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国春秋 下 第4版增订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民国春秋 下 第4版增订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2743887.jpg)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民国春秋 下 第4版增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八章 西安事变的前因后果713
第一节 张、杨、共三角联盟713
第二节 西安事变的经过714
第一目 西安事变的发生714
第二目 张学良、杨虎城的紧急措施717
第三目 南京政府的紧急措施718
第三节 蒋委员长中正的脱险回京719
第四节 西安事变的善后725
第五节 西安事变的影响726
第十九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730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730
第二节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交涉及成果732
第一目 关税自主的交涉732
第二目 收回租界及租界法院733
第三目 签订中美、中英平等新约733
第四目 中国与各国相继缔结的友好条约735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教育交通及社会建设纪要735
第一节 财政制度735
第一目 预算736
第二目 公债741
第三目 租税746
第四目 健全公立银行制度747
第二节 经济建设747
第三节 教育建设748
第一目 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方针748
第二目 民国十七年的学制蓝图750
第三目 教育制度的兴革753
第四节 交通建设755
第五节 社会建设757
第二十一章 中国国民党第三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758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758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761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765
第一目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765
第二目 五全大会后党政机关首长人事调整纪要770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纪要771
第五节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774
第二十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历任元首暨政府领袖任职起讫简明表777
第八篇 对日八年抗战783
第一章 七七事变全面战争爆发783
第一节 七七事变及平津撤守783
第二节 国民政府决定抗战大计784
第三节 各战场的战况纪要785
第四节 调整军事机构与加强军事部署787
第一目 调整军事指挥机构787
第二目 国军战斗序列788
第五节 台儿庄会战与武汉会战790
第一目 徐州台儿庄会战790
第二目 武汉会战792
第二章 第二期抗战纪要793
第一节 国军的部署793
第二节 加强党政的领导中心与日机狂炸后方都市795
第三节 长沙会战796
第三章 抗战期间中日的和谈797
第一节 德国调停中日战争797
第二节 英国调停中日战争798
第四章 中共军队的改编暨其夺权斗争799
第一节 中共军队的改编799
第二节 共产党的夺权政策799
第三节 共产党的夺权斗争800
第五章 南北伪政府的成立及其下场802
第一节 蒙古北平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803
第一目 蒙古连盟自治政府803
第二目 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803
第三目 南京维新政府804
第二节 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建立804
第一目 汪兆铭潜离重庆804
第二目 汪日签订上海密约808
第三目 南京伪「国民政府」的成立813
第四目 南京伪政府的下场814
第三节 汪政府的平议815
第六章 抗战期间的建国大业816
第一节 制颁抗战建国纲领816
第二节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820
第三节 成立国民参政会821
第四节 设置省县临时参议会822
第七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823
第一节 欧战爆发后的远东局势823
第二节 珍珠港事变824
第一目 珍珠港事变发生的原因824
第二目 珍珠港事变发生的影响828
第三节 同盟国联合作战829
第一目 中国战区统帅部的成立829
第二目 史廸威事件830
第三目 缅印战争831
第四节 莫斯科会议与开罗会议832
第一目 莫斯科四强宣言832
第二目 开罗会议832
第五节 联合国的成立833
第八章 抗日后期的战争834
第一节 国军的战斗部署834
第二节 后期的战况纪要837
第一目 常德会战837
第二目 桂柳会战838
第三目 湘西会战839
第九章 雅尔达密约与中苏友好条约839
第一节 雅尔达密约839
第二节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841
第十章 抗战胜利861
第一节 波茨坦宣言861
第二节 举世震惊的原子弹863
第一目 美国空军大力轰炸日本863
第二目 举世震惊的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864
第三节 日本宣布投降864
第四节 中国受降的部署866
第一目 最高统帅部决定日军投降原则866
第二目 划分受降区域及主管人员867
第五节 日军缴械情形870
第十一章 抗战期间国家建设纪要873
第一节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设立873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改组873
第三节 行政院组织的调整874
第四节 农业与工业874
第五节 财政与交通875
第六节 教育文化876
第十二章 八年抗战的平议877
第九篇 实施宪政881
第一章 设置宪政实施协进会881
第二章 政治协商会议协拟「宪法草案修改原则」882
第三章 立法院审议政协宪法草案的经过886
第四章 宪法的制颁暨实施887
第一节 制宪国民大会的召集887
第二节 国民大会审议通过宪草纪要887
第五章 行宪前国民政府的改组889
第六章 实施宪政选举总统890
第七章 国民政府的改组891
第十篇 抗战胜利后国共政权的争夺战893
第一章 绪言893
第二章 日本投降中共扩大夺权斗争895
第三章 国共双十会谈901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906
第一节 政府组织907
第二节 和平建国纲领909
第三节 军事整编916
第四节 政治协商会议的平议918
第五章 军事三人会议919
第一节 组织三人会议与军事调处执行部919
第二节 军队整编暨统编方案920
第三节 三人会议与军事调处执行部的结束928
第六章 国共军事的争夺战936
第一节 西北战役937
第二节 东北战役938
第三节 平津战役940
第四节 徐蚌会战941
第五节 京沪会战943
第六节 渝蓉会战944
第一目 重庆会战944
第二目 成都会战945
第七节 蒋李各自为谋,国军瓦解949
第七章 国共和谈951
第十一篇 蒋中正、李宗仁的岐见暨调协合作的真相961
第一章 李宗仁竞选副总统961
第二章 蒋总统中正的引退963
第一节 蒋总统中正元旦发表和平文告963
第二节 蒋中正与李宗仁恳谈总统引退964
第三节 蒋总统中正宣告引退966
第三章 李宗仁继任总统968
第一节 李宗仁就任代总统968
第二节 李宗仁的紧急任务969
第四章 蒋中正、李宗仁对时局的构想972
第一节 蒋中正对时局的构想972
第二节 李宗仁对时局的构想973
第五章 蒋中正、李宗仁对军事措施的岐见973
第六章 蒋中正、李宗仁协调合作的真相981
第七章 蒋中正、李宗仁国是对话录983
第八章 蒋中正的复职运动986
第十二篇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98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筹开新政治协商会议989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99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99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制度99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人民政府的制度995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区域99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区域的制度99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区域的调整100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区域的演进100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区划的系统1001
第四章 中国大陆各民族各省区人口普查情况1002
第一节 中国大陆各民族人口及主要分布省区1002
第二节 中国大陆各省区人口普查的统计1002
第五章 毛泽东的事略及平议1003
第一节 毛泽东的事略1003
第二节 毛泽东的平议1008
第十三篇 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时期的政情1015
第一章 李代总统宗仁赴美与政府迁台1015
第二章 蒋总统在台复职重整党政阵容1016
第一节 蒋总统在台复职1016
第二节 调整人事健全组织1017
第三节 宣布大政方针奠定复兴基础1018
第三章 蒋总统逝世与遗嘱的奉行1019
第四章 蒋总统经国的事略1021
第五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造及演进102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的改造1023
第一目 成立中央改造委员会1024
第二目 制定本党改造纲要1024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1031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1041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1046
第五节 中国国民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1048
第六节 中国国民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1060
第七节 中国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1071
第八节 中国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1078
第六章 政府在台的新政1109
第一节 实施新政的目标1109
第二节 政府的施政纪要1110
第七章 中美与中日外交关系纪要1118
第一节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1118
第二节 中美合作协防金马1122
第三节 中美外交关系的转变1126
第一目 联合国大会通过「纳共排我」案1126
第二目 美共发表「联合公报」1127
第三目 美共互设联络办事处1128
第四目 美国承认中共政权与中华民国断交1129
第五目 中美两国建立实质关系1131
第四节 中日和平条约1142
第一目 盟国对日和约我国未获参加1142
第二目 中日和平条约的签订1143
第五节 中日外交关系的转变1149
第八章 李登辉继任中华民国第七任总统1151
第一节 李登辉的事略1151
第二节 李登辉依法继任总统1152
第三节 发布命令奉行蒋故总统经国的遗嘱1153
第一目 蒋总统经国的遗嘱1153
第二目 李总统发布命令奉行遗嘱1154
第四节 发布紧急处分令1154
第九章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历任元首任职起讫简明表1154
第十四篇 中国大陆政变史考辨1157
第一章 前言1157
第二章 财政经济方面1158
第一节 通货膨胀经济崩溃1158
第二节 金圆券币制的失败1163
第三节 银元券的制发1166
第三章 军事方面1169
第一节 政府以传统的武力战争对中共的总体战1169
第二节 国军纲纪廢弛士无斗志1171
第三节 草率集中日军共军乘机得势1173
第四节 处置伪军暨游击队的失策1173
第五节 整编军队混编军队的失策1174
第一目 整编军队1174
第二目 混编军队1175
第六节 苏俄扶助中共夺取政权1177
第一目 苏俄将所获日本军用物资移交中共1177
第二目俄、共签订「哈尔滨」「莫斯科」协定1178
第七节 军事失败的平议1180
第四章 政治方面1181
第一节 纲纪废弛政风败坏1181
第二节 训政建国有名无实1182
第三节 未行民生主义的失策1182
第五章 政策政术方面1183
第一节 武力统治1184
第二节 权术治国1186
第六章 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政策与措施1187
第七章 中国大陆政变的平议1190
第十五篇 从历代兴亡的因果关系述为政成功之路1193
第一章 建立民主法治科学教化整体的政治体系1194
第一节 民主法治科学教化整体性的含义1194
第二节 民主法治科学教化整体性的要义及功能1196
第三节 民主法治科学教化分离偏差的流弊1197
第二章 力行治国济世成人成己的行为规范1199
第一节 利人利己为成功之本1199
第二节 选贤能明赏罚为建国之本1201
第三节 诚信为经邦处事之本1202
第四节 中道为治事待人之本1203
第五节 结语1205
第十六篇 结论1207
附录一 参考书目举隅1209
附录二 作者的简历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