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家园 文化建设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家园 文化建设论纲](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830237.jpg)
- 李德顺等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163814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3页
- 主题词:文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家园 文化建设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文化:世纪之交的人类话题1
目录1
上篇 文化概论3
第一章 文化是什么?3
一、文化即“人化”3
二、人的“向文而化”10
三、双向生成的人生之旅17
四、实践造就文化22
五、文化解读的“文本”26
第二章 文化的基本形态32
一、物质文化:器物与经济32
二、精神文化:知、情、意39
三、制度文化:权利的结构与规则44
一、主体:文化多样化的根据50
第三章 文化的“多”与“一”50
二、多样性统一的民族文化56
三、主文化和亚文化61
四、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67
五、“文化趋同”的神话与现实72
第四章 文化的“品”和“位”80
一、“雅”“俗”之争的困惑80
二、重新定位:文化的生产与消费85
三、知识分子与精神生产89
四、文化绿洲与文化沙漠95
第五章 文化的“命”和“运”102
一、文化的空间、时间和生命力102
二、文化的进化和退化110
三、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命形态115
四、文化命运的尺度121
中篇 中华文化论131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取向——我们有什么?(上)131
一、“人”的定位132
神、天、人:“敬天畏命”?132
人与己:“群而忘己”?135
身、家、国:“修齐治平”?140
官本位:人对自己的否定144
二、义利与名实147
“义利之辨”:重义轻利?148
“理欲之辨”:人性本恶?151
“名实之辩”:以名正实?155
三、情理与法度158
“人情圈”和“关系网”159
从“礼治”到“法治”163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我们有什么?(中)168
一、道器之辨:生活境界的追求168
二、体用之辨:文化认同的困惑173
三、知行之辨:思维方式的导向180
四、阳刚阴柔之辨:文化气质的得失187
第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境遇——我们有什么?(下)197
一、我们的优势和劣势19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99
“克己复礼”的道德化情结203
二、强弱相生,优劣互成209
科学:只差一点“精神”210
道德:谁在“推己及人”?214
信仰和宗教:“急时抱佛脚”221
保守与虚无:对待传统的两个极端229
三、民族复兴的根基229
精华和糟粕:传统不是“烂苹果”235
二元化:一个容易忽视的误区242
自强不息:我们的权利和责任246
下篇 新文化论255
第九章 现代化的挑战——我们缺什么?255
一、艰难曲折的求索之路255
现代化——人类文明的台阶255
先驱的梦想与历史的告诫259
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64
二、市场经济与文化转型270
经济转型的文化意蕴270
价值观念的变革与重建278
三、文化沙漠化预警288
封建迷信沉渣泛起289
伪科学疯狂抢滩291
消费文化畸形发育296
创新机制的困扰302
四、路在何方?——三种导向之争307
“向外看”的“西化论”308
“向后看”的“传统论”314
“向前看”的“创建论”320
第十章 脚踏实地的目标——我们要什么?(上)325
一、起点定位:初级阶段325
二、富强——物质文化现代化329
高科技与未来物质文明330
市场催生的经济文明333
走上创新之路339
三、民主——制度文化现代化343
民主的本质和形式344
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348
从“法制”到“法治”353
四、文明——文化与经济共荣360
莫使“两手”成“二元”361
“搭台”与“唱戏”367
精神文化能否进入市场?373
文化产业与“知识经济”379
第十一章 精神文明新境界——我们要什么?(下)386
一、精神的家园——价值观念386
社会主义:庄严的宗旨386
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392
信仰的升华396
二、科学和教育:为了人的价值404
科教——兴国之大道404
从工具化到人本化412
充分体现科学的价值421
纠正教育思想的偏差429
三、道德:从情感到理性437
滑坡与爬坡:触发新的思考点438
错位与归位:道德观念的基础442
集体与个人:超越“二论背反”452
理想与现实:道德建设的层次466
结语: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477
新世纪,新文化478
民族的文化483
科学的文化486
大众的文化490
跋496
主要参考书目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