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3版
  • 蔡运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509694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1

第一节 地理学性质的当代透视1

一、地理学的学科特征1

二、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5

三、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和实践价值9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2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2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3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进程与科学价值16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进程与学科关联16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与实践价值19

补充读物22

第二章 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能量和物质运动23

第一节 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23

一、自然地理学的系统途径23

二、地球表层系统27

第二节 地球表层系统中的能量运动32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基础32

二、地球表层系统中的能量转换34

三、自然地理学能量转换研究36

第三节 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物质运动38

一、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物质与化学元素循环38

二、水循环与转化42

三、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43

补充读物46

第三章 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人类活动47

第一节 人类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47

一、人地关系47

二、人类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优势地位和能动作用51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互动56

一、人类活动与生物56

二、人类活动与地貌、土壤、气候、水60

第三节 人地关系认识的发展65

一、从决定论到协调论65

二、人类影响的自然地理学研究69

补充读物72

第四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时间变化过程73

第一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化与变化73

一、地球表层演化概貌73

二、岩石圈演化与地表形态变化74

三、大气圈演化与气候变化80

四、生物圈演化与生物群落、土壤变化83

第二节 地球表层系统时间变化过程的规律性与研究途径85

一、地球表层系统时间变化过程的规律性85

二、时间变化过程研究的途径91

补充读物96

第五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格局规律97

第一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结构与自然地域分异97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结构97

二、地球表层系统的自然地域分异99

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分异与自然地带学说101

一、纬度地带性分异101

二、自然地带学说105

第三节 非纬度地带性分异114

一、大尺度非地带性分异114

二、中尺度自然地域分异118

三、小尺度自然地域分异124

第四节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特殊表现、相互关系与研究意义128

一、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在山地和高原的特殊表现128

二、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关联131

三、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与研究实例134

补充读物137

第六章 综合自然区划138

第一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理和方法138

一、自然区划的发展138

二、自然区划原理142

三、综合自然区划方法145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148

一、地带性区划单位148

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153

三、综合性区划单位156

第三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几个特殊问题165

一、区划下限单位——景观165

二、山地自然区划研究167

三、自然区划单元的类型研究172

补充读物174

第七章 土地与土地单位175

第一节 土地、土地科学与土地单位175

一、土地与土地科学175

二、土地单位181

第二节 基本土地单位187

一、地块187

二、地段192

三、地方196

四、山区土地分级的特殊问题199

补充读物201

第八章 土地分类与土地结构202

第一节 土地分类202

一、土地分类方法论202

二、地块的分类204

三、地段和地方的分类205

第二节 土地类型调查制图212

一、调查制图程序与综合剖面法212

二、地形图判读与3S应用214

第三节 土地结构220

一、土地要素组成结构与演替结构220

二、土地空间组合结构222

三、土地结构研究的应用228

补充读物230

第九章 土地评价231

第一节 土地评价方法与土地质量指标231

一、土地评价方法231

二、土地质量指标237

第二节 土地潜力与适宜性评价243

一、土地潜力评价244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251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与城市土地评价258

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258

二、城市用地及其可持续性评价270

补充读物276

第十章 土地变化277

第一节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277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内容277

二、研究案例: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281

第二节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研究288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288

二、研究案例: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292

第三节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298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298

二、研究案例:蓟运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地表水质的影响303

第四节 走向土地变化科学307

一、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到土地变化科学307

二、土地变化研究的认识论310

三、土地变化研究方法317

补充读物320

第十一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与区域实践321

第一节 应用自然地理学321

一、当代应用自然地理学321

二、中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应用成就325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330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区域实践336

一、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336

二、区域实践案例341

三、区域实践的工作程序344

补充读物349

第十二章 未来的综合自然地理学350

第一节 研究范式的多样化350

一、科学研究范式与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形成350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范式351

第二节 未来研究方向与主要论题358

一、影响因素与未来趋势358

二、未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主要论题365

补充读物369

参考文献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