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 上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 上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2470614.jpg)
- 周振鹤主编;周振鹤,李晓杰,张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2967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614页
- 主题词:政区沿革-历史-中国;政区沿革-历史-中国-秦汉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 上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秦代政区3
绪言3
一、秦代疆域3
二、秦代地方行政制度4
三、秦代政区研究的学术史6
四、研究方法8
上篇 秦郡研究12
第一章 关中地区诸郡12
第一节 京师地区13
第二节 陇右地区15
第三节 巴蜀地区18
第二章 山东北部诸郡20
第一节 故韩魏河北地区20
第二节 故赵地区22
第三节 故燕地区28
第三章 山东南部诸郡31
第一节 故韩魏河南地区31
第二节 故楚淮汉以北地区34
第三节 故齐地区35
第四章 淮汉以南地区39
第一节 故楚淮汉以南地区39
第二节 故百越地区44
附章 楚汉之际诸侯疆域48
第一节 十八诸侯封域48
第二节 项羽西楚国封域54
第三节 楚汉之际诸侯疆域变迁55
下篇 秦代置县考析57
第一章 秦县数目估测及分布57
第一节 秦县数目估测57
第二节 秦县分布59
第二章 秦县考证60
第二编 西汉政区101
绪言101
一、研究西汉政区的基本文献101
二、西汉政区研究的基本方法105
上篇 西汉疆域与政区概述109
第一章 西汉疆域及地方行政制度109
第一节 西汉疆域变迁109
第二节 西汉之地方行政制度110
一、西汉郡县制度112
二、西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制度116
三、汉简所见之西汉县乡亭里制度118
第二章 西汉郡国建置沿革121
第一节 西汉前期郡国沿革121
一、高帝时期郡国沿革121
二、孝惠吕后时期郡国沿革143
三、文帝时期郡国沿革145
四、景帝时期郡国沿革150
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郡国沿革162
一、武帝时期郡国沿革简述162
二、内郡与诸侯王国之沿革165
三、西南夷地区置郡171
四、西北地区新置诸郡178
五、岭南地区诸郡190
六、朝鲜地区四郡206
第三节 西汉后期郡国沿革221
一、昭宣时期郡国沿革221
二、元成时期郡国沿革224
三、哀平时期郡国沿革229
下篇 西汉郡国沿革考证232
凡例232
第一章 司隶部地区郡县沿革235
第一节 京兆尹(渭南郡)、左冯翊(河上郡)、右扶风(中地郡)(附:隐形郡——太常“郡”)、弘农郡沿革235
第二节 河内郡沿革246
第三节 河东郡沿革249
第四节 河南郡沿革253
第二章 豫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258
第一节 颍川郡(前韩国)沿革258
第二节 汝南郡(国)沿革262
第三节 沛郡沿革267
第四节 梁国(砀郡、后吕国)沿革272
第三章 兖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281
第一节 淮阳郡(国)沿革282
第二节 东郡沿革286
第三节 陈留郡[后济川郡(国)、济阳国]沿革289
第四节 济阴郡(国)(定陶国)沿革292
第五节 山阳郡(国)(昌邑国)沿革295
第六节 东平国(郡)(济东国、大河郡)沿革299
第七节 城阳国(郡)沿革300
第八节 泰山郡(附:济北国)沿革302
第四章 青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310
第一节 平原郡沿革310
第二节 济南郡(国)(博阳郡、前吕国、前济川国)沿革315
第三节 齐郡(国)(临淄郡)、千乘郡、甾川国沿革320
第四节 胶东国(郡)、东莱郡沿革327
第五节 高密国[胶西郡(国)]、北海郡沿革332
第五章 徐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340
第一节 东海郡、泗水国沿革340
第二节 琅邪郡(国)沿革348
第三节 临淮郡沿革356
第四节 广陵国(郡)(东阳郡、荆国、吴国、江都国)沿革360
第五节 楚国(彭城郡)沿革362
第六节 鲁国(薛郡)沿革365
第六章 扬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368
第一节 会稽郡沿革368
第二节 丹扬郡(鄣郡)(附:广德国)沿革372
第三节 九江郡、六安国沿革374
第四节 后庐江郡[衡山郡(国)]、豫章郡(附:前庐江郡)沿革378
第七章 冀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383
第一节 魏郡沿革383
第二节 清河郡(国)沿革389
第三节 信都国(郡)[广川郡(国)]沿革395
第四节 广平国(郡)(平干国)沿革399
第五节 钜鹿郡沿革405
第六节 河间国(郡)沿革408
第七节 赵国(邯郸郡)沿革411
第八节 常山郡(国)[恒山郡(国)]、真定国沿革414
第九节 中山国(郡)沿革418
第八章 荆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421
第一节 南阳郡沿革421
第二节 南郡(临江国)、江夏郡沿革429
第三节 长沙国(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沿革436
第九章 益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447
第一节 巴郡沿革447
第二节 蜀郡(附:汶山郡、沈黎郡)沿革450
第三节 汉中郡沿革454
第四节 广汉郡沿革455
第五节 犍为郡、牂柯郡(附:象郡)沿革457
第六节 武都郡、越嶲郡沿革460
第七节 益州郡沿革463
第十章 并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466
第一节 太原郡(国)(后代国、后韩国)沿革466
第二节 代郡(前代国)沿革469
第三节 雁门郡、定襄郡、云中郡沿革471
第四节 上党郡沿革476
第十一章 凉州刺史部地区郡县及西域都护府沿革478
第一节 陇西郡沿革478
第二节 天水郡沿革481
第三节 安定郡沿革483
第四节 金城郡沿革485
第五节 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武威郡(附:西海郡)沿革487
第六节 西域都护府沿革492
第十二章 幽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498
第一节 勃海郡沿革498
第二节 广阳国(郡)(燕国)沿革502
第三节 涿郡沿革507
第四节 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沿革512
第五节 乐浪郡、玄菟郡(附:真番郡、临屯郡、苍海郡)沿革518
第十三章 朔方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523
第一节 朔方郡、五原郡沿革523
第二节 北地郡沿革525
第三节 上郡、西河郡沿革528
第十四章 交趾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535
第一节 郁林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沿革535
第二节 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附:儋耳郡、珠崖郡)沿革538
第十五章 西汉两个断代的郡国县道分布543
第一节 吕后二年(前186)郡国属县分布543
第二节 成帝元延三年(前10)郡国属县分布552
附 三个郡级层面的断代政区分布563
附章 王莽新朝政区沿革566
第一节 新朝行政体系及制度566
第二节 新莽时期政区概况569
第三编 东汉政区599
绪言599
一、东汉政区研究的相关史料599
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600
三、《续汉书·郡国志》的断限601
四、本编研究的基本框架602
五、本编的撰写凡例602
上篇 东汉疆域与政区沿革概述605
第一章 东汉疆域及地方行政制度605
第一节 东汉疆域605
第二节 东汉之地方行政制度606
第二章 东汉郡国建置沿革概述612
第一节 光武帝时期612
第二节 明帝时期614
第三节 章、和、殇、安诸帝时期614
第四节 顺、冲、质、桓诸帝时期617
第五节 灵、少、献三帝时期618
第三章 东汉各断代年限的行政区划620
第一节 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郡国辖区620
第二节 汉顺帝永和五年(140)郡国辖区627
第三节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郡国辖区635
下篇 东汉郡国沿革考证644
第一章 司隶校尉部所辖郡国沿革644
第一节 河南尹沿革644
第二节 河内郡沿革648
第三节 河东郡沿革650
第四节 弘农郡(国)沿革653
第五节 京兆尹沿革656
第六节 左冯翊(左翊国)(附:左内史郡)沿革659
第七节 右扶风[附:汉安(汉兴)郡]沿革662
第二章 豫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667
第一节 颍川郡沿革667
第二节 汝南郡(国)(附:西平国、阳安郡、弋阳郡)沿革673
第三节 淮阳(陈)郡(国)沿革683
第四节 梁郡(国)沿革686
第五节 沛郡(国)(附:谯郡)沿革690
第三章 兖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695
第一节 陈留郡(国)沿革695
第二节 东郡沿革699
第三节 济阴郡(国)(附:城阳国、离狐郡)沿革702
第四节 东平郡(国)[附:任城国(郡)]沿革706
第五节 泰山郡[附:嬴郡、济北国(郡)]沿革710
第六节 山阳郡(国)沿革715
第四章 青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719
第一节 济南郡(国)沿革719
第二节 平原郡(国)(附:乐陵郡)沿革724
第三节 千乘(乐安)郡(国)沿革728
第四节 齐国(郡)沿革731
第五节 北海郡(国)(附:高密国、胶东国、淄川国)沿革733
第六节 东莱郡(附:长广郡)沿革741
第五章 徐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745
第一节 琅邪郡(国)[附:城阳国(郡)、东莞郡、东安郡]沿革745
第二节 鲁国(郡)、东海郡(国)(附:利城郡、昌虑郡)沿革757
第三节 楚郡(楚国、彭城国)沿革764
第四节 临淮郡[附:下邳国(郡)、东城郡]沿革766
第五节 广陵郡(国)[附:泗水国(郡)]沿革776
第六章 冀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779
第一节 魏郡沿革779
第二节 钜鹿(国)郡(附:广平国、广宗国、廮陶国)沿革785
第三节 常山郡(国)(附:真定国)沿革791
第四节 中山郡(国)[附:博陵郡(国)]沿革795
第五节 信都郡(乐成国、安平国)(附:河间国、章武郡)沿革801
第六节 清河(甘陵)郡(国)(附:广川国)沿革810
第七节 赵国(郡)沿革813
第七章 幽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815
第一节 勃海郡(国)沿革815
第二节 涿郡沿革819
第三节 上谷郡[附:广阳郡(国)]沿革824
第四节 渔阳、右北平、辽西三郡沿革827
第五节 辽东郡(附:辽东属国、辽西中辽郡)沿革831
第六节 玄菟、乐浪二郡(附:带方郡)沿革837
第八章 并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842
第一节 上党郡(附:乐平郡)、太原郡(国)(附:新兴郡)沿革842
第二节 雁门郡、代郡(国)沿革849
第三节 云中郡(附:定襄郡)沿革855
第四节 五原、朔方二郡沿革860
第五节 上郡、西河、北地三郡沿革864
第九章 凉州刺史部所辖诸郡及西域都护府沿革874
第一节 陇西郡沿革874
第二节 天水(汉阳)郡(附:南安、永阳二郡)沿革879
第三节 金城郡(附:西平郡)沿革884
第四节 安定郡(附:新平郡)沿革888
第五节 武威、张掖[附: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西海郡)、西郡]、酒泉、敦煌四郡沿革891
第六节 西域都护(长史)府沿革899
第十章 益州刺史部所辖诸郡沿革905
第一节 汉中(汉宁)郡(附:西城、上庸、房陵三郡)沿革905
第二节 巴(永宁)郡[附:巴东属国、固陵郡(巴东郡、江关都尉)、巴(巴西)郡、宕渠郡]沿革911
第三节 广汉郡[附:广汉属国(阴平郡)、梓潼郡]沿革921
第四节 蜀郡[附:蜀郡属国(汉嘉郡)、汶山郡]沿革924
第五节 犍为郡[附:犍为属国(朱提郡)、江阳郡]沿革930
第六节 牂柯郡沿革936
第七节 越巂郡沿革937
第八节 益州郡(附:永昌郡)沿革939
第九节 武都郡沿革943
第十一章 荆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946
第一节 南阳郡(国)(附:章陵郡、南乡郡)沿革946
第二节 南郡(江陵国)[附:襄阳郡、临江(宜都)郡、固陵郡]沿革955
第三节 江夏郡(平春国)(附:蕲春郡、西陵郡)沿革961
第四节 零陵、桂阳二郡沿革965
第五节 武陵郡、长沙郡(国)(附:汉昌郡)沿革970
第十二章 扬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976
第一节 九江郡(附:阜陵国)沿革976
第二节 丹阳郡(附:新都、临川二郡)沿革983
第三节 庐江郡(六安国)(附:六安国)沿革990
第四节 会稽郡(附:吴郡)沿革993
第五节 豫章郡(附:庐陵、彭泽、鄱阳三郡)沿革1003
第十三章 交趾刺史部所辖诸郡沿革1012
第一节 南海、苍梧二郡沿革1012
第二节 郁林郡、合浦郡[附:高兴(高凉)郡]沿革1016
第三节 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沿革1019
附篇 新莽东汉易代之际割据政权势力范围考述1023
第一章 更始政权1023
第一节 更始政权直接控制地区1023
第二节 更始政权间接控制地区1030
第二章 豫、兖、青、徐、幽、冀诸州地区各地域性政权之势力范围1033
第一节 刘永政权1033
第二节 董宪政权(附:庞萌政权)1035
第三节 张步政权1036
第四节 王郎政权1037
第五节 彭宠政权(附:张丰政权)1038
第三章 并、朔、凉三州地区各地域性政权之势力范围1040
第一节 卢芳政权1040
第二节 隗嚣政权1041
第四章 益、荆、扬三州地区各地域性政权之势力范围1043
第一节 公孙述政权1043
第二节 延岑政权(附:关中割据群)1045
第三节 秦丰政权(附:南阳割据群)1047
第四节 田戎政权1049
第五节 李宪政权1050
附录1053
一、西汉政区1053
1.西汉属郡不明的县邑侯国1053
2.《汉书·地理志》与出土文献中之郡县名称异写表1062
3.西汉郡国建置沿革表1067
二、东汉政区1109
1.东汉初期县邑省并及复置表1109
2.《汉书·地理志》与《续汉书·郡国志》同地异书表1114
3.东汉郡国建置沿革表1119
主要参考文献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