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土修复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温泉,宋俊德,贾威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921291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水土保持-生态恢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土修复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土壤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2
1.1.1 土壤的基本特征2
1.1.2 地下水的基本特征3
1.1.3 陆地水资源的基本特征4
1.1.4 土壤和水环境污染的基本特点5
1.2 污染来源及分类6
1.2.1 土壤污染6
1.2.2 地下水污染8
1.2.3 地表水污染9
1.3 土壤与水污染状况10
1.3.1 土壤污染10
1.3.2 地下水污染15
1.3.3 地表水污染17
2.1.1 机械迁移20
第2章 污染物的迁移过程20
2.1 污染物的迁移方式20
2.1.2 物理化学迁移21
2.1.3 生物性迁移22
2.2 污染物的转化过程22
2.2.1 挥发与溶解23
2.2.2 吸附与解吸24
2.2.3 化学反应31
2.2.4 生物作用35
3.1.1 土壤、含水层及地下水40
第3章 污染物迁移的流体力学40
3.1 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的流体力学40
3.1.2 多孔介质44
3.2.1 流体46
3.2.2 渗流46
3.2 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运动过程46
3.2.3 流体流动的描述方法47
3.3.1 对流迁移48
3.3.2 扩散迁移48
3.3.3 机械弥散48
3.3 多孔介质中溶质的运移过程48
3.3.4 水动力弥散49
3.3.5 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理想模型49
第4章 地下水污染修复51
4.1 地下水污染修复51
4.1.1 地下水资源现状及污染状况53
4.1.2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57
4.1.3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发展趋势61
4.2 典型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62
4.2.1 原位曝气62
4.2.2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67
4.2.3 可渗透反应格栅73
4.2.4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82
4.2.5 抽出-处理技术89
4.2.6 自然衰减修复技术91
4.2.7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92
4.2.8 土壤、地下水联合修复技术97
4.3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109
5.1.1 土壤背景值110
5.1.2 土壤环境容量110
第5章 土壤污染的修复110
5.1 土壤污染修复110
5.1.3 土壤修复技术111
5.1.4 土壤修复发展趋势112
5.2 物理化学修复法113
5.2.1 土壤通风113
5.2.2 热解吸修复技术122
5.2.3 热脱附技术125
5.2.4 土壤淋洗127
5.2.5 萃取修复技术132
5.2.6 原位化学氧化139
5.2.7 土壤固化/稳定化144
5.2.8 土壤焚烧150
5.2.9 原位加热修复技术151
5.2.10 电动修复技术152
5.2.11 客土法153
5.3 微生物修复法153
5.3.1 生物强化技术157
5.3.2 微生物共代谢作用160
5.3.3 土壤耕作161
5.3.4 生物堆162
5.3.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166
5.3.6 生物刺激修复167
5.4 植物修复法168
5.4.1 植物修复基本概念168
5.4.2 植物修复污染环境的基本原理172
5.4.3 植物修复类型176
5.4.4 有机污染物的植物降解机理180
5.4.5 植物修复优缺点181
5.4.6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与应用182
5.4.7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的因素182
5.4.8 植物修复技术的展望184
5.4.9 生物修复184
5.4.10 渗透反应墙188
5.5 联合修复法190
5.6 工程控制191
第6章 地上修复技术195
6.1 热处理技术195
6.1.1 热氧化195
6.1.2 催化氧化198
6.1.3 其他热处理法199
6.2 吸附处理法199
6.2.1 活性炭吸附系统200
6.2.2 沸石吸附系统204
6.2.3 高分子吸附系统205
6.2.4 吸附再生技术205
6.3 生物处理法206
6.3.1 生物法处理工艺208
6.3.2 生物法降解动力学209
6.3.3 生物法技术的存在问题与发展210
6.4 溶剂吸收法210
6.4.1 吸收法工艺流程211
6.4.2 吸收法工程化应用212
6.5 其他分离方法212
6.5.1 膜分离法212
6.5.2 光解和光催化法213
6.5.3 等离子法214
6.5.4 压缩冷凝处理法214
6.6 地表水系统修复技术215
6.6.1 水资源生态修复理念及目标216
6.6.2 城市河道底质改善技术221
6.6.3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222
6.6.4 城市河水强化处理技术226
6.6.5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应用227
6.7 矿山修复228
6.7.1 传承自然:生态文化利用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模式230
6.7.2 还原记忆——工业记忆复原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模式231
6.7.3 诗意园林——休闲空间营造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模式231
6.7.4 讲述故事——主题文化演绎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模式232
6.7.5 彰显个性——自然科普性格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模式233
6.7.6 转化功能——服务升级换代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模式233
第7章 修复效果检验和评价234
7.1 修复效果检验和评价标准的目的与作用234
7.2.1 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235
7.2 国内外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基准制定235
7.2.2 评价标准的制定程序与基本方法238
7.2.3 评价标准的检验与修订239
7.3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生态学评价239
7.3.1 污染土壤修复生态学评价方法241
7.3.2 土壤修复生态学评价的发展趋势243
7.4 地下水质量评价243
7.5 我国修复基准及评价方法的现状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