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2848550.jpg)
- 胡大一,和渝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57155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1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1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3
一、泡沫细胞的形成3
二、脂质栓的形成3
三、平滑肌细胞增生与纤维帽的形成4
四、免疫机制在斑块形成中的作用4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和消退问题5
第二章 冠心病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7
第一节 重组蛋白治疗7
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8
二、重组蛋白工程的进一步应用11
第二节 合理设计和开发药理学拮抗剂12
一、αⅡbβ3血小板特异整合素13
二、αⅡbβ3抑制14
第三节 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模型15
一、转基因技术16
二、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17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定位19
一、人类基因组20
二、基因定位20
三、基因特征化21
四、肥胖糖尿病综合征21
第五节 基因治疗22
一、基因治疗的技术23
二、载体开发23
三、特殊问题的探讨24
第三章 运动负荷试验28
第一节 运动负荷试验概述28
一、运动生理28
二、心肺运动试验30
第二节 运动形式及运动方案32
一、运动形式32
三、心肌缺血反应的病理学意义32
二、运动方案34
三、6分钟步行试验35
第三节 心电图记录35
一、导联系统35
二、ST段偏移的类型36
三、ST段的测量36
四、T波改变37
五、ST段偏移的机制37
第四节 运动试验的指征37
一、指征37
二、技术要求38
第五节 运动试验的诊断价值39
一、心电图缺血的严重性40
二、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40
三、多变量分析41
四、运动试验中提示预后不良及多支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43
五、血压44
六、最大作功能力45
七、次极量运动45
八、心率反应45
九、心率血压乘积46
十、胸部不适46
第六节 运动试验评价预后46
一、无症状人群46
二、有症状病人48
三、无症状心肌缺血49
四、不稳定性心绞痛49
五、心肌梗死49
第七节 心律失常和传导异常50
一、室性心律失常51
二、室上性心律失常51
三、心房颤动51
六、左束支阻滞52
七、右束支阻滞52
五、房室阻滞52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2
八、预激综合征53
第八节 运动试验特殊的临床应用53
一、女性53
二、高血压53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54
五、冠状动脉血流重建55
四、药物55
六、心脏移植56
七、瓣膜病57
八、心脏起搏器57
九、老年病人57
第九节 运动试验的终止58
一、终止试验指征58
二、根据Borg Scale对病人感知的疲倦程度进行分级58
三、运动试验报告59
一、运动试验的安全性60
第十节 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和危险性60
二、运动试验的禁忌证61
第四章 冠状动脉造影62
第一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62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62
二、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证65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前病人的准备65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66
一、冠状动脉造影器械66
二、冠状动脉的心导管检查68
三、冠状动脉造影期间药物应用69
四、心血管造影影像系统71
五、定量冠状动脉造影72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解剖72
一、冠状动脉造影72
二、冠状动脉优势型74
三、左冠状动脉插管技术和左冠状动脉解剖74
四、右冠状动脉插管技术和右冠状动脉解剖77
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造影79
第五节 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82
第六节 冠状动脉循环异常83
一、引起心肌缺血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83
二、不引起心肌缺血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84
三、心肌血流的造影评价85
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86
五、冠状动脉痉挛87
一、病变形态89
第七节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评价89
二、冠状动脉血栓90
三、冠状动脉夹层90
四、完全闭塞91
五、假病变91
第八节 血管造影结果与临床预后之间关系92
一、冠状动脉病变形态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92
二、血管狭窄程度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94
一、氧需增加96
第五章 稳定性心绞痛96
第一节 病理生理96
二、短暂的氧供减少97
三、心绞痛阈值减低97
四、混合型心绞痛97
五、稳定性心绞痛的分级98
六、病史特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98
第二节 临床表现特点99
第三节 辅助检查101
一、无创伤性检查101
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04
第四节 治疗105
一、治疗伴发病105
二、纠正冠状动脉危险因素105
三、生活方式的改变106
四、药物治疗107
一、定义113
第一节 定义和分型113
第六章 不稳定性心绞痛113
二、分型114
三、严重程度115
四、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的临床背景115
第二节 病理生物学116
一、血小板聚集117
二、血栓形成118
三、冠状动脉舒缩作用118
二、体格检查119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119
一、症状119
三、心电图120
四、持续心电监护120
五、其他实验室检查121
第四节 冠状动脉解剖121
一、冠状动脉造影所见121
四、心室功能123
三、冠状动脉血管镜检查123
二、尸检研究123
第五节 自然病史124
二、运动试验125
第六节 治疗125
一、药物治疗125
二、介入性检查和治疗129
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2
一、治疗结果的改善134
第一节 概述134
第七章 急性心肌梗死134
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存在的问题135
第二节 病理改变135
一、急性冠状动脉斑块变化的作用136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大体改变138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139
一、左室功能139
三、心室重构141
二、循环调节141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143
一、触发因素143
二、临床症状144
三、体格检查147
四、实验室诊断151
第五节 治疗159
一、院前治疗159
二、急诊室的治疗161
三、一般处理方法162
四、限制梗死面积166
五、再灌注治疗168
六、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169
七、冠状动脉球囊成形184
八、外科再灌注治疗187
九、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188
十、溶栓治疗的并发症190
十二、关于溶栓治疗的建议191
十一、新的抗栓因子191
十三、抗血小板治疗192
十四、住院期的治疗194
十五、药物治疗198
第六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206
一、心室功能障碍206
二、血流动力学评价207
三、低血容量208
四、心源性休克209
五、左室梗死211
第八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212
第一节 室性心律失常215
一、室性期前收缩215
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216
三、室性心动过速217
四、心室颤动219
第二节 窦性心动过缓222
一、Ⅰ度房室阻滞224
第三节 房室阻滞和室内阻滞224
二、Ⅱ度房室阻滞225
三、完全性(Ⅲ度)房室阻滞227
四、室内阻滞228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起搏器的应用230
一、临时起搏230
二、永久起搏232
一、窦性心动过速233
三、心脏停搏233
第五节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33
二、房性期前收缩234
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34
四、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235
第九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并发症238
第一节 再发性心肌缺血和梗死238
二、心包炎241
第二节 心包积液和心包炎241
一、心包积液241
三、Dressler综合征242
第三节 静脉血栓和肺栓塞243
第四节 左室室壁瘤243
第五节 左室腔附壁血栓和动脉栓塞245
第十章 心肌梗死后恢复期、出院及康复247
第一节 一般管理247
一、卧床和活动247
二、出院时间248
三、出院指导248
第二节 危险度分层249
一、发病初期249
二、住院阶段250
三、出院评估252
四、左室功能的评估253
五、心肌缺血的评估254
六、心电稳定性的评估255
七、出院前管理的推荐257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258
一、改变生活方式259
二、调整血脂水平259
三、抗血小板药物260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61
五、β阻滞剂261
六、硝酸酯类药物262
七、抗凝剂263
八、钙拮抗剂264
九、抗心律失常264
十、激素替代疗法265
第十一章 冠心病介入性导管技术267
第一节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历史267
第二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PTCA)268
一、血管成形的设备268
二、技术操作269
三、病理生理学270
第三节 PTCA的结果和并发症271
一、PTCA的结果271
二、PTCA的并发症272
第四节 PTCA的长期随访结果276
第五节 PTCA后再狭窄278
第六节 冠状动脉成形的比较性研究281
第七节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82
第八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PTCA283
第九节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的新技术284
第十二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0
第一节 手术技术300
第二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适应证303
第三节 手术结果307
第四节 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预后312
第五节 特殊病人的外科治疗317
第六节 PTCA和CABG的比较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