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学纲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昌儒著(贵州民族学院)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ISBN:754120685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学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
一、民族学的研究对象1
二、民族学的研究范围3
第二节:民族学的特点和任务4
一、民族学发展综述4
二、民族学的特点7
三、民族学的任务8
一、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13
第三节:民族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3
二、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15
三、民族学与民族理论的关系16
四、民族学与民俗学的关系17
五、民族学与民族史的关系19
六、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关系19
七、民族学与语言学的关系20
八、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1
九、民族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21
第一节:资产阶级民族学的历史沿革、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22
一、欧美民族学的创始23
第二章:民族学简史与民族学学说史23
二、摩尔根的民族学29
三、摩尔根以后的几个主要资产阶级民族学学派33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诞生与发展53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学的贡献53
二、拉法格、普列汉诺夫对民族学的贡献57
三、列宁、斯大林对民族学的贡献61
四、苏维埃民族学派71
第三节:中国民族学简史77
一、中国民族学的历史渊源77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94
第四节:国际民族学界的情况与展望99
一、法国民族学概况100
二、英国民族学概况102
三、美国民族学概况103
四、德国民族学概况104
五、1991年以前苏联民族学概况106
六、欧洲原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学概况107
七、今后的展望和前途109
第三章:民族概论111
第一节:民族共同体发展史略111
一、氏族、部落的产生和发展112
二、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115
一、中国民族概况123
第二节:中国民族概况和民族问题123
二、旧中国的民族问题126
三、新中国的民族问题130
第三节:世界民族概况和民族问题134
一、世界民族概况134
二、世界民族问题146
第一节:人类起源的理论152
一、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152
第四章:种族及种族问题152
二、人类发展过程154
第二节:种族的起源、分类及其分布157
一、种族的起源157
二、种族分类的标准159
三、种族的特征及分布160
四、世界种族发展及前景162
第三节:种族与民族165
一、种族与民族的区别165
二、种族主义批判166
第一节:生产力发展史略170
第五章:民族社会经济形态170
一、石器时代171
二、金属时代173
三、蒸汽机时代175
第二节:生产关系发展史略178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起源179
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起源181
第三节:社会经济形态的分类185
一、以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区分的社会经济形态185
二、以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程度来区分的社会经济形态186
三、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形态种种187
第六章:民族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191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起源和发展191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与分类法191
二、社会组织的起源和发展194
第二节:社会制度195
一、社会制度的概念195
二、社会制度的特性与功能196
三、社会制度的要素及其构成199
四、社会制度的种类200
第三节:我国民族的社会组织及其政治制度种种201
一、我国各民族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01
二、保留原始社会残迹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202
三、奴隶制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204
四、封建领主制下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208
五、地主经济下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210
第七章:民族婚姻、家庭研究212
第一节: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212
一、两种生产的涵义212
二、两种生产相适应的规律219
三、两种生产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20
一、民族学家的观点述略222
第二节:家庭与婚姻的起源及其发展222
二、婚姻、家庭的几种形式223
三、我国一些民族中的群婚残余228
四、我国一些民族中的对偶婚残余231
五、各民族婚姻、家庭的发展前景展望232
第三节:关于从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的问题236
一、“产翁制”、“舅权制”是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的一种形式236
二、“不落夫家”、“抢婚”等习俗实质上是母权对父权的一种顽强反抗239
三、母权向父权过渡的社会经济根源241
第四节:亲属称谓制度的起源与发展243
一、亲属称谓及其研究情况介绍243
二、亲属称谓制分类248
三、亲属称谓制的起源与发展250
第八章:民族精神文化研究(上)252
第一节:思维、语言与文字253
一、思维、语言的产生及发展253
二、文字的起源与发展256
第二节:自然科学的起源259
一、关于地理、天文、历法知识260
二、关于动植物的知识263
三、关于数的知识264
四、关于医药知识265
一、民间文学的起源和功能266
第三节:民间文艺的起源与发展266
二、民族艺术的起源与发展274
第九章:民族精神文化研究(下)284
第一节:礼仪道德观念的起源与发展284
一、礼仪道德观念的起源285
二、礼仪道德观念的发展286
三、礼仪道德观念的社会作用289
第二节:风尚习俗的起源与发展291
一、风俗的起源291
二、风尚习俗的种类295
三、风俗的社会作用306
一、关于宗教的理论及其评述307
第三节:宗教的起源与发展307
二、宗教的起源与发展310
三、巫与巫术324
第十章:应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328
第一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扶持问题328
一、完善民族地区经济关系328
二、正确处理开发自然资源与扶持民族经济的关系337
三、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343
一、民族人口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351
第二节:民族人口问题351
二、民族人口的社会分布364
三、民族人口的质量问题370
第三节:发展民族教育问题374
一、民族教育与社会化374
二、民族教育的结构问题376
三、双语教育问题380
第十一章:民族学调查研究的方法论391
第一节:民族学调查研究方法简况391
一、资产阶级民族学的调查研究方法391
阶级民族学的区别393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在调查研究方法上与资产393
三、民族学调查研究的几种方法395
第二节:民族学工作者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训练398
一、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修养398
二、应当具备适应各种环境和社交的能力399
三、应当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400
四、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401
第三节:民族学的调查研究应当注意社会效果401
第一节:民族学调查研究的程序404
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404
第十二章:民族学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方法404
二、资料的搜集407
三、调查的收尾工作415
附:民族学调查表格和调查参考提纲415
第二节:民族学的研究方法426
一、定量与定性研究426
二、社会现象的度量426
三、相关分析428
四、回归分析428
五、多学科的综合比较研究429
六、撰写调查报告429
后记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