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致病微生物与寄生虫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致病微生物与寄生虫
  • 山东医学院病原学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3327
  • 出版时间:1973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致病微生物与寄生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微生物部分4

第一章 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基本特征4

第一节 细菌的基本特征4

第二节 病毒15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15

二、病毒与肿瘤19

三、噬菌体19

第三节 其他致病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0

一、立克次氏体20

二、螺旋体20

三、真菌与放线菌22

第二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及正常机体的分布24

第三章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6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7

第二节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9

第三节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31

第四章 传染与免疫33

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作用34

一、致病力34

二、相当的数量38

三、适当的侵入门户及定位38

第二节 人体的防御机能39

一、非特异性免疫39

二、特异性免疫41

第三节 传染的发生与发展45

一、隐性感染46

二、显性感染47

三、带菌者48

第五章 抗原与抗体48

第一节 抗原48

第二节 抗体51

第六章 常用血清学反应56

第一节 凝集反应56

第二节 沉淀反应59

第三节 补体结合反应61

第七章 变态反应64

第一节 概念64

第二节 变态反应的分类65

第三节 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67

一、食物、药物等引起的变态反应67

二、血清病69

三、传染性变态反应69

四、自家变态反应70

第四节 变态反应的防治原则70

第八章 人工免疫72

一、人工自动免疫法72

二、人工被动免疫法75

第九章 呼吸道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77

第一节 脑膜炎双球菌78

第二节 结核杆菌80

第三节 白喉杆菌85

第四节 肺炎双球菌88

第五节 百日咳杆菌89

第六节 流感病毒90

第七节 麻疹病毒93

第八节 腺病毒95

第九节 腮腺炎病毒97

第十节 感冒的病原体98

第十一节 白色念珠菌99

第十章 肠道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100

第一节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101

第二节 痢疾杆菌105

第三节 霍乱弧菌107

第四节 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109

第五节 肠道病毒112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112

二、柯克萨基病毒114

三、人类肠道细胞病变病毒(ECHO病毒)114

第六节 肝炎病毒115

第十一章 血液及体表传染病致病微生物116

第一节 布氏杆菌116

第二节 炭疽杆菌118

第三节 鼠疫杆菌121

第四节 麻风杆菌122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124

第六节 回归热螺旋体126

第七节 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128

第八节 恙虫热立克次氏体131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32

第十节 狂犬病病毒132

第十一节 皮肤丝状菌134

第十二章 创作感染致病微生物134

第一节 一般化脓性细菌134

一、葡萄球菌134

二、链球菌137

三、大肠杆菌类141

四、绿脓杆菌143

一、破伤风杆菌144

第二节 厌氧性创作感染的细菌144

二、气性坏疽病原菌148

第十三章 微生物学常用检验技术151

第一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151

一、普通显微镜的构造及油镜使用法151

二、革兰氏染色法152

三、抗酸染色法154

一、直接涂片检查155

第二节 致病微生物的分离检定155

二、分离培养156

第三节 传染病的血清学诊断法159

一、肥达氏反应和外一斐反应159

二、抗链球菌“O”溶血素试验(全血法)162

第四节 药物敏感试验163

第五节 浅部真菌临床标本直接检查法165

第二节 寄生虫的传播方式和侵入途径166

第一节 寄生生活、寄生虫和宿主166

第二篇 寄生虫部分166

第一章 概述166

第二章 蠕虫概述168

第一节 蛔虫169

第二节 鞭虫174

第三节 蛲虫176

第四节 钩虫179

第五节 丝虫183

第六节 肝吸虫191

第七节 姜片虫194

第八节 肺吸虫197

第九节 血吸虫200

第十节 猪肉绦虫207

第十一节 牛肉绦虫212

第十二节 短小绦虫214

第十三节 包生绦虫218

第三章 原虫概述221

第一节 痢疾阿米巴222

第二节 阴道滴虫230

第三节 肠滴虫231

第四节 梨形鞭毛虫232

第五节 黑热病原虫234

第六节 疟原虫238

第四章 昆虫概述249

第一节 蚊虫250

第二节 白蛉257

第三节 苍蝇260

第四节 虱子265

第五节 臭虫268

第六节 跳蚤270

第七节 蟑螂273

第八节 蜱274

第九节 恙螨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