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制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法制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2870971.jpg)
- 曾宪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3625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法制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法制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一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18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19
一、关于国家与法的起源的一般理论19
二、中国国家和法的起源及其依据19
三、中国古代关于法律起源的几种观点20
四、中国古代的“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21
第二节 夏代的法律制度23
一、“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23
二、夏代的《禹刑》23
三、文献记载所见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24
第三节 商代的法律制度25
一、商代法律思想的发展25
四、夏代的监狱25
二、《汤刑》及商代的主要法律形式26
三、主要罪名及刑名27
四、商代的民事、婚姻、继承制度30
五、商代的司法制度31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33
第一节 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34
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34
二、“礼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34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35
一、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35
二、礼的渊源、性质与作用37
三、礼与刑的关系38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刑法制度38
一、西周时期刑罚制度的发展38
二、西周时期的主要罪名39
三、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40
第四节 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41
一、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41
二、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42
三、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43
第五节 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43
一、西周时期的主要司法机关43
二、西周时期的主要诉讼制度44
三、西周时期的监狱制度45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47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思想48
一、春秋以后的社会变迁及其影响48
二、儒家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48
三、法家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49
第二节 春秋末期的“铸刑鼎”事件51
一、春秋末期的“铸刑鼎”事件51
二、春秋时期“铸刑鼎”公布法律的历史意义52
第三节 战国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及《法经》53
一、战国时期法制发展概况53
二、《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55
第四节 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制的发展56
一、商鞅变法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内容56
二、商鞅变法对秦国法制的影响及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56
第四章 秦代的法律制度58
第一节 统一后秦代法制发展概况59
一、秦代法制的指导思想59
二、睡虎地秦墓竹简与秦代主要法律形式59
三、秦代法制的基本特色60
一、主要行政法律规范61
第二节 秦代的行政法律规范61
二、行政法的主要内容62
第三节 秦代的刑事法律65
一、主要罪名65
二、刑罚体制66
三、刑法原则68
第四节 秦代的民事、经济法律规范70
一、主要民事制度70
二、主要经济法律规范71
第五节 秦代的司法诉讼制度72
一、秦代的司法机关72
二、主要诉讼制度73
三、秦代的监察制度及其影响73
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76
一、汉初的政治形势与黄老学派“无为而治”的思想77
第一节 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变化77
二、“独尊儒术”的原因与过程78
三、法律的“儒家化”及其影响79
第二节 两汉的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81
一、汉初的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81
二、东汉对西汉法律的继承与改造82
三、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83
第三节 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85
一、汉代对秦代刑法的继承与发展85
二、西汉中期的刑罚改革91
三、法律原则的发展92
第四节 汉代的行政、民事、经济制度93
一、行政制度93
二、民事制度94
三、经济制度95
第五节 汉代的司法制度96
一、主要司法机关96
二、具体诉讼制度97
三、春秋决狱98
四、秋冬行刑99
五、录囚制度99
六、监察制度的发展100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103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概况104
一、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104
二、法律形式的发展106
第二节 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107
一、律学的发展与法典结构的变化及立法技术的提高107
二、世族门阀特权的法律化108
三、“重罪十条”的确立及其影响109
四、“五服制罪”原则的形成110
五、刑罚制度的发展111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112
一、司法机关的沿革与变化112
二、诉讼制度的发展113
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116
第一节 隋代法制概况117
一、隋代法制概述117
二、《开皇律》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118
第二节 唐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120
一、唐代主要立法指导思想120
二、唐代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122
三、唐代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124
二、《名例律》的主要内容126
一、《唐律疏议》的体例结构126
第三节 《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126
三、唐律分则各篇的主要内容132
第四节 唐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133
一、维护皇权、特权及等级秩序133
二、维护宗法伦理道德135
三、维护小农经济136
四、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138
第五节 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139
一、唐律的主要特点139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141
第六节 唐代的主要司法制度142
一、司法机关142
二、主要诉讼审判制度143
三、监察制度146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149
第一节 宋代法律制度150
一、两宋的法律思想150
二、宋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152
三、宋代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变化154
四、宋代司法制度166
第二节 辽金两代立法概况及法制特点167
一、辽代的立法概况及特点167
二、金代的立法概况及特点167
第三节 元代法律制度168
一、元代法制沿革及特点168
二、元代法律的主要内容特点169
三、元代的司法制度170
第九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173
一、立法思想174
第一节 明代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174
二、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175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178
一、明代行政立法178
二、明代刑事立法的发展185
三、强化对经济的法律调控188
四、民事法规的发展189
第三节 明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198
一、司法机构的特点198
二、诉讼制度的特点199
三、各种会审制度的发展200
第十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203
第一节 清代立法概况204
一、清入关以前的法制概况204
二、清代立法思想与主要立法207
第二节 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216
一、行政立法:进一步强化对国家机构的管理216
二、刑事立法:继续强化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219
三、民事经济立法的发展223
四、旗人特权的法律化228
第三节 清代的司法诉讼制度230
一、清代的司法机关230
二、清代会审制度的发展233
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236
第一节 清末法制变革概况237
一、清末变法的社会背景237
二、清末法律变革的基本情况240
三、清末变法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特点240
一、清末的“预备立宪”与宪法文件243
第二节 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内容243
二、“官制改革”与单行行政法规248
三、清末刑律的修订251
四、清末民商律的修订257
第三节 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259
一、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259
二、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261
第十二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265
第一节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思想与主要立法活动266
一、社会背景与孙中山的主要立法思想266
二、湖北军政府时期的主要立法活动270
三、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主要立法活动及其内容272
一、司法机构276
第二节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276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277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282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立法概况283
一、社会背景与立法思想283
二、制宪过程与主要宪法文件284
三、部门法律的修订287
第二节 北京政府的司法制度292
一、司法机构292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294
三、狱政制度295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297
第一节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立法概况与“六法全书”体系298
一、立法概况298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全书》300
一、宪法性文件及其内容302
第二节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法律内容302
二、行政法律制度306
三、《中华民国民法》与商事法规311
四、经济法律规范和制度315
五、《中华民国刑法》与刑事特别法规317
第三节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制度320
一、司法机构320
二、普通法院诉讼审判制度321
三、特务机构及其活动322
第十五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326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327
一、宪法性文件和政权组织327
二、土地法规的制定334
三、刑事法规的制定334
四、劳动立法335
五、婚姻法规的制定336
六、新型司法体制和审判制度337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338
一、宪法性文件和政权组织338
二、边区政府的立法特点及主要立法344
三、司法制度348
第三节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352
一、宪法性文件和民主政权的建设352
二、“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356
三、民事和经济立法356
四、劳动立法的特点356
五、婚姻、继承立法357
六、刑事法律规范359
七、司法制度360
参考书目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