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视野下的区域开发模式比较及启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视野下的区域开发模式比较及启示](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2494526.jpg)
- 孙超英,李慧,赵芮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3678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区域开发-模式-对比研究-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视野下的区域开发模式比较及启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开发模式的内涵及其形成机理、主要启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区域开发模式的内涵及特征2
三、区域开发模式的形成机理5
四、国际区域开发模式比较的主要启示7
第二章 区域开发理论及区域模式比较分析方法概述21
第一节 区域开发理论21
一、早期区域开发理论:区位论21
二、中期区域开发理论: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28
三、近期区域开发理论:新增长与区域创新理论31
四、现代区域开发理论:新经济地理学33
第二节 区域开发模式分析35
一、基于不同开发战略的区域开发模式分析35
二、基于不同开发手段的区域开发模式分析37
三、基于不同空间形态的区域开发模式分析37
四、基于不同国情的区域开发模式分析39
第三章 美国区域开发模式研究及启示41
第一节 美国区域开发概况41
一、美国“西部”及南部“阳光地带”的概念41
二、美国欠发达地区开发概况42
第二节 美国区域开发模式的主要特点46
一、对边疆的开发是区域开发长期起作用的因素46
二、政策和法律在区域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6
三、具有浓厚的开放和自由色彩47
四、掠夺、投机和大量的寻租活动与开发的经济成就并存47
五、区域发展援助计划以间接财政手段为主并具有针对性48
第三节 美国区域开发模式的启示48
一、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48
二、区域开发需要强有力的立法保障49
三、区域开发中必须注重制度创新49
四、对跨行政区划地区的开发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50
五、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应重视教育及人力资源的开发51
六、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52
七、区域开发中应注重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53
八、区域开发中应重视培育以城市为载体的增长中心53
第四章 日本区域开发模式研究及启示55
第一节 日本区域开发概况55
一、日本概况55
二、日本宏观区域开发概况56
三、日本部分地区的开发概况61
第二节 日本区域开发模式的特点64
一、政府作用的特点64
二、区域开发产业特点68
第三节 日本区域开发模式的启示70
一、区域开发以法律作为保障70
二、注重区域开发规划指导作用71
三、重视区域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71
四、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71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72
六、大力发展经济集群化72
七、大力发展都市圈经济73
第五章 德国区域开发模式研究及启示74
第一节 德国区域开发概况74
一、德国概况74
二、德国宏观区域开发概况76
三、德国部分地区的开发概况79
第二节 德国区域开发模式的主要特点86
一、政府作用的特点86
二、区域开发布局特点89
三、区域开发产业特点90
四、大力扶持问题地区发展91
第三节 德国区域开发模式的启示92
一、政府重视区域开发,并以法律作为保障92
二、区域开发要根据区域规划逐步推进93
三、规范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援助93
四、国土的均衡发展与重点地区开发同时进行94
五、地区产业重视专业化94
六、开发落后地区重视新兴产业的布局95
第六章 意大利区域开发模式研究及启示96
第一节 意大利南北区域差距及区域协调发展措施概述96
一、意大利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概况96
二、意大利缩小南北差距的对策及其对南方的开发98
三、意大利南方开发计划中经费投入概况102
第二节 意大利南方开发计划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和教训103
一、意大利南方开发计划实施的理论基础103
二、意大利南方开发计划的主要做法及特点104
三、意大利南方开发计划的效果及主要经验107
四、意大利南方开发政策应吸取的教训109
第三节 意大利南方开发模式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111
一、意大利南方开发计划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启示111
二、意大利南方开发计划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113
三、意大利南方开发计划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116
第七章 加拿大区域开发模式研究及启示119
第一节 加拿大西部开发概况119
一、加拿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概况119
二、加拿大西部开发的主要历程121
三、加拿大实施西部开发政策的成效分析123
第二节 加拿大西部开发的主要做法及经验124
一、加拿大西部开发政策的主要做法124
二、加拿大实施西部开发的主要经验127
第三节 加拿大西部开发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129
一、加拿大西部开发对我国区域发展的理论启示129
二、加拿大实施西部开发农业政策的启示131
三、加拿大西部开发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132
第八章 各国区域开发空间及产业发展模式比较136
第一节 各国区域开发空间及产业模式概述136
一、美国区域开发空间及产业模式136
二、日本区域开发空间及产业模式140
三、德国区域开发空间及产业模式143
四、意大利区域开发空间及产业模式145
第二节 各国区域开发空间模式的比较分析147
一、政府作用的比较147
二、国土宏观布局模式的比较148
三、国土均衡发展的比较149
四、重点开发区位的选择151
五、新开发区总体开发模式的比较151
六、工业布局的比较152
七、内陆与沿海开发的比较153
第三节 各国区域开发产业模式的比较分析153
一、产业选择的比较153
二、政府作用的比较156
三、产业组织模式的比较157
四、其他比较157
第九章 我国区域开发模式研究159
第一节 我国宏观区域开发模式的演变159
一、1952—1978年我国宏观区域开发模式159
二、1978—1992年我国宏观区域开发模式166
三、1992年至今我国宏观区域开发模式171
第二节 我国典型的区域开发模式177
一、苏南模式177
二、温州模式181
三、深圳模式183
四、其他模式185
第十章 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及我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190
第一节 世界城市规划的三大宪章演进逻辑及城市发展规律190
一、世界城市规划三大宪章的演进过程191
二、认识城市发展规律192
三、分析城市发展问题193
四、运用城市发展规律195
第二节 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回顾198
一、我国城镇化回顾198
二、我国特色城镇化模式201
第三节 新型特色小镇发展模式203
一、特色小镇——浙江模式203
二、特色小镇发展实例205
第四节 特色小镇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206
一、深化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阶梯分布的特色小镇207
二、贯彻落实先进理念,建设多规合一的特色小镇207
三、注重加强创新驱动,形成市场化的特色小镇208
四、坚持协调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的特色小镇208
五、坚持统筹协调联动,形成有政策保障的特色小镇209
第十一章 各国在区域开发中的创新、启示及借鉴210
第一节 区域创新与区域开发210
一、创新和区域创新210
二、区域创新体系211
三、区域开发和发展的高级形态——创新型区域及其建设212
第二节 各国(地区)建设创新型区域的经验及启示214
一、美国在区域开发中的创新——加利福尼亚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及启示214
二、日本在区域开发中的创新——筑波地区及日本东北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及启示216
三、德国在区域开发中的创新——德国北莱因—威斯特伐利亚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及启示219
四、意大利在区域开发中的创新——伦巴第大区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及启示221
五、印度在区域开发中的创新——印度班加罗尔地区及提若普尔镇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及启示222
第三节 区域创新悖论与欠发达区域开发224
一、区域创新悖论与欠发达区域开发224
二、我国西部创新型区域建设研究——以成渝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例225
三、成渝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230
第十二章 践行新理念,探索我国区域开发新路径232
第一节 新理念:国际区域开发的实践经验总结及行动先导232
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32
二、协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遵循233
三、绿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诉求233
四、开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234
五、共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追求234
第二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及问题分析235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236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247
第三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254
一、明确区域发展定位,选择合理的区域发展模式254
二、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255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255
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政策协调性256
五、建立合作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多维度协调格局256
参考文献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