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前沿诗歌聚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前沿诗歌聚焦](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244029.jpg)
- 陈仲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292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诗歌-文学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前沿诗歌聚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诗歌生态聚焦1
第一节 诗歌的“出逃”、承载与挣扎2
一、诗歌的“逃向”2
二、诗歌的“承载”5
三、诗歌的“挣扎”8
四、诗歌的“出路”10
第二节 诗写的个人化与相对主义11
一、自足的独立和自在的封闭11
二、一场永无穷尽的角逐15
三、双面夹击下的经典19
第三节 多元诗写流向:象喻、语感、综合21
一、诗风的复杂转向21
二、象喻诗写流向22
三、综合诗写流向24
四、语感诗写流向26
第四节 诗歌接受的“四动”标准29
一、增补好诗“指数”29
二、情感层面上:感动33
三、精神意识层面:撼动36
四、思维层面:挑动38
五、语言层面:惊动39
六、好诗:浑然一体的生命41
第二章 先锋时序聚焦45
第一节 “内讧”:“民间”与“学院”46
一、“利益分配”抑或“学术之争”46
二、双方的优长与局限48
三、相互吸收渗透的可能51
第二节 沉潜着上升:“中间代”诗歌55
一、命名何以能够成立55
二、诗学特征的外围性指认58
三、只有个体“范式”才最具价值62
第三节 在焦虑和承嗣中立足:70后、80后诗歌64
一、70后:各呈招数,显山露水64
二、80后:宽松热身,自由上路70
第四节 反弹与提速:两岸后现代诗歌76
一、缘起时间与过程76
二、题材类型与维度取向78
三、语言与思维方式82
四、两岸“后”诗人“采样”84
五、E时代群像91
六、互照:生成与阴影93
第三章 网络诗写聚焦97
第一节 网络诗象全屏扫描98
一、“乱象”:良缘缔结后的“回生”98
二、诗写“大跃进”的利与弊102
三、众多诗学问题的凸显106
第二节 网上诗歌论争缩略107
一、新“罗马斗兽场”107
二、社团、运动、流派、思潮——立场之争108
三、分化、分歧、分裂——意气之争112
四、倾向、取向、趣向——诗学之争114
五、低俗恶俗话语——有待自清自理118
第三节 网络体诗四大特征121
一、诗写的主导精神:游戏性121
二、网诗“新”美学:泛诗化124
三、“无厘头”风气:语词变造126
四、特别技术手段:灌水129
第四节 网络诗写的普遍弊端131
一、从一只苹果“切起”132
二、从同题诗“风”穿过135
三、向名诗人开刀139
四、阻止:无难度写作144
第五节 网诗新品种:“声、像、动”全方位组合145
一、数位诗歌146
二、新具体诗(视觉诗)148
三、多向诗149
四、多媒体诗歌150
五、互动诗151
六、数字化诗歌153
第四章 新锐诗写形态聚焦156
第一节 快感与肉欲的合谋——肉身化诗写157
一、“下半身”出现体现了什么157
二、肉身化的性出演160
三、肉身化诗写的可行性163
四、把握好身体辩证法166
第二节 不可理喻的悖谬——荒诞诗写167
一、荒诞及其命名辨析167
二、荒诞文本剖解170
三、荒诞诗学“雏形”179
第三节 语词的饕餮与精神的苦渡——“新死亡”诗写180
一、拨开误区,窥视“新死亡”含义180
二、“新死亡”的语词招幡185
三、语词的欢宴能否匹配精神的圣餐190
第四节 “向上、尖锐、有益”——神性诗写192
一、“两批一反”的正题集结192
二、“向上、尖锐、有益”的精神指标195
三、二元对立中的“软肋”199
第五节 底层经验 伦理关怀——草根诗写204
一、“草根性”:来龙去脉204
二、自然在地:根系生命206
三、底层经验:切身证词209
四、伦理关怀:广披悲悯211
五、重返源头:母语原声214
第六节 开辟“有限制的情境授权”——新“叙事性”诗写217
一、叙事的流变217
二、新叙事类型219
三、新锐叙事成立的依据223
四、新叙事的校正226
第七节 自“黑夜意识”走出后——女性情欲诗写228
一、“黑夜意识”唤起的情欲诗写228
二、延续:载道式的阶级抵抗与性别争取231
三、旁逸:纯快感的生理心理宣泄233
四、衍化:爱欲释放着语词的迷幻235
五、弥散:母性光辉和日常诗意237
第八节 当“久违”的烽火台重新点燃——生态诗写241
一、危机背景与应运而生241
二、“专职”生态诗写与初见成效243
三、生态诗写诸多要项246
四 生态诗写的欠缺与追求251
第五章 标记性诗人聚焦253
第一节 隐喻后退的日常“切片”——于坚诗歌论253
一、自然之神 大地之子254
二、万物之恒 日常之基256
三、隐喻之撤 命名之兴259
四、物象之变 切片之法261
五、语言之质 于坚之体263
第二节 在转弯里滑翔的,是一只鸟的细目光——王小妮诗歌论265
一、心静如月,远远地有谁在吹箫265
二、晴朗站在我的头顶,蓝得失明270
三、生命在素色里自然彩排273
第三节 黑夜,及其深渊的魅惑——翟永明诗歌论277
一、“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来……她秘密的一瞥”277
二、“内心的天线无限伸展”280
三、“骨头与骨头交谈,还有闪烁的眼睛奔忙”282
四、“脸谱与脸谱疾走不停”“戏剧却总是如此凄美”285
第四节 “蛙泳教练在前妻的面前似醉非醉”——臧棣诗歌论289
一、布设“隐秘的关联”289
二、展开“心理分析”术292
二、推进审智的“反叙述”295
三、拉伸术——一种“编织”性写作298
四、理趣——一种绅士幽默300
第五节 “一颗心的磨损处,绽出那霞青云淡”——陈先发诗歌论303
一、汉语的生命人格304
二、汉语的诗性思维特性308
三、汉化的诗语特点312
四、将“汉化”进行到底315
第六节 纸蝶翻飞于涡漩中——安琪诗歌论319
一、奔跑的“栅栏”319
二、《任性》的意识流320
三、语词的私奔或者摇头丸323
四“杜拉斯”的张力326
第七节 “杀毒霸”的播撒及“互文性”回收——伊沙诗歌论331
一、伊式短平快“点射”331
二、伊式“互文”性交汇334
三、伊式“硬伤”的省思337
四、伊式解构背后的血肉340
第六章 前沿诗学节点聚焦344
第一节 新诗前沿研究的整体性遮蔽344
一、50年新诗研究:对另一支队伍的“冻结”344
二、新诗研究的前沿:集中于新诗的转型348
三、纠偏:先锋诗歌研究的评价问题352
第二节 新诗前沿研究的个案作业355
一、从个案入手“取证”355
二、评估九份前沿作业356
三、双重压力下继续结果364
第三节 两岸后现代诗学盘点366
一、台湾后现代诗论:引入与消化366
二、大陆后现代诗论:冲击与碰撞372
三、两岸后现代诗论比对:相似与差异379
第四节 个人化新诗史的写作疑难382
一、撰写中的困扰与难度382
二、新诗史的“编外”声音387
三、个人化的史识诗心390
四、以“诗人”的诗心撰写391
第五节 个人化“解诗学”策略392
一、三种欠缺392
二、两大通道396
三、多元入径399
第六节 个人化新诗形式建设管见403
一、新诗格律化,举步维艰难成正果403
二、新诗“泛格律化”,自由体的微约束“变种”405
三、新诗难以定型的内在深层原因409
四、自由诗主导下的“泛诗体”联盟413
结语 动力与陷阱:新诗现代性的“症结”415
后记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