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伤弹道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伤弹道学概论
  • 刘荫秋,保荣本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 ISBN:15241·62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12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1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伤弹道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 创伤弹道学的定义1

二 创伤弹道学发展简史1

三 创伤弹道学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3

第二章 有关的知识简介:几种现代军用枪弹和杀伤榴弹破片6

一 军用枪弹6

(一)手枪弹(冲锋枪弹)6

(二)步、机枪弹8

(三)大口径机枪弹8

二 杀伤榴弹破片9

(一)手榴弹及其它小型榴弹破片9

(二)炮弹、航弹破片12

(三)地雷破片13

三 弹头、破片在空气中的速度衰减13

四 56式7.62弹和5.56M193弹的致伤特点16

五 与创伤弹道学有关的名词解释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观测手段26

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26

(一)一般原则26

(二)各种动物的特点26

二 非生物模拟物的选择28

(一)水28

(二)肥皂29

(三)明胶29

(四)其它30

三 速度和压力的测试31

(一)碰撞速度的测量31

(二)肌体组织内压力的测量31

(三)试验场地及测试装置32

第四章 致伤效应的判据33

一 停止作用33

二 致伤能量临界值34

三 条件杀伤概率35

四 对比试验的判据41

第五章 致伤原理42

一 概述42

(一)水动力学说与加速粒子理论42

(二)空腔形成理论43

二 组织对弹头或破片的反应43

(一)软组织43

(二)皮肤45

(三)骨骼45

三 弹头对组织的作用-弹后空腔45

(一)水中的弹后空腔45

(二)明胶中的弹后空腔48

(三)肥皂中的弹后空腔50

(四)肌肉中的弹后空腔51

(五)胸腔中的弹后空腔54

(六)腹腔中的弹后空腔55

(七)颅脑中的弹后空腔56

四 软组织内的永久伤道56

五 组织内的压力变化57

(一)冲击波57

(二)弹前高压区58

(三)弹后压力震荡58

六 弹后瞬时空腔的成因58

第六章 影响致伤效应的物理因素60

一 碰击速度和质量60

二 弹头或破片的结构、形状62

三 初始章动角(着靶姿态)63

四 弹头或破片在组织内的翻滚、变形65

五 组织的特性及伤道长度66

第七章 创伤弹道的局部反应71

一 伤道的入口和出口71

(一)皮肤构造71

(二)不同类型的入、出口72

二 伤道的形态74

(一)伤道的断面74

(二)伤道的偏斜76

(三)伤遣的内容物77

(四)伤道的病理形态78

三 伤道的污染88

第八章 创伤的全身反应90

一 内分泌系统反应91

二 代谢反应93

三 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变化95

四 与炎症有关的创伤反应97

五 休克100

第九章 现代火器伤的特点及治疗原则101

一 现代火器伤的基本特点101

(一)损伤的广泛性101

(二)伤道的复杂性103

(三)损伤的多发性103

(四)感染的严重性104

二 各部位火器伤的特点105

(一)肌肉(骨骼肌)损伤105

(二)血管损伤106

(三)骨组织损伤107

(四)颅脑损伤110

(五)肝组织损伤110

(六)肺组织损伤111

(七)空腔脏器(胃、肠、膀胱、心脏等)损伤112

三 现代火器伤的处理原则113

(一)初期外科处理应注意的问题113

(二)其它辅助治疗114

(三)失活组织的判定115

第十章 创伤弹道学今后的任务118

一 加强弹道学家和医学家的合作118

二 积极开展现代武器致伤效应的研究119

三 充分利用非生物靶进行研究119

四 建立适当的试验模型120

五 加强创伤弹道学局部和全身反应的研究121

六 加强临床研究121

七 教育和训练问题122

主要参考文献1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