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断裂中的传统 信念与理性之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断裂中的传统 信念与理性之间
  • 郑家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955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6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74页
  • 主题词:哲学思想(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年代: 现代) 哲学思想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断裂中的传统 信念与理性之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章 当代儒学与中国社会1

一、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1

二、工业东亚与儒家思想的重构17

三、思想与历史之间的张力——儒家社会角色的边缘化27

四、“魂不附体”与儒家存活的“见证”45

第二章 新儒家思想理论的展开与终结55

一、新儒家与中西现代人文主义之比较55

二、生命意义与文化选择之间的张力——梁漱溟在儒佛之间的取舍及其意义68

三、终极层面的探求与天人统一观的重建——熊十力哲学的思想特质与核心观念77

四、宇宙“不是道德底”——冯友兰哲学的“歧出”与定位90

五、一条思想脉络的终结——牟宗三哲学的精神、方法及其限制101

六、新儒家:一个走向消解的群体——从第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谈起121

第三章 当代儒学发展中的“道”与“学”134

一、后“五四”时期的道统观念134

二、从余英时的批评看新儒家的道统观144

三、新朱子学与新道统论153

四、“道统”与“学统”184

五、当代儒学发展中的理学与经学195

第四章 “超越”与“内在超越”——牟宗三与康德之间202

一、“内在超越”概念的提出与缘起203

二、恢复“超越”的古义208

三、内在:“自由”能否成为“知识”220

四、传统资源与牟宗三思想的归宿223

第五章 宗教性与当代儒学的发展向度234

一、一个西方背景下的问题及其意义234

二、中国近现代宗教论争中的非宗教主题237

三、来自超越性层面的挑战及其意义244

四、梁漱溟:伦理代宗教251

五、冯友兰:哲学代宗教259

六、“性与天道”与儒家的宗教性265

七、“仁学”与儒家的宗教性279

八、“宗教性”与当代儒学的难局286

第六章 近五十年来大陆儒学的发展及其现状——历史、境遇、成果、问题299

一、1950—1970年代:意识形态背景下的儒学299

二、1980年代:“思想解放”大潮中的儒学304

三、1990年代儒学研究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309

一、冯友兰“抽象继承法”论析328

第七章 学术与政治之间——论后期冯友兰328

二、冯友兰1950年代后的孔子研究及其变化351

三、从思想史看《中国哲学史新编》391

第八章 世纪之交的反省与思考(上)406

一、孤独·疏离·悬置——牟宗三与当代儒家的境遇406

二、在连续与断裂之间——新儒家的持守与蜕变425

三、当代儒学的转型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后牟宗三的思考434

第九章 世纪之交的反省与思考(下)461

一、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461

二、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及其难局469

三、从《老子》道论看中国哲学的诠释——以冯友兰的解读为例482

四、金岳霖与“实在论”哲学在中国488

五、贺麟与黑格尔哲学在中国500

一、儒家思想的“历史性”与“真理性”——以“波士顿儒学对话”为例509

第十章 中西对话中的儒学与中国哲学511

二、“全球化”大潮中的孔子518

三、走出虚无主义的幽谷——中国传统哲学与后现代主义522

四、“场有”与中国哲学542

一、道统:中国与世界——牟宗三、郑家栋与寻求批判意识的历程(节录)566

附录566

(一) 前言:寻求批判意识的三条道路567

(二) 中国思想界对西方“唯主方式”的两个回应573

(三) 两个回应方式存在的问题577

(四) 郑家栋的贡献580

(五) 牟氏的生活、人格与思想发展581

(六) 牟氏思想的八个层面584

(七) 郑氏的批判588

(八) 批判的批判:牟氏哲学与实践的关系及其与传统儒学的连续性592

(九) 批判的批判:论批判精神的地位604

(十) 结论606

二、西方视野中的儒学与中国哲学——《哲学动态》访谈611

三、儒家传统与现代生活——《哲学动态》访谈618

四、当代儒学的境遇与问题——《21世纪中国大预测》访谈628

五、中国儒学:精神与境遇639

六、中国哲学研究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643

七、“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649

八、哲学的功用——第二十届世界哲学大会花絮与随感6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