.1变异函数的定义87
7.2.2变异函数的性质87
7.2.3引起区域化变量之间品位变异的因素88
7.2.4影响实验变异函数的因素88
7.3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96
7.3.1常用的变异函数拟合模型96
7.3.2变异函数结构套合的方法97
7.4矿床品位的克里格模拟98
7.4.1普通克里格法99
7.4.2指示克里格法100
7.4.3评价模型精确度的指标102
7.5小结102
8地质找矿智能化分析及定量预测103
8.1矿床智能化分析与预测总体实现思路103
8.2综合控矿地质模型构建方法105
8.3控矿地质因素的定量提取技术107
8.3.1地质控矿要素定量提取的主要思想107
8.3.2地质控矿要素定量提取流程设计109
8.4矿床成因智能化分析115
8.4.1矿床成因智能化分析的关键技术115
8.4.2矿床模式认知库建设的主要思路116
8.4.3矿床模式认知库地质成矿要素的分类118
8.5深部矿床资源的定量预测评价118
8.5.1矿化空间分析的目的119
8.5.2隐伏矿体立体定量评价模型120
8.6小结121
下篇 创新理念与模式的实施:从研发到应用123
9“智慧勘探”应用案例1: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深部找矿125
9.1区域与矿区地质概述125
9.1.1区域地质背景125
9.1.2矿床地质特征125
9.2矿区地质勘探数据库构建128
9.2.1勘查区地形地质数据128
9.2.2物化探资料处理129
9.2.3地质勘探资料处理129
9.3数字矿床模型构建130
9.3.1主要建模流程130
9.3.2控矿地质模型132
9.3.3下冲矿段钼矿体三维模型133
9.4数字矿床模型成果应用134
9.4.1马头铜钼矿区钼空间品位分布模拟134
9.4.2基于证据权法的地质找矿辅助评价140
9.4.3三维勘探辅助设计技术在本矿区的应用144
9.5小结144
10“智慧勘探”应用案例2:福建尤溪丁家山铅锌矿床深部资源定量预测146
10.1区域与矿区地质概述146
10.1.1区域地质概述146
10.1.2矿田地质构造147
10.1.3矿区地质概况147
10.1.4矿床地质特征148
10.2矿床控矿条件分析149
10.2.1矿床成因分析149
10.2.2找矿标志分析150
10.3矿区找矿概念模型构建151
10.3.1各地质要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151
10.3.2矿体定位规律与定位预测概念模型153
10.4矿区空间地质数据库构建154
10.4.1地质资料的标准数字编码154
10.4.2地质勘探工程的数字化155
10.4.3空间地质数据库构建155
10.5矿床三维地质建模155
10.5.1面向业务的地质矿产三维建模流程155
10.5.2矿区三维勘探工程模型构建156
10.5.3矿区三维地形地质模型构建156
10.5.4矿区三维铅锌矿体实体模型构建156
10.5.5矿区三维地层模型构建161
10.5.6矿区断层模型的构建162
10.5.7地质界面模型的建立163
10.6矿床空间品位分布模拟163
10.6.1矿床分布特征163
10.6.2三维地质模型块体化165
10.6.3 Pb-Zn品位的空间模拟166
10.6.4 Pb-Zn品位分布的空间拟合171
10.7矿床控矿因素定量分析180
10.7.1矿床控矿因素分析研究区定义181
10.7.2控矿模型定量评价182
10.7.3控矿评价模型构建189
10.8矿床深部定量预测190
10.8.1矿床深部预测研究区定义190
10.8.2矿床深部定量预测194
10.8.3预测成果及统计197
10.8.4预测结果统计198
10.8.5预测成果图件自动化编制198
10.9小结203
11“智慧勘探”应用案例3: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床深部资源潜力评价204
11.1矿区地质概况204
11.1.1矿区地层特征204
11.1.2构造特征206
11.1.3岩浆岩207
11.2矿床地质特征207
11.2.1控矿构造207
11.2.2矿体特征207
11.2.3成矿规律208
11.3三维数字矿床构建208
11.3.1基础数据处理208
11.3.2地形地质模型209
11.3.3勘探工程模型209
11.3.4矿区地层模型209
11.3.5矿区构造模型211
11.3.6矿区主要岩体模型211
11.3.7铜矿体模型213
11.4找矿数字模型构建与分析214
11.4.1找矿概念模型构建214
11.4.2成矿信息三维可视化分析214
11.5矿产资源三维预测与评价216
11.5.1预测模型的建立216
11.5.2三维证据权预测217
11.5.3远景区圈定218
11.6小结219
主要参考文献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