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
  •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2111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水稻的生产潜力1

一、水稻的生产潜力1

二、水稻群体的太阳能收支2

三、光合作用的量子需要量7

四、光能转化效率与光能利用率8

五、呼吸作用的能量消耗10

六、水稻的光合产量潜力11

(一)按水稻全生育期太阳辐射能估算的最高理论产量潜力11

(二)按籽粒形成期太阳辐射能量估算的最高理论产量潜力15

(三)按照全生育期不同生育阶段气候生态模式估算的最高理论产量潜力19

七、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的途径21

第二章 辽宁省水稻品种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24

一、国内外水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24

二、辽宁省水稻常规品种产量结构的变化27

(一)辽粳5号与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比较27

(二)辽粳5号产量结构的变化28

(三)辽粳5号与新育成品种的产量结构比较29

(四)新品种的产量结构和株高与产量的关系30

三、辽宁省杂交稻产量结构的变化32

第三章 日本的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35

一、研究目标35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35

(一)超高产育种技术35

(二)超高产品种高产稳产栽培技术36

(三)超高产品种饲用技术37

三、主要研究结果39

(一)超高产常规育种技术与育种材料选择39

(二)超高产杂种优势利用研究45

(三)超高产品种的选育49

(四)超高产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与栽培技术60

(五)超高产品种病虫害防治技术72

第四章 日本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与物质生产分析76

一、超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76

(一)产量结构与产量的关系76

(二)产量结构的变化趋势77

二、超高产品种的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78

(一)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与产量的关系78

(二)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变化趋势79

三、不同地区超高产品种的高产解析80

四、超高产品种的形态生理特性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81

(一)抽穗前物质生产与形态生理特点81

(二)抽穗后物质生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87

五、从超高产品种的选育看水稻高产研究的几个问题93

(一)超高产品种与秋光的比较93

(二)栽培措施与株型特点96

(三)株高和倒伏与生物产量的关系98

第五章 中日水稻超高产品种形态生理特性比较101

一、辽宁省超高产品种的物质生产特点101

(一)超高产品种与一般品种的比较101

(二)超高产品种物质生产和叶面积的动态比较101

(三)超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比较103

二、中日超高产品种形态生理特性比较105

(一)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105

(二)叶面积指数的发展动态比较107

(三)生理特性比较107

(四)株型与冠层光分布比较108

第六章 水稻群体叶面积和单叶光合效率与超高产育种111

一、群体叶面积与超高产育种111

(一)野生稻的株型163

(二)栽培稻的株型164

三、株型改良的理论依据167

(一)株型改良与品种的耐肥抗倒性167

(二)株型改良与品种的适于密植性170

(三)株型改良与生长量176

四、理想株型与超高产育种178

(一)关于作物理想株型的研究178

(二)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新进展193

第八章 水稻直立穗性状与超高产育种199

一、稻穗按颈穗弯曲度分类200

二、穗型与群体结构和冠层光分布202

(一)穗型与群体结构202

(二)穗型与冠层光分布203

(三)穗型与穗遮光面积和高度206

(四)剪穗处理前后群体光分布的变化208

(五)穗型与群体透光率和消光系数208

三、穗型与群体生态环境209

(一)穗型与群体温度的日变化209

(二)穗型与群体相对湿度的日变化210

(三)穗型与群体风速211

四、穗型与物质生产212

(一)穗型与物质生产和分配212

(二)不同叶位的叶片对籽粒的贡献212

(三)抽穗前后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贡献213

(四)群体生长率与灌浆速度214

五、穗型与产量结构和品质215

(一)穗型与产量结构215

(二)穗型与品质216

(三)品质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216

六、穗型与其他性状的关系218

(一)穗型与茎叶性状的关系218

(二)穗型与穗颈解剖结构的关系219

(三)穗型与穗部性状的关系219

(四)穗型与抗倒伏性220

七、直立穗型对水稻超高产育种中的意义223

第九章 水稻超高产研究展望226

一、超高产研究的重要性226

二、生物技术与常规研究相结合227

三、提高生物产量是超高产的物质基础228

四、优化产量结构是超高产的必要条件230

五、提高成穗率是超高产的主要途径231

六、对几种超高产途径的评价232

(一)提高成穗率232

(二)增加株高232

(三)直立穗型233

(四)改善根系功能233

(五)形态与机能兼顾234

七、对北方粳稻杂种优势利用若干问题的讨论234

(一)杂交粳稻生产现状234

(二)水稻的杂种优势235

(三)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问题236

(四)光(温)敏雄性不育性238

(五)广亲和基因的利用价值238

(六)北方粳稻超高产研究的方向239

主要参考文献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