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缅甸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缅甸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2879392.jpg)
- (缅甸)波巴信著;陈炎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11017·240
- 出版时间:1965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缅甸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古代的缅甸7
1.缅甸的居民7
2.石器时代的居民10
3.山地刀耕火种时代的居民10
4.平原农田耕种时代的居民12
5.最初形成的小国15
第二篇 封建主和国王统治时期(公元1000—1824年)17
前言17
第一章 缅甸的第一次统一(上)(公元1000—1084年)18
第一节 缅甸族的徙入缅甸18
各民族的发源地18
各民族的分化过程19
缅甸族的起源20
第二节 缅甸族徙入时的缅甸情况20
掸族的联邦——南诏21
骠族国家的灭亡21
息鑾-马来族国家22
孟吉蔑族国家22
冲族-柬埔寨国家22
第三节 蒲甘时代纯粹缅甸族的领域23
第四节 蒲甘时代统一缅甸的措施24
蒲甘国力的增强24
扩军备战的措施26
宗教战争26
其他战役28
阿奴律陀往南诏求佛牙28
木邦献公主给阿奴律陀29
江喜佗的出世29
成为印度支那半岛的无敌者30
阿奴律陀和佛教30
蒲甘和锡兰的关系31
第五节 缅甸统一面临瓦解31
毕陶他岛战役33
第二章 缅甸的第一次统一(下)(公元1084—1300年)33
第一节 蒲甘时代缅甸统一的巩固33
江喜佗的统一团结政策34
江喜佗的摄政时期35
继续发扬宗教36
文学36
国防37
摩耶佛塔碑铭38
第二节 缅甸和邻邦各国38
阿隆悉都的对外关系39
镇压国内叛乱39
国内的改革措施40
阿隆悉都和宗教40
第三节 继承阿隆悉都的诸王41
般他求高僧41
乌多罗耆婆高僧42
江喜佗的缅甸族和孟族的团结政策42
常备军的建立42
缅甸文学的发展42
蒲甘时代缅甸族的式微43
兴亡的规律44
修妃和耶娑梯犍44
第四节 缅甸族国家第一次崩溃45
(1)鞑靼人的入侵46
鞑靼人的统治46
鞑靼人的入侵路线47
(2)缅甸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矛盾47
信第达巴茂克47
信第达巴茂克的外交策略48
力量的分裂48
被征服者的起义49
(3)新的民族再度徙入缅甸49
掸族大量徙入缅甸49
掸族三兄弟50
傀儡国王50
立憍苴为王51
蒲甘——伟大的兴盛时代51
第三章 缅甸国内分裂和国力衰弱时期(公元1300—1539年)52
前言52
第一节 时代的性质52
衰亡时期52
各民族的同化53
军事方面的发展53
掸族的到达缅甸54
在暹罗境内的掸族55
木掸(大泰)56
掸族三兄弟56
马都八(马打〓)56
称为“缅甸人”的由来57
第二节 拥有政治势力的地区57
邦牙和实阶57
木掸族的入侵58
牙克纽59
阿瓦59
上缅甸与阿拉干和木掸60
掸族各邦60
梯罗伐和明耶沙62
下缅甸:马都八和伐丽流王系63
孟族与缅甸族的联盟63
第三节 四十年战争(公元1386—1425年)63
主要战场65
发生战争的原因65
战争情况66
明恭时代66
外国的干涉67
和中国的关系67
思机发68
第四节 四十年战争后的上缅甸69
东吁的开始出现70
掸族的再度入侵70
第五节 四十年战争后的下缅甸71
四十年战争的结果72
结束语72
第四章 缅甸的第二次统一和它的全盛时期(公元1539—1600年)73
第一节 前言73
第二节 东吁国力的逐渐强大74
人口的增加74
避免了战争的灾害74
东吁的睦邻政策75
经济力量的增强75
第三节 莽瑞体的统一缅甸76
莽瑞体开始执政时的缅甸情况76
上缅甸77
思洪发77
下缅甸78
阿拉干78
东吁的占领白古78
良兆之战79
孟族和缅甸族的团结79
马都八之战80
征蒲甘后统一缅甸(卑谬之役——公元1541年)80
阿瓦的政治变革(公元1542年)81
明吉耶〓81
七国之战82
远征阿拉干82
第一次征暹战争82
莽瑞体统一缅甸的政策83
莽瑞体伟业的告终84
第四节 欧洲人和缅甸的关系85
亚洲和欧洲的贸易85
第五节 莽应龙时期缅甸国力的强盛86
莽瑞体死后的形势86
最初四年的情况87
并吞缅甸北部和掸邦各土司地并向中国进犯87
第六节 国内的改革88
民族平等的政策88
缅甸的经济88
第七节 国外的胜利90
无敌的军队90
第二次征暹战争91
各种新的文化传入到缅甸91
缅甸的势力伸展到湄公河沿岸92
第三次征暹战争92
第八节 莽应龙的统治93
和藩属的关系93
国家的繁荣93
法律审判的制定94
莽应龙的扩张政策94
莽应龙和外国人的关系95
宗教95
莽应龙业绩的告终96
第九节 国力的式微96
莽应里的过份好战97
同各封建诸侯的矛盾97
政治上的缺点98
暹罗的威胁98
首都白古的陷落98
第十节 结束语99
第五章 缅甸的第三次统一——良渊时期(公元1600—1752年)100
第一节 这一时期的突出事件100
第二节 领导统一的人物101
良淵王101
全国的再度统一、阿那毕隆王101
殖民势力向缅甸入侵的开始102
勃利多及其侵略活动103
沙帘的陷落104
第三节 阿那毕隆统治时期的缅甸104
弥利提波105
恢复经济的措施105
经济调查的措施106
增加人口的措施106
发展经济的措施106
第四节 国家和人民都必须厉行节约107
厉行节约制度107
迁都至阿瓦109
经济的再次破坏109
中国的威胁110
和下缅甸的关系111
和中国的关系111
第五节 继承莽白的诸王112
经济的更加恶化112
被统治地区的叛离112
孟族势力的日益强大113
第六节 公元1752年阿瓦灭亡后的缅甸情况113
这一时期的回顾114
荷兰人和英国人114
第六章 缅甸的第四次统一(公元1752—1824年)116
第一节 雍籍牙的业绩116
前言116
雍籍牙的战功117
两河之间地区的战功117
沙帘之战118
白古之战119
曼尼坡之战119
征暹罗之战120
国家的改革措施120
改革社会风尚120
牟河筑堤121
文学的发展121
和外国人的关系121
英法争夺地盘122
英法在印度的矛盾123
英法和雍籍牙的关系123
恒枝岛事件124
莽纪觉(公元1760—1763年)124
第二节 缅甸国势的强盛125
暹缅战争(公元1764—1767年)125
中缅战争(公元1765—1769年)126
战争的起因126
缅军的战术127
中国军队要求停战127
摩诃梯诃都罗的远见128
曼尼坡之战128
勇敢善战的缅甸人民129
和中国的关系129
暹罗的独立130
缅甸国势的停滞130
第三节 国王孟云统治时期(公元1782—1819年)131
奠定国内的和平131
国家的改革措施131
宗教131
派遣留学生132
文献研究工作132
经济措施133
各次战功133
征阿拉干的胜利133
远征暹罗134
远征曼尼坡和阿萨姆135
第四节 和英国的关系135
英国的情况136
缅甸的情况137
商品生产的改革137
英国来缅使节138
和中国的关系139
第三篇 缅甸进入资本主义制度时期(公元1824—1945年)140
前言140
第一章 缅甸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时期(公元1824—1885年)142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竞争142
第二节 缅甸的领袖142
第三节 英国侵略缅甸的殖民战争144
曼尼坡和阿萨姆事件144
英国第一次侵缅战争(公元1824年)145
西战场145
南战场146
杨端波条约(公元1826年2月24日)147
英国第二次侵缅战争(公元1852年)147
国王孟坑和蒲甘王148
国王敏同即位149
有远见的措施150
军事知识和常备军队150
第四节 缅甸和外国的关系151
缅甸和英国的关系151
和其他国家的关系152
第五节 敏同王的各项措施153
国内的不团结154
锡袍王(公元1878—1885年)155
政治上的变革155
第六节 缅甸和法国的关系156
柚木案157
英国第三次侵缅战争158
第二章 缅甸人民在帝国主义统治下尚未觉醒时期(公元1885—1920年)158
第一节 英国占领后的最初十年158
第二节 英法两国的竞争159
第三节 英国的殖民统治161
颠拿沙帘和阿拉干161
下缅甸的殖民统治161
上缅甸的殖民统治161
官僚统治162
缅甸成为印度的一省162
第四节 缅甸经济的发展163
印度人的移殖缅甸164
第五节 尚未觉醒的缅甸人民164
第六节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164
第七节 缅甸文化的衰落165
接受其他新事物165
其他事件165
第三章 为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桎梏而革命的时期(公元1920—1942年)166
第一节 这个时期的特点166
第二节 两元制政制时期(公元1920—1937年)167
经济情况167
农业167
工业167
交通运输业168
经济危机的到来169
民族意识和政治意识的开始高涨169
两元制政制170
政党171
1920年的学生罢课运动171
西门使团和印缅合治或分治问题172
伦敦会议172
萨耶山领导的农民起义173
德钦党173
第三节 九十一部门政制时期(公元1937—1942年)175
政党和政府组织175
巴莫博士的政府176
1938年的反帝运动176
九十一部门政制的告终177
政治觉悟的高涨177
第四章 日本法西斯统治时期(公元1942—1945年)178
缅甸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78
缅甸的保卫战179
日本法西斯的统治179
国防180
这个时期的形势180
流亡到印度的缅甸政府181
英国重新占领缅甸的努力181
革命先锋182
盟军的胜利182
第四篇 缅甸联邦时期(公元1945年)183
第一节 缅甸的反法西新革命183
日本投降183
第二节 英国企图恢复殖民统治和缅甸人民的政治斗争184
英国对缅甸的统治184
缅甸人民的政治斗争184
要求在一年内独立185
第三节 缅甸联邦186
缅甸各民族的大团结186
革命阵营的分裂186
走向独立186
7月19日的惨案187
国防187
1948年1月4日187
人名索引189
地名对照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