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 1919-1936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 1919-1936
  • 段治文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567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 1919-193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关于近现代中国科学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

一、历史的终结还是新的开端?1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5

三、关于科技史研究的思想史意义7

第一章 近代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及其历史文化背景10

一、中国在中西文化的矛盾运动中跨入近代科技时代11

1.实学与西学的两度结合11

2.文化模式的三次选择及其影响20

二、科技教育的发展与体制化的肇端33

1.科技教育的开端与科学渗入科举33

2.科技教育的发展与科学科举并举38

3.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科技教育体制化的初步形成42

三、中国近代思想界科学观的四度转换44

1.思想变动的前奏:器物科学观的形成45

2.理性化发展:方法论科学观的确立48

3.启蒙科学观的发端与发展60

4.唯科学主义观的形成67

四、1919年之前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基本估计73

第二章 科学研究的发展及科学本土化的探索79

一、中国现代科学全面振兴的开始80

1.“科学共同体”的全面发展81

2.科学研究的推进并汇入世界主流科学体系96

3.科学方法传播的深入106

二、中国特色的科学研究体制的探索109

1.“科学共同体”与早期科学体制的形成和缺陷110

2.中央研究院与中国特色科学体制的形成115

三、科技教育体制的现代转换124

1.学制改革的新探索及其对科技教育的影响124

2.大学院建制与大学科学研究理念的凸现128

3.独特的文化迁移现象与科技学术界的成长134

四、科学本土化探索及其局限148

第三章 社会科学化与现代性语境下的思想变迁159

—、科学与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160

1.知识科学化与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160

2.现代学科专业理念的确立167

3.中国近现代学术范式的再度转化171

二、主体追问:科学与“人”及“人生观”179

1.科学权威的三种含义及其困惑179

2.人生科学化与个性自由的冲突185

3.关于“科玄论战”的历史再审视191

三、哲学科学化及其不同走向203

1.科学主义思潮的发展与哲学的科学化204

2.科学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209

四、政治科学化及其演变213

l.科学主义政治哲学的三次转向213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实践中的科学取向222

第四章 科学社会化与中国社会的转型231

一、30年代中国的科学化运动232

二、30年代科学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254

1.“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学?”254

2.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教育间的互动关系271

3.社会民众的科学素养285

三、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群体的社会学分析290

1.科学家的学科分布及年龄结构分析291

2.科学家的籍贯区域分布及海外留学经历分析293

3.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及精神特质的比较分析298

4.科学家的职业化专业化与近代社会结构的业缘化307

余论:科学现代形态的形成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312

一、中国科学文化现代形态的形成312

二、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评价324

附录:33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主要科学家简况一览表330

主要参考文献355

后记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