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村庄的再造 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村庄的再造 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https://www.shukui.net/cover/1/32841519.jpg)
- 折晓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1648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农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村庄的再造 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探讨的问题3
一、非农社会经济结构3
第一篇 背景3
二、社会资本与合作行动5
一、行政与自治 (248
三、产权变革的社会过程10
四、村庄变迁的型式12
第二章 研究的方法和资料19
一、个案研究19
二、“进入”村庄和社区生活23
三、资料28
第三章 调查的村庄31
一、调查村域的界定31
二、区域背景和经济地理34
三、村庄的概况37
图1万丰村地理位置图40
图表目录40
图2万丰村图41
四、村庄的人口和职业42
五、村庄的代表性45
表1沙井镇村庄的姓氏分布和特征46
第二篇 村庄的再组织53
第四章 从分散化到再合作53
一、“集体制”的形成与解体53
二、分散后的农民走向哪里62
三、农民再组织的合作取向66
一、土地为本71
第五章 再合作的社区基础71
二、“集体”运作77
三、家族联带83
四、“利、权、情”秩序与合作关系88
第六章 工业进村92
一、“请”工业进村93
二、“三来一补”加工业100
三、建厂和招工102
四、工缴费和厂租106
第七章 非农经济聚集区112
、传统经济结构的终结112
二、外向型依附性经济与自营经济114
表2村内“三来一补”企业的行业及劳动力结构图115
表3村办企事业单位一览表119
三、保护性的经济及内部劳动力市场128
第八章 “村集体”与股份合作制137
第三篇 共有体制137
一、融资中村集体的特殊作用139
二、合作中集体经济的重整141
三、法人资产的集体含义144
四、不完全股份制和部分劳动合作制146
一、集资团体150
第九章 “缘”关系与股份合作体系150
二、小村合作社153
三、大村合作联社158
四、“村集体”合作体系161
图3村集体合作体系图162
一、所有权的确认和归属165
第十章 共同所有权165
二、共同所有权结构171
第十一章 分配、差别和“共同富裕”178
一、三种分配形式178
二、收入差别183
表4家庭年收入构成与差别明细表185
三、差别的平衡与“共同富裕”187
一、有限责任和参与192
第十二章 责任、参与和传播192
图4村民参与模式图193
二、村议传统和草根民主199
三、传播网络与社会结构204
第四篇 村庄内生结构的变迁211
第十三章 亲缘集团211
一、“家本位”与单系差序格局212
二、母系联姻集团221
表5一村和五村媳妇姓氏和娘家地点统计表223
图5母系联姻集团226
三、亲缘关系在事业上的扩展228
第十四章 “拟亲缘”联带团体232
一、“空挂户”232
二、“团年会”235
表6宴客单位名单236
三、“春茗会”242
四、公司的外聘班子244
第十五章 村政府248
图6村政府执行机构图257
二、村财政258
图7村财政资金活动图264
三、仲裁与治安265
表7诉松的民事纠纷案270
第十六章 公司与社区281
一、村庄的公司体制282
二、公司与社区的边界分化287
三、公司与社区的相对分离298
一、地缘、村籍与社区身分304
第十七章 社区身分和职业分化304
二、资源分配和社会流动规则310
三、身分群体的职业分化319
表8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320
一、乡村人口与农业人口的分离327
第十八章 从“农”村到“工”村的演化327
二、村庄工业化与自然城镇化329
三、工业化方式与村庄内生结构和秩序337
一、村为边界的分化341
第十九章 村社区关系的扩展341
表9村总产值和人均收入比较表343
二、村与周边城乡的关系346
表10万丰村与所属镇经济指标比较348
表11镇村企业和人数统计表348
三、村为载体的大区域关系355
结语361
附录367
参考书目405
后记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