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三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三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2591431.jpg)
- 赖永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三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涅槃学派1
第一节 《涅槃经》的传译与修治1
一、小本《涅槃经》的翻译2
二、北本《涅槃经》的翻译3
三、智猛本《泥洹经》的翻译8
四、南本《涅槃经》的修治10
五、《大般涅槃经后分》的传译13
六、《涅槃经》诸本异同16
第二节 涅槃学派的传承18
一、鸠摩罗什、慧远与《泥洹经》19
二、河西僧团与北本《涅槃经》20
三、道生的生平与著作23
1.道生的生平23
2.道生的著作30
四、道生一系的涅槃师33
1.道猷、法慈、觉世、慧整34
2.宝林、法宝35
3.僧璩、僧瑾36
4.谢灵运、刘虬、法京、智远37
5.法瑗、僧宗39
五、慧观一系的涅槃师41
1.慧观、昙无成、僧弼、僧镜41
2.法勗、僧维、慧驎、法纲、慧琳、王弘44
3.慧严、法智46
4.慧观、道营、智秀、惠超47
六、东阿慧静一系的涅槃师48
七、庐山一系的涅槃师52
1.慧远、昙顺、道汪、法庄52
2.慧静、慧约53
八、僧妙、昙延一系54
九、法总、玄会一系62
十、学系不明的涅槃师64
第三节 《涅槃经》的思想69
一、《涅槃经》的戒律观69
1.小乘戒与菩萨戒69
2.禁止蓄不净物与断肉72
3.护持正法与持戒73
二、《涅槃经》的佛身观74
三、《涅槃经》的涅槃观77
1.涅槃一词的意义77
2.常乐我净的涅槃78
3.伊字三点的涅槃81
四、《涅槃经》的佛性观82
1.“前分”的佛性观82
2.“后分”的佛性观83
第四节 涅槃学派的思想88
一、涅槃学派的判教思想88
1.道生的“四法轮”判教88
2.慧观的“顿渐五时”判教89
3.刘虬的“七阶”判教论92
二、涅槃学派的二谛思想93
三、涅槃学派的佛性思想96
1.体法穷理的佛性论97
2.神明为正因的佛性论100
四、涅槃学派的涅槃思想102
1.理、常的涅槃论102
2.体用的涅槃论104
第五节 涅槃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106
一、成实学派的《涅槃经》研究106
1.寿春系的《涅槃经》研究107
2.彭城系的《涅槃经》研究110
二、三论学派的《涅槃经》研究111
三、地论学派的《涅槃经》研究115
四、摄论学派的《涅槃经》研究118
第二章 智论学派119
第一节 《大智度论》的翻译119
一、《大智度论》的翻译119
二、“三分除二”与梵汉翻译121
三、“原本”与“略本”122
第二节 智论学派的传承124
一、僧诠一系125
二、静蔼-道安一系130
三、慧藏-法彦、智隐一系134
四、学系不明的智论师135
五、《大智度论》的注疏137
第三节 《大智度论》与智论师138
一、《大智度论》的诸法实相思想140
二、《大智度论》的净土思想143
三、昙鸾的“广略相即”与《大智度论》的二身说145
第四节 智论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149
一、智论学派与地论学派149
1.地论北道系149
2.地论南道系151
二、智论学派与摄论学派152
三、智论学派与天台宗152
第三章 成实学派156
第一节 成实学派的传承156
一、《成实论》的翻译156
二、寿春系与江南成实学派159
1.僧导与寿春系159
2.齐梁时代的成实学派163
3.梁代三大法师167
4.陈代的成实学派181
二、彭城系与北方成实学派189
1.僧嵩与彭城系189
2.北齐成实学派与地论学派193
三、成实学派的延续与衰落194
第二节 《成实论》的思想200
一、五聚与四谛200
二、三心与灭谛203
三、二谛与中道207
第三节 成实学派的思想210
一、成实学派的判教思想210
二、成实学派的二谛思想216
三、成实学派的佛性思想223
第四节 成实学派和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226
一、成实学派与诸学派的交涉226
二、成实学派对隋唐宗派的影响227
第四章 毗昙学派231
第一节 毗昙学派的传承231
一、毗昙论书的传译232
二、道安、慧远与毗昙学派239
三、慧集与南朝毗昙学派241
1.慧集等毗昙师241
2.涅槃师对《毗昙》的研习242
3.南方成实师对《毗昙》的研习243
4.南朝其他毗昙师243
四、慧嵩与北朝毗昙学派244
1.慧嵩与北朝毗昙学派245
2.志念及其弟子——地论学派、毗昙学派、摄论学派的交涉246
五、道岳与俱舍学派253
第二节 毗昙学派与六朝思想255
一、法体恒有与玄学崇有256
二、毗昙学与神不灭的论证259
第三节 毗昙学派与早期的大小乘观261
一、毗昙学派与大小乘261
二、有部禅法与大乘佛教263
第五章 地论学派267
第一节 《十地经论》的翻译267
一、佛陀禅师与勒那摩提267
二、菩提流支与瑜伽行派272
三、《十地经论》与合译、别译279
1.隋唐经录、僧传诸说279
2.别译本的存在282
3.《法华论》二译本比较285
4.现存《十地经论》的翻译问题288
5.菩提流支主译说的成立289
第二节 地论学派的传承294
一、慧光与南道系294
1.慧光的生平294
2.法上、慧远一系302
3.道凭、灵裕一系311
4.昙遵、昙迁一系322
5.昙衍、灵幹一系323
6.慧光的其他弟子324
7.南道系与《大集经》326
二、道宠、道场与北道系329
1.道宠的生平330
2.道宠与道场333
三、南北二道与谱系建构336
1.净影慧远与地论学派337
2.智顗与地论师338
3.吉藏与地论师341
4.道宣与地论师343
5.洛下之说与相州之说344
第二节 《十地经论》的思想346
一、《十地经论》的十地思想347
二、《十地经论》的六相思想351
三、《十地经论》的心识思想355
第三节 地论学派的思想356
一、地论学派的判教思想356
1.菩提流支的判教思想356
2.慧光的判教思想366
3.地论学派南道系后期的判教思想372
4.净影慧远的判教思想384
二、浅深与等质397
三、地论学派的佛性思想399
四、地论学派的心识思想402
五、地论学派的六相圆融思想408
第四节 地论学派与西魏、北周佛教414
一、五门与一百二十法门418
二、现存《菩萨藏修道众经抄》卷十二427
第六章 摄论学派431
第一节 摄论学派的传承431
一、真谛及其第一代弟子群431
二、摄论学派的北传436
1.昙迁一系的传承436
2.道尼一系的传承441
3.靖嵩一系的传承441
4.道奘、灵润与隋末唐初《摄论》学者444
三、摄论学派现存文献447
1.道基《摄论章》447
2.灵润的著作449
3.智凝与《摄论章》卷第一(S.2048)451
4.敦煌写本中的其他文献454
第二节 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思想459
一、《摄论释》的心识思想459
1.阿陀那识为末那识459
2.种子假有与相续462
3.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463
二、真谛译《摄论释》的三性思想468
1.四种依他468
2.虚妄分别与依他性、分别性470
3.二分依他与真妄和合473
4.分别性——能分别与所分别477
5.真实性480
6.方便唯识与真实唯识483
三、真谛译《摄论释》的阿摩罗识思想486
1.境识俱泯之实性486
2.究竟果位之净识489
3.自性清净心491
第三节 摄论学派的思想492
一、摄论学派的判教思想493
二、摄论学派的心识思想500
三、摄论学派的三性思想504
1.三性与体用504
2.三性与一体、异体506
四、摄论学派的阿摩罗识思想514
五、摄论学派的佛性思想526
1.第一义空与正因佛性526
2.三种佛性与十胜相529
3.真性与本有531
4.亦本亦始与三种佛性533
第四节 摄论学派和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536
一、摄论学派与天台宗536
二、摄论学派与三宗论543
三、摄论学派与华严宗550
四、摄论学派与唯识宗566
五、摄论学派与净土宗568
人名索引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