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恢复生态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恢复生态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32817072.jpg)
- 任海,彭少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113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44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52页
- 主题词:生态系生态学(学科: 研究) 生态系生态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恢复生态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恢复生态学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生态恢复和恢复生态学的定义3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研究简史4
第二章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10
第一节 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10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0
第三节 全球及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11
一、全球退化生态系统类型及其面积11
二、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类型及其面积11
三、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13
第四节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14
一、生态恢复的目标14
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14
三、生态恢复的方法问题15
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程序17
五、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机理17
六、恢复成功的标准19
七、生态恢复的时间20
八、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20
一、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1
第五节 恢复生态学理论21
三、恢复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2
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22
四、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23
第三章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26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26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应注意的问题30
第三节 次生林的恢复方法31
第四节 天然林的保护31
二、森林恢复的方法与步骤32
三、森林恢复后的群落结构32
一、森林恢复样地概况32
第五节 热带季雨林的恢复实例32
四、森林恢复后的功能33
第六节 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33
第七节 喀斯特森林及其恢复34
第四章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36
第一节 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36
第二节 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37
第三节 草原退化的评估37
第四节 草地的荒漠化38
第六节 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39
第五节 草地恢复的方法39
第五章 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41
第一节 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41
第二节 退化农田恢复的程序及措施43
第三节 评估农业生态系统恢复的参考指标43
第四节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44
一、耕地面积锐减44
二、土壤肥力下降44
三、土壤次生盐渍化44
六、水稻土次生潜育化45
七、土地污染45
五、土地沙漠化45
四、易涝地面积有所增加45
第五节 防止退化的必由之路--可持续性农业46
第六章 退化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49
第一节 海岛恢复概论49
第二节 海岛的干扰50
第三节 海岛恢复的限制性因子50
第四节 海岛恢复的利益与过程51
第五节 海岛恢复中的注意事项52
第六节 实例研究--广东南澳岛的植被恢复52
一、南澳岛概况52
二、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变化53
四、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现存量变化55
三、南海岛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生物量变化55
五、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土壤的变化56
六、南澳岛植被恢复的生态特征57
第七章 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59
第一节 湖泊和水库的退化原因及恢复59
第二节 河流的退化及治理60
第三节 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评估62
第八章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65
第一节 湿地的功能及其退化原因65
一、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66
第二节 湿地恢复的概念66
第三节 湿地恢复的理论66
二、演替理论67
三、入侵理论69
四、河流理论69
五、洪水脉冲理论69
六、边缘效应理论和中度干扰假说70
第四节 湿地恢复的原则和目标71
一、湿地恢复的基本原则71
二、湿地恢复的目标71
一、湿地恢复的过程72
第五节 湿地恢复的策略72
第六节 湿地恢复的过程与方法72
二、湿地恢复的方法73
第七节 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74
一、生态合理性74
二、社会合理性74
三、经济合理性75
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76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76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历史77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77
一、生产生态系统产品78
二、产生和维持生物多样性79
三、调节气候79
四、减缓旱涝灾害80
五、维持土壤功能80
六、传粉播种80
七、有害生物的控制81
八、净化环境81
九、景观美学与精神文化功能82
第四节 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比较82
第七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83
第六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83
第五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83
第八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策略与途径84
第十章 植物外来种与退化生态系统86
第一节 乡土种和外来种的概念86
第二节 植物入侵对群落和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87
一、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87
二、对土壤营养物的影响87
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88
四、对干扰体制的影响88
五、对群落动态的影响88
一、影响植物入侵的外因89
第三节 影响植物入侵的因子89
二、影响植物入侵的内因91
第四节 外来种的风险评价91
一、对有关外来种定居方面的特性的评价92
二、对有关外来种传播的特性的研究92
三、对外来种影响的评价93
第五节 对植物外来种的管理94
一、外来种的管理策略95
二、阻止植物外来种的新的入侵和扩展95
三、消除和控制已定居的外来种96
一、大气臭氧层的损耗99
第十一章 全球变化与恢复生态学99
第一节 全球变化的现象99
二、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正在增加100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101
四、生物多样性丧失101
五、土地利用格局与环境质量的改变103
六、其他103
第二节 全球变化的影响103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及灭绝的影响103
第三节 全球变化与恢复生态学104
二、全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04
第十二章 可持续发展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10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05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106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恢复生态学107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108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发展趋势109
第二编 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管理113
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健康113
第一节 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及研究简史113
一、单因子胁迫下的反应114
第二节 生态系统在胁迫下的反应114
二、多因子胁迫下的反应115
三、生态系统对胁迫的反应过程与结果115
第三节 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116
第四节 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与预测117
一、活力的测量117
二、组织的测量117
三、恢复力的测量118
第五节 生态系统健康的等级理论118
第七节 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健康119
第六节 干扰、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系统健康119
第八节 生态系统健康与恢复生态学等学科的关系120
第九节 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问题121
第十四章 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123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123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简史124
第三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125
第四节 生态系统变化的度量126
第五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126
附录1 国际上有关恢复生态学的网址129
附录2 国际比较重要的恢复生态学参考文献133
后记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