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30228663.jpg)
- 李广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1785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水资源-资源利用-高等学校-教材;水资源-资源保护-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水资源的基本含义1
1.2 水资源的特性3
1.3 水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
1.4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任务和内容6
第2章 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7
2.1 地球水量储存与循环7
2.1.1 地球水储量与分布7
2.1.2 地球上水循环8
2.1.3 水量平衡11
2.2 全球水资源13
2.2.1 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3
2.2.2 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15
2.2.3 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16
2.3 中国水资源17
2.3.1 中国水资源量概况17
2.3.2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18
2.3.3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20
2.3.4 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21
第3章 水资源量评价25
3.1 水资源的形成25
3.1.1 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类型25
3.1.2 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运动规律31
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39
3.2.1 水资源的分区39
3.2.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41
3.2.3 河流径流计算41
3.2.4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55
3.2.5 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56
3.2.6 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估算57
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58
3.3.1 地下水资源分类58
3.3.2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原则与一般程序61
3.3.3 地下水资源补给量(Qh)和储存量(W)计算63
3.3.4 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计算65
第4章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82
4.1 水质指标体系与天然水化学82
4.2 生活饮用水与饮用水源水质量标准与评价83
4.2.1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83
4.2.2 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评价95
4.3 工业用水质量评价97
4.3.1 锅炉用水的水质评价97
4.3.2 其他工业用水水质评价100
4.3.3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100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02
5.1 概述102
5.1.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102
5.1.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103
5.1.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104
5.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104
5.2.1 典型年法的涵义104
5.2.2 计算分区和计算时段104
5.2.3 典型年和水平年的确定106
5.2.4 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107
5.2.5 供需平衡分析和成果综合118
5.3 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122
5.3.1 水资源系统122
5.3.2 水资源系统供需平衡的动态模拟分析方法122
5.3.3 模拟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运行123
5.3.4 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成果的综合126
5.4 水资源动态模拟的实例分析126
5.4.1 研究区水资源动态模拟方法概述126
5.4.2 主要计算模块的描述128
5.4.3 水资源动态模拟过程概述131
5.4.4 水资源动态模拟模型的可行性验证133
5.4.5 水资源动态模拟计算成果分析134
第6章 取水工程138
6.1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138
6.1.1 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138
6.1.2 水源地选择原则138
6.2 地表水取水工程140
6.2.1 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140
6.2.2 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49
6.2.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设计的一般原则152
6.2.4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类及设置原则153
6.2.5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155
6.2.6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176
6.2.7 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187
6.3 地下水水源地选择194
6.3.1 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194
6.3.2 小型分散式水源地的选择195
6.4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195
6.4.1 管井196
6.4.2 管井和井群的出水量计算203
6.4.3 管井施工215
6.4.4 大口井218
6.4.5 复合井224
6.4.6 辐射井225
6.4.7 渗渠227
第7章 节水理论与技术232
7.1 节水内涵与现状分析232
7.1.1 概述232
7.1.2 节约用水的涵义232
7.1.3 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234
7.1.4 节约用水现状235
7.2 城市节水237
7.2.1 城市用水量定额和指标体系237
7.2.2 节水指标种类与计算240
7.2.3 城市节水水平评判246
7.2.4 城市节水措施248
7.3 工业节水250
7.3.1 用水分类与用水量250
7.3.2 工业节水指标体系252
7.3.3 工业节水措施255
7.4 农业节水257
7.4.1 农业用水现状257
7.4.2 农业节水的发展趋势259
7.4.3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指标体系261
7.4.4 农业节水技术与工程措施264
7.5 污水再生利用267
7.5.1 污水再生利用概述267
7.5.2 再生水利用类型及再生水水质标准269
7.5.3 污水量计算和预测278
7.5.4 污水再生处理技术283
7.5.5 污水回用的经济分析285
7.5.6 污水再生利用对策289
第8章 水资源保护290
8.1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任务和内容290
8.1.1 水资源保护概念290
8.1.2 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和内容291
8.2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291
8.2.1 污染调查291
8.2.2 水环境质量监测291
8.2.3 水环境质量评价296
8.3 水体污染的理论体系300
8.3.1 水污染的含义300
8.3.2 水体污染的特征302
8.3.3 水体污染三要素303
8.3.4 污染水体的物化与生物作用310
8.4 污水排放工程313
8.4.1 污水排放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313
8.4.2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314
8.5 水资源保护措施320
8.5.1 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320
8.5.2 水资源优化配置322
8.5.3 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325
8.5.4 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325
8.5.5 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326
8.5.6 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334
8.5.7 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337
8.5.8 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346
主要参考文献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