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记论著集成 第九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大可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史记论著集成 第九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司马迁和《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
司马迁和《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
《史记》的文学特点3
论《史记》的文学价值4
司马迁的“史”的观念与《史记》的文学价值7
中国叙事文学的伟大里程碑——《史记》文学价值浅议8
《史记》艺术略论10
《史记》的人民性12
《史记》没有“人民性”15
《史记》的现实主义16
《史记》的浪漫主义18
《史记》的抒情特征20
试论《史记》选择的抒情功能22
激情的宣泄和深化——《史记》议论的抒情功能臆说26
《史记》描述的抒情功能臆说28
人民的歌手30
《史记》是中国的史诗32
《史记》的悲剧特征33
《史记》——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36
沉重苦涩的人生之旅——论《史记》中的凡人悲剧37
殉道与超越——论《史记》中的悲剧精神38
《史记》的小说因素39
小议《史记》与中国小说发展史中的断裂41
论《史记》的民间文学色彩43
谈谈如何读《史记》44
第二章 司马迁的文学观与《史记》的文学性46
司马迁的文学观46
司马迁的美学观48
历史的审美与超越——司马迁历史美学观初探52
试论《史记》的悲壮美53
审美情感在《史记》中的作用54
《史记》之文学研究54
《史记》文学性的界说57
司马迁的文学批评72
浅谈司马迁《史记》中的文学实践74
司马迁的辞赋理论与辞赋创作74
怎样理解鲁迅所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76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79
《史记》述评兼论司马迁的艺术手法80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81
“发愤著书说”的理论意义84
“发愤著书说”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历史发展86
关于“发愤著书”说对叛逆文学理论的影响89
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91
《史记》与司马迁之“愤”96
超越死亡:司马迁的著史心态97
司马迁受李陵之祸的心理分析98
论宫刑与《史记》的关系102
“发愤著书说”与文化复仇观103
漫游对创作《史记》的重要意义105
论司马迁之“爱奇”107
司马迁写作观念略论110
论司马迁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111
司马迁的创作见解113
第三章 《史记》的写人艺术114
《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述史114
《史记》的写人艺术117
《史记》之根本认识——认识《史记》列传之“本质”119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121
司马迁的人物特写122
《史记》人物描写例释123
试论司马迁描写历史人物的双星结构124
“实录无隐”与“散见”125
《史记》的人物塑造127
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128
《史记》人物形象刻画技法谈128
《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征129
“互见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妙用130
《史记》的典型化132
《史记》——中华民族历史人物形象的艺术长廊137
论《史记》汉初“三杰”形象的典型意义138
尽善尽美的理想帝王——读《史记·五帝本纪》139
论《项羽本纪》140
从伯嚭透视《史记》撰述先秦人物的特征141
《史记》的肖像描写142
《史记》的细节描写144
《史记》借轶事传神147
《史记》的心理描写150
秦始皇统治心理探析155
《史记》的场面描写156
《史记》场面描写的特点和成就158
《史记》的对比映衬手法159
《史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整一性165
《史记》中的妇女形象167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169
《史记》中司马迁的自我形象169
《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功绩和局限170
第四章 《史记》的结构艺术173
《史记》的结构艺术173
《史记》的布局174
《史记》的形式律则、建筑结构与韵律176
《史记》的艺术结构180
《史记》传记结构探索181
《史记》的故事性184
《史记》情节的虚构性和传奇性185
《史记》的戏剧性186
论《史记》的戏剧美188
《史记》中的传奇心态略论189
《史记》标题新论191
《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192
《史记》写战争193
论《史记》对我国古典军事文学的杰出贡献194
《史记》军事描写篇章的几个特点195
第五章 《史记》的叙事艺术197
《史记》的叙事艺术197
善序事理198
《太史公》甚峻洁198
寄意于笔墨蹊径之外199
事迹错综处、太史公叙得来如大塘上打?200
“义法”说200
寓论断于序事200
评明清学者论太史公叙事笔法201
《史记》叙事,如水之傅器202
史公遇一种题,便成一种文字202
将一二字句作眼202
《史记》长篇之妙,千百言如一句203
子长作传,必有一主宰204
《史记》之文,一篇自有一法205
《西南夷列传》是类概法作文之模范206
《货殖列传》是鸟瞰法之模范作品206
《史记》人物传记的开头和结尾207
《史记》传记的收笔210
《史记》篇尾,善留余韵211
《史记》妙笔三例213
谈《史记》文笔之“疏”215
《史记》的论赞216
明清学者对《史记》论赞的研究220
谈《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读《史记》札记之二223
简评史记论赞224
试谈《史记》“太史公曰”的文学特色225
《史记》“太史公曰”抉疑226
《史记》《汉书》对读评议227
第六章 《史记》的语言艺术229
《史记》的语言艺术229
历代《史记》语言研究的回顾230
司马迁——伟大的语言艺术家233
一位卓越的语言艺术巨匠235
《史记》语言的艺术特征236
《史记》的口语化和散文化237
司马迁热心向民间语言学习238
《史记》中的民歌谣谚、方言俗语239
论司马迁《史记》对民谚的运用241
司马迁在古文今译上的贡献242
《史记》译语244
司马迁是先秦语言之集大成者245
司马迁的散文语言246
中国叙事文的里程碑246
《史记》的叙事语言247
《史记》的议论语言249
《史记》的论断语言251
《史记》的讽刺艺术与讽刺语言艺术254
《史记》的抒情语言256
《史记》的人物语言258
立心代言刚声柔响语求宛肖——试论司马迁《史记》中人物的语言艺术260
吴见思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人物语言261
通过《魏其武安侯列传》来看司马迁《史记》的语言艺术262
司马迁之语汇及其运用263
《史记》造长句264
司马迁用短句272
司马迁用散句表现排比,意排句不排275
《史记》的重沓累叠277
《史记》句调之分析280
《史记》的修辞艺术282
《史记》“联珠格”运用艺术成就初探284
试析《史记》对偶艺术285
《史记》的特殊修辞与畸形句例286
《史记》的语言研究288
《史记》用虚字传神291
论《史记》用“也”字292
《史记》“且”字虚词用法统计分析294
《史记》中的“以”字析论295
《史记》中“焉”字用法研究297
《史记》中的程度副词“颇”298
《史记》中的同义词语连用298
《史记》虚词同义连用初探300
《史记》和《汉书》中虚词运用的比较302
《史记》中“孰与”的用法303
《史记》中的通假字说略305
《史记》中的数词307
《史记》的词句特点308
《史记》的成语309
《史记》中的“骑”字312
关于《史记》名词性补语的句式特点及其影响312
从《左传》和《史记》的比较看《史记》的动补式313
试论介词“于”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规律315
《史记》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关于成分省略316
《史记》的使动用法和“使”“令”兼语式318
《史记·太史公自序》的用韵特点318
《史记》与汉代语言及关中方言320
司马迁对训诂学的贡献322
第七章 《史记》散文的风格325
古代学者论司马迁的文章风格325
班氏父子论《史记》“辨而不华,质而不俚”326
张辅论《史记》“逞辞流离”326
韩愈评司马迁文“雄深雅健”327
柳宗元称“《太史公》甚峻洁”327
苏洵论司马迁文“淳健简直”327
宋祁、苏辙论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327
许相卿论司马迁文“沉雄激烈”327
王畿论司马迁文“博而肆”327
茅坤论司马迁文“浑浑噩噩”328
章学诚论司马迁文“圆而神”,“体圆用神”328
刘熙载论司马迁之文“逸”328
苏仲翔论“句调、节奏、文心三者合一才是司马迁散文风格的全貌”328
韩兆琦论《史记》“苍劲浑茫的原始气象”329
《史记》与江山之助330
太史公之文,以游而豪,以腐而怒330
司马迁散文风格之来源331
第八章 《史记》与传记文学333
《史记》与中国传记文学333
司马迁的传记文学334
司马迁的传记文学理论336
司马迁传记理论与传记创作的关系338
《史记》传记文学写作艺术论纲339
论司马迁传纪文学的命运哲理339
司马迁传记文学中的人格理想340
论司马迁传记文学的情感力量341
略谈司马迁传记文学的杰出成就342
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343
《史记》纪传体的文学意义344
浅论“纪传体”和“传记文学”346
《史记》纪传体与传记文学347
《史记》与我国古代传记文学349
论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350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文化论351
我国史传文学的历史渊源初探352
司马迁对我国古典传记的贡献及其影响354
从《左传》到《史记》史传文学的嬗变过程355
从《左传》到《史记》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357
从《史记》看传记写作360
《史记》传记文学的选材360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略论361
先秦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362
六朝新文学理论的先声——司马迁对魏晋南北朝文论影响三题364
从古史及“四史”看史传文学的发展364
《史记》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365
正确处理感情与史实的关系366
传记文学写真实的典范——《史记》366
《史记》的艺术辩证法:“实录”与想象367
《史记》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368
对《史记》传记文学论的几点异议369
关于《史记》中的再创作问题371
《史记》的“叙事增饰”373
从踵事增华到虚实相生——中国古典小说375
与史传文学艺术渊源探微375
司马迁运用民间传闻的内在心象377
《史记》的增润生发378
《史记》的移花接木380
《史记》的夺胎换骨383
传记文学能从《史记》学到什么385
第九章 《史记》对先秦文学的继承和发展387
《史记》与古代神话387
从对神话传说的处理看司马迁的神话思想389
《史记》与神话传说389
从《春秋》看《史记》在古史学上的发展391
《史记》与《春秋》393
《史记》与《春秋》394
略说司马迁与《诗经》研究395
《左传》《国语》《史记》之比较研究397
《左传》人物描写艺术对《史记》的影响399
《史记》与《左传》401
《史记》对《战国策》的吸收与改造402
论《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403
司马迁作《史记》未采《战国策》说——兼简论《史记》与《战国策》406
《史记》与《晏子春秋》407
《吕氏春秋》与《史记》关联探微409
《史记》与《楚汉春秋》411
《史记》与汉赋413
司马迁与孔子414
孔子神韵的独特演绎——《孔子世家》探微416
《史记》中的骚影417
略说司马迁在屈原研究上的奠基作用418
屈原司马迁异同散论419
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史记》屈赋精神实质纵横谈421
略论《史记》在中国文体发展史上的贡献422
第十章 《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424
《史记》与后代传记文学424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开拓者司马迁426
论《史》、《汉》重叠部分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艺术的差异426
《史记》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429
《史记》与后代散文430
龙门家法与韩欧神理432
韩文与《史记》434
《史记》与三苏436
谈杜甫“似司马迁”——兼谈史迁良史“识”“德”修养里的诗家情质438
汉代文坛上的双星——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比较试论439
《史记》与后代小说443
《史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444
《史记》纪传体对我国小说发展的影响447
《史记》纪传体对唐传奇的影响449
《三国演义》和《史记》451
《史记》对《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影响刍议454
《史记》与《三国演义》455
从《游侠列传》到《水浒传》457
《史记》与《水浒传》457
论《史记》武侠散文中的一个审美主题460
论《史记》的讽刺艺术及其对《儒林外史》的影响462
《史记》与后代戏曲463
《史记》与荷马史诗——中西长篇小说源头比较465
司马迁与普鲁塔克467
《史记》与《历史》的文学性比较473
从《旧约》与《史记》的比较试探东方文学的一点规律474
司马迁与古希腊人的悲剧意识比较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