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法评论 第21卷 200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法评论 第21卷 2007
  • 陈兴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33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6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法评论 第21卷 200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1

[共同犯罪研究]1

论共犯之独立性与从属性&陈子平1

一、问题之提出1

二、德国、日本与台湾地区之共犯立法例2

三、共犯独立性说与共犯从属性说5

四、实行从属性(从属性之有无)13

五、要素从属性(从属性之程度)23

六、结语30

共同正犯:承继性与重合性——高海明绑架、郭永杭非法拘禁案的法理分析&陈兴良31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31

二、罪名分析34

三、共犯关系:承继性36

四、共犯关系:重合性40

五、结语49

论间接正犯概念内涵的演变&蔡圣伟51

一、前言51

二、间接正犯概念的形成缘由53

三、间接正犯概念于现代犯罪论中的应有风貌59

四、间接正犯概念的扩张:正犯后的正犯72

五、结语74

论教唆犯的性质&张明楷76

一、前提:共犯人的分类76

二、二重性说:难以接受的学说77

三、独立性说:缺乏实质根据的观点82

四、从属性说:本文的立场85

共犯论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阎二鹏91

一、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初探91

二、共犯处罚根据论96

三、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100

四、共犯本质论——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106

五、简短的结论110

论美国刑法上的共犯——以《模范刑法典》为中心的考察&江溯112

一、共犯类型:从普通法到《模范刑法典》112

二、为自身行为承担责任的人115

三、在法律上为他人行为承担责任的人(上)116

四、在法律上为他人行为承担责任的人(下)122

[死刑研究]149

死刑的被害人学视角&海因茨·舍许 文 樊文 译149

死刑缓期执行和死刑立即执行的量刑依据——以故意杀人罪为例的实证分析&欧阳玉静159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及研究方法的选择159

二、实证检验164

三、规范死缓适用的路径182

四、结语:死缓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刑种187

论美国的死刑情节及对中国的启示——以死刑适用标准统一化为视角&于佳佳192

一、死刑合宪性与死刑情节192

二、死刑情节的具体内容197

三、死刑情节与诉讼程序的推进203

四、中国死刑适用司法标准的统一化206

[罪刑法定研究]209

罪刑法定十年&何庆仁209

一、罪刑法定:新旧刑法之间209

二、寻找罪刑法定:十大争议211

三、走出罪刑法定:十大事件224

四、回到罪刑法定:代结语239

成文法制度下罪刑法定原则的确证与强化——刑事案例指导制度与中国刑事法治建设&杨磊241

一、问题的提出241

二、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制度定位245

三、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制度意义248

四、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制度建构251

[刑事程序研究]253

绩效考核与刑事司法环境之辩——G省X县检察院、司法局归来所思&朱桐辉253

一、经过和一些交待253

二、公安机关的绩效考核255

三、检察机关的绩效考核258

四、其他几个值得思考的情况262

五、宁可呆在看守所——司法现状及司法的社会环境267

六、绩效考核问题剖析269

论刑事诉讼中的当庭宣判&韦汉克274

一、引言274

二、当庭宣判在中国的过去与现在276

三、大陆法系的当庭宣判及其理论依据278

四、英美法系的当庭宣判及其理论依据286

五、对两大法系宣判制度的总结292

六、对可能的反证的分析294

七、对当庭宣判可能存在的制度便利的分析296

八、对我国当庭宣判障碍的思考299

九、有关整理案件庭审的审理方式的设想303

十、结语306

[犯罪学研究]307

“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高峰论坛”实录&王牧 等307

再论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以中国犯罪学研究为视角&严励393

一、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的局限性394

二、中国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路径397

三、中国犯罪学的突围途径399

四、中国犯罪学实现路径的几个关键点403

犯罪的宏观经济原因分析&郭东406

一、一般经济因素与犯罪407

二、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因素与犯罪的实证分析416

三、经济管理制度与犯罪422

四、经济形态与犯罪426

[刑法学人]429

老而弥新:储槐植教授学术印象&陈兴良429

[域外传译]443

积极的一般预防与法益理论——一个美国人眼里的德国刑法学的两个重要成就&〔美〕马库斯·德克·达博 文 杨萌 译 徐久生 校443

全球语境下的刑罚反思&〔英〕韦恩·莫里森 文 刘仁文 张晓艳 译467

一、一个惩罚或非惩罚的世界:哪个地区,谁来控制,怎样分析?467

二、现代性的基础:托马斯·霍布斯的例子以及巨大分歧的开端476

三、全球意识下刑罚的重塑,或放弃477

四、结论:关于福柯观点的评论和全方位探讨问题的艺术481

[专题研究]485

刑法类型的政治分析&刘树德485

一、宪政刑法与非宪政刑法486

二、法治刑法与非法治刑法489

三、自由刑法与威权刑法499

非犯罪化与中国刑法&贾学胜500

一、非犯罪化简史500

二、非犯罪化的概念503

三、非犯罪化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根据506

四、非犯罪化的价值510

五、非犯罪化的范围和方式512

六、中国刑法的非犯罪化问题514

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初探——以对犯罪构成的体系性思考为切入&陈檬524

一、本文的方法论:体系性研究方法524

二、域外学说之介绍: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的研究史525

三、法外根据之阐释:研究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的方法论探源533

四、本土资源之梳理:中国国内学者关于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的研究540

五、中国刑法之定位:构成要件位阶关系与建立后的正当化事由的体系地位548

六、本文研究之归宿:探讨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的意义561

七、结语569

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在现实刑法语境下客观不法的提出&许强571

一、不法侵害初解572

二、不法侵害的判断574

三、不法侵害与违法性580

四、客观不法之提倡及本文小结585

英美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评析&张吉喜591

一、英国的刑事证明责任分配标准591

二、美国的刑事证明责任分配标准596

三、英美刑事证明责任分配标准之比较598

四、英美刑事证明责任分配标准之评价601

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刘大群604

一、国家刑事责任问题的历史沿革605

二、国际法委员会对国家责任问题的编纂609

三、学术界有关国家刑事责任争论的几个问题611

四、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621

五、国际法院的案例625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6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