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紫罗兰的魅影 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 1911-194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建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2169191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724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746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研究-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紫罗兰的魅影 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 1911-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章 文言与白话的辩证关系与新旧兼备的文化政治1
一、文学史的“文言”视角1
二、文言与白话:历史轮流转15
三、小说与纯文学17
四、古文小说与“共和”理念27
五、1910年代:“共和”范式转型37
六、1920年代:公民社会与文学空间50
七、余论:世纪回眸新旧传统63
第一部 思想、社会与文学背景69
第二章 周瘦鹃、茅盾与二十年代初新旧文学论争69
一、“新”“旧”文学之争69
二、新旧文学交手76
三、《自由谈小说特刊》82
四、新派的强势话语94
第三章 对照镜:“新”与“旧”的历史脉络化111
一、《留声机片》:女性痛苦与娱乐的反讽111
二、《创造》:女体消费与乌托邦空间121
三、女性解放的不同想象127
四、对照镜:新与旧的脉络化134
五、余波与反思143
第四章 《申报·自由谈》: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153
一、《自由谈》的沧桑153
二、“言论自由”的政治实践156
三、自觉开拓“言论自由”空间166
四、“小家庭”与国族想象172
五、新文人传统182
第二部 紫罗兰与“爱的社群”193
第五章 “紫罗兰”的自我再现与都市镜像193
一、自传体文本193
二、性别错乱:林黛玉与紫罗兰的幽灵196
三、“我的心很脆弱”204
四、“我是一个爱美成癖的人”213
五、“我是悲观的”224
六、“我是快乐的”231
第六章 紫罗兰魅影:爱情、婚姻与家庭241
一、紫罗兰现象241
二、《爱的供状》:爱情、婚姻与家庭的拉锯247
三、紫罗兰小说话语265
第七章 紫罗兰的公共消费与商品美学279
一、紫罗兰走向公共空间279
二、多种面孔与集体身份285
三、绯闻:人言可畏的游戏309
四、名花美人传统的终结315
第三部 小说创作325
第八章 早期心理小说与“礼拜六派”325
一、革命与共和、复古与西化325
二、“鸳鸯蝴蝶派”与“礼拜六派”之辨334
三、心理叙事的里外开拓345
四、文学场域“多元共生”的愿景353
第九章 “杜撰”小说:民初政治、女性与美学的转型359
一、自认“伪翻译”359
二、革命、战争与国家意识形态366
三、英雌群像与家国想象378
四、暴力美学与抒情传统385
五、抒情传统的现代命运392
第十章 小说创作的抒情传统与上海杂交409
一、从抒情走向喧嚣的都市交响409
二、拿破仑与法兰西浪漫主义414
三、“模范家庭”的核心价值428
四、教堂尖顶下的社会良心447
五、从抒情走向说教460
第十一章 “诗的小说”与抒情传统的回归463
一、诗与小说的中西谱系463
二、反讽与吊诡469
三、怪诞与象征473
四、被撕裂的抒情传统478
第四部 电影文化483
第十二章 新文人与中国影视现代性483
一、引子:一个日本链接483
二、《影戏话》:电影观念的世界接轨492
三、“影戏小说”与本土文化政治500
四、移植好莱坞明星文化505
五、默片时代与新文人精神512
第十三章 《影戏话》: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524
一、从茶馆、戏园到影院524
二、追求“逼真”:“新剧”与“影戏”530
三、观念转型541
四、类型电影评论544
五、中国电影呼之即出568
第十四章 “影戏小说”:早期欧美电影翻译571
一、前言:早期电影史背景与理论切入571
二、“新女性”与家国伦理580
三、抒情与影像:语言的张力586
四、“全景景观”与美感经验595
五、“俗语现代主义”与本土特征600
第十五章 现代文学主体的视像技术建构607
一、电影文化与现代意识607
二、《红颜知己》:现代传媒的狂想609
三、“脑”代替“心”:意识主体的转型612
四、感知空间的视觉技术建构618
五、“九华帐”的屏幕装置622
六、说服诗学与民国主体627
七、现代文学主体的诞生634
第十六章 结语:上海世俗的百年沧桑639
一、引子639
二、文学、新剧与电影的会合640
三、维多利亚连接:从周瘦鹃到张爱玲653
四、《繁花》:世俗精神的新世纪展望671
附录:我所知道的周吟萍&陈新民685
中文文献688
英文文献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