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诗近体源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诗近体源流
  • 周国平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诗近体源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语言与体裁对于诗歌研究的重要性1

二、唐诗的体裁系统4

三、唐诗体裁系统的两种优势11

四、唐诗古体与今体的冲突与互补18

第一章 唐人五律研究27

第一节 体制略论27

一、体制溯源27

二、从永明律体到五律定型35

三、五律的体裁特征40

四、明清及近人对唐五律发展的基本观点42

第二节 初唐诸家五律44

一、太宗君臣至上官仪等人:绮丽咏物,时见雅正44

二、王绩:体物为宗,兼缘情兴47

三、“四杰”:于体物缘情中初开唐律风骨48

四、陈子昂:提倡古调而不废新声51

五、“文章四友”、沈宋:格律已精,兴象已成53

第三节 盛唐诸家五律56

一、盛唐先声:张说、张九龄、王湾、孙逖、张子容57

二、盛唐正宗:王维、孟浩然、祖咏、常建、刘眘虚61

三、高适、岑参:尚气与尚词68

四、李白:气清神逸71

五、杜甫:题材与风格的全面发展76

第四节 中唐前期诸家五律83

一、五言中坚:刘长卿、韦应物84

二、钱起、郎士元的秀雅之格(附“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说)88

三、李端、卢纶、耿?、戴叔伦、司空曙:大历诸子的感伤清兴之调92

第五节 中唐后期诸家五律96

一、概述:相对于中唐前期的风格变化96

二、韩愈:豪健寓清隽;刘禹锡:不事追琢,深见气象97

三、元白:铺陈体物,图貌写气;张籍:元白派别调100

第六节 晚唐诸家五律103

一、苦吟派:贾岛、姚合、周贺、喻凫、方干、李洞105

二、源出张籍的清省派:朱庆馀、章孝标、项斯、司空图111

三、盛唐余韵:张祜、马戴、许浑、顾非熊113

四、晚唐巨擘:温庭筠、李商隐(附韩偓、吴融、韦庄等)117

五、唐末诸家:崔涂、杜荀鹤、许棠、张乔、张蠙123

第二章 唐人五绝研究128

第一节 体制溯源128

一、绝句渊源及体性广论128

二、“绝句”名义之由来131

三、吴声与文人联绝体134

第二节 初唐五绝138

一、太宗君臣:绮合为宗,时见宛转之调138

二、王绩、“四杰”等人:自然为宗,缘情致性,格韵渐高141

第三节 盛唐五绝144

一、总论:扫除绮合,真质浑成144

二、盛唐诸名家、大家:张九龄、张说、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151

三、盛唐擅长乐府体五绝诸家:崔国辅、崔颢、李暇、郑虔155

第四节 中唐五绝156

一、中唐前期诸家:钱起、刘长卿、韦应物、李益、卢纶157

二、中唐后期诸家乐府体五绝:张祜、施肩吾、张仲素、王涯、令狐楚、徐凝、孟郊161

三、中唐后期诸家徒诗体五绝: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贺165

第五节 晚唐五绝169

一、步武盛唐派:杜牧、李商隐、崔道融、钱珝169

二、乐府古今调派:刘驾、曹邺、聂夷中、李群玉、陈陶、韩偓172

第三章 唐人七绝研究176

第一节 初盛唐七绝176

一、风调未谐的初唐七绝:徐彦伯、宋之问、王勃、郭震等176

二、盛唐七绝风格的形成与诸名家:张说、贺知章、王翰、王之涣、高适、岑参、贾至等179

三、盛唐三大家:王昌龄、王维、李白182

四、盛唐变体大家:杜甫(附元结)189

第二节 中唐前期七绝194

一、大历诸子通中有变:钱起、韩翃、张继、刘方平、戴叔伦194

二、步武盛唐:李益196

三、常境之工:戴叔伦、李涉、窦群、窦庠、窦巩199

第三节 中唐后期七绝的百派并生202

一、盛唐之变:韩愈、孟郊、李贺202

二、新调争出:刘禹锡、柳宗元、张籍、王建、张祜、朱庆馀205

三、新易之体:白居易、元稹、徐凝、施肩吾216

第四节 晚唐七绝221

一、杜牧:情兴为宗,不废绮丽223

二、李商隐:体兼常变,精思入妙227

三、艳丽派:温庭筠、段成式、李群玉、韩偓234

四、常调派:许浑、赵嘏、薛能、郑谷、韦庄、崔涂239

五、唐末变调之一:曹邺、陆龟蒙、皮日休244

六、唐末变调之二:杜荀鹤、曹松、陈陶、罗隐、罗邺248

第四章 唐人七律研究253

第一节 渊源与体制定型253

一、渊源253

二、体制定型256

第二节 自初唐至盛唐初期的应制诸家:七律体制的初步奠定258

第三节 盛唐名家七律风格的成熟:张说、崔颢、李白、祖咏、高适、崔曙等263

第四节 王维、李颀、岑参对七律艺术发展的贡献(附张谓)270

第五节 杜甫对七律艺术的巨大发展276

附:杜甫《秋兴八首》的写作艺术287

第六节 承变之际的中唐前期诸家七律294

一、前论:杜甫与中唐前期诸家艺术发展道路的不同294

二、刘长卿、李益:渊源于高适、李颀297

三、大历诸子钱起、皇甫冉、韩翃、卢纶:渊源于王维300

第七节 中唐后期诸家七律的学杜与开拓306

一、韩愈、柳宗元:以文家笔法入律诗307

二、刘禹锡:豪健而中律309

三、白居易、元稹:发源杜律,诗境愈广,趋向浅俗314

四、中唐后期其他七律名家:李德裕、贾岛、张籍、王建、朱庆馀318

第八节 晚唐三大家对七律艺术的发展320

一、李商隐:沉博绝丽320

二、杜牧:清新豪俊324

三、温庭筠:沉着冷隽325

第九节 晚唐各名家七律328

一、许浑、赵嘏328

二、李郢、李群玉、薛逢、薛能330

第十节 唐末五代七律名家334

一、郑谷、崔涂335

二、唐彦谦、韩偓338

三、吴融、韦庄、秦韬玉344

四、李山甫、罗隐、杜荀鹤347

参考书目353

后记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