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 赵家祥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091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观1

第一节哲学与哲学观1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2

二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6

三哲学的社会功能9

四哲学理论形态的更迭1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2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实践基础2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2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轨迹27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与特点3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及其相关争论3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对象37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世界的方式40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44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47

一世纪之交的境遇47

二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9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命运53

四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态势57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1

第五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61

二 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63

第一章实践基础上人、自然、社会的统一68

第一节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68

一 实践概念的规定68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70

三 实践的基本形式72

四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74

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78

一人对自然的依赖性78

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86

三人与自然共同进化90

第三节人与社会的关系97

一 现实的人及其与社会的统一97

二历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101

三环境创造人和人创造环境106

第四节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和实践基础111

一 人与自然关系社会性的基本含义和内容111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社会性112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社会性114

第二章世界的存在方式117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17

一 不同哲学派别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不同回答117

二世界的物质性在于其客观实在性122

三科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125

四哲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127

第二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28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29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133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136

一时间、空间概念及其特征136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137

三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40

四 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141

一规律的含义145

第四节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145

二规律的特性146

三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149

第五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50

一意识的起源150

二意识的本质157

三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163

四意识论与人工智能166

第三章世界的辩证图景171

第一节世界的普遍联系171

一联系的含义171

二联系的特点173

第二节世界的永恒发展176

一发展的含义与实质176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观179

第三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80

一对立统一规律181

二质量互变规律189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95

第四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00

一现象和本质200

二 内容和形式203

三原因和结果206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209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213

第五节面对质疑与争论217

一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和矛盾观217

二辩证法体系再探讨226

三唯物辩证法与系统科学230

第四章人对世界的认识237

第一节认识的前提、基础和本质237

一认识的前提237

二认识的基础243

三认识的本质247

一认识主体251

第二节认识的要素251

二认识客体254

三认识中介257

第三节认识的具体机制259

一认识的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259

二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功能与作用263

三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功能与作用266

第四节认识的过程269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69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74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不断发展277

一对几种真理观的评论279

第五节认识的真理性279

二真理的客观性284

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88

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91

第五章社会结构297

第一节社会存在和社会的经济结构297

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97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304

第二节国家政权和社会的政治结构310

一 国家的起源310

二国家的特征311

三 国家的职能313

四 国体和政体314

第三节精神生产和社会的意识结构316

一社会的精神生产316

二社会的意识结构327

三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建设333

第四节人群共同体的历史形式335

一 家庭335

二氏族和部落342

三 民族345

第一节需要和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49

第六章社会运行机制349

一需要与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因350

二 需要与利益内容的丰富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351

三需要与利益的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趋势353

第二节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55

一分工的本质和结构356

二分工的起源和历史形态359

三分工的社会作用363

四分工发展的未来趋势370

第三节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75

一交往概念的含义和界定375

二交往形式和交往类型377

三交往的社会作用380

第四节社会的运筹性因素和自我调节功能381

一社会的运筹性因素381

二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382

第七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385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85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86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92

第二节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97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397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00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401

第三节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02

一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02

二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07

第四节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411

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411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414

三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417

四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19

第五节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21

一科学的本质421

二科学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科学的社会功能423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24

第六节各种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428

一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关系429

二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推动社会432

发展作用的一致性432

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特殊性433

第八章社会形态更替和社会进步436

第一节社会形态的划分436

一经济社会形态436

二技术社会形态440

第二节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444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445

二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448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客观性453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457

五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462

第三节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68

一社会进步的内涵和根据468

二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471

三社会进步的代价474

四共产主义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479

参考文献482

后记4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