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通史 6 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通史 6 元
  • 赵德馨主编;李干,周祉征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3180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86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8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通史 6 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经济发展1

第一节 蒙古国家的建立1

一 蒙古族起源2

二 札撒大典4

第二节 元朝的建立与蒙古国经济6

一 蒙古对北中国统治形式的演变6

二 忽必烈经营汉地12

三 元朝的建立15

第三节 元朝的统一17

一 东北地区18

二 西北地区18

三 西南地区19

四 中南、东南地区22

第四节 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24

一 民族政策——土司制度24

二 宗教政策30

一 经济发展34

二 经济结构改变34

第五节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改变与民族融合34

三 民族融合41

第二章 元代各社会集团的经济关系47

第一节 地主阶级中的各个阶层48

一 皇帝48

二 贵族51

三 官僚55

四 土司58

五 大僧侣62

六 大商人66

七 豪强地主70

第二节 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76

一 农民76

二 佃农81

三 驱口92

四 投下户103

五 匠户108

六 土民111

第三章 元代的土地制度116

第一节 国有土地与土地再分配117

一 分地118

二 赐田119

三 职田127

四 学田131

第二节 大土地占有形态的发展132

一 皇帝133

二 贵族135

三 官吏136

四 寺院138

五 豪强地主140

第三节 大地主与国家间的矛盾143

一 大地主广占土地、隐逃赋役145

二 朝廷抑制大地主的膨胀147

三 限田议155

第四节 土司地区的土地159

一 土地占有形式160

二 土地扩张166

三 地主经济的兴起174

第四章 元代的农业(上)182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措施182

一 设置管理农业的机构183

二 “户口增,田野辟”定为考课官吏的标准184

三 禁止毁农田为牧地187

四 奖励垦荒187

五 健全农村村社基层组织190

六 建置仓储制度,预防灾害193

第二节 粮食生产195

一 全国各地增产粮食195

二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199

三 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202

一 蚕桑政策207

第三节 蚕桑和其他经济作物207

二 蚕桑生产的发展210

三 麻、茶等经济作物213

第四节 棉花种植219

一 木棉种植的推广219

二 种植技术的提高223

三 木棉的功用225

第五节 兴修水利229

一 水利的兴修与河道的治理229

二 贾鲁治河与都江堰水利工程239

第五章 元代的农业(下)244

第六节 农书、农具、耕作技术244

一 农书244

二 农业生产工具250

三 农业生产技术261

第七节 户口268

一 元朝建国前的户口269

二 元代的户口271

三 元代的实际户口275

四 元代户口特点285

第八节 屯田290

一 屯田目的290

二 屯田种类293

三 屯田田数和军民人数大于《元史·兵志》所载297

四 屯田由兴盛走向衰落303

第六章 元代的畜牧业307

第一节 畜牧业政策307

一 赈济灾害308

二 保护畜牧业主的产权310

三 禁私杀马牛311

四 减轻税率312

五 在缺水草原上打井313

六 储备过冬饲料314

七 修盖暖棚315

八 马政316

第二节 畜牧业经济状况317

一 全国各牧区畜牧业317

二 系官牧畜322

三 私人牧养323

第三节 畜牧业与各经济部门的关系329

一 畜牧业与农业329

二 畜牧业与手工业331

三 畜牧业与商业336

第四节 畜牧业与军需、驿站和食用340

一 畜牧业与军需340

二 畜牧业与驿站343

三 畜牧业与肉食344

四 畜牧业与乳食346

一 牲畜品类353

第五节 牲畜的管理与科学技术353

二 牲畜管理与牧养363

三 牲畜疾病防治371

第六节 牧地373

一 系官牧地374

二 重视牧地377

三 诸王贵族牧地379

四 全国牧地381

第一节 民间手工业389

第七章 元代的手工业389

一 丝织业390

二 棉纺织业394

三 制瓷业400

四 矿冶业405

五 造纸与印刷术410

六 酿酒业417

七 制盐业418

第二节 官营手工业421

一 官营手工业的组织422

二 官营手工业制造任务426

三 材料的来源437

第三节 贵族、官僚和寺院手工业440

一 贵族440

二 官吏441

三 寺院442

第四节 官手工业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444

一 民间手工业市场被压缩444

二 实行火禁445

三 民间手工业间竞争激烈445

四 民间手工业反对官营手工业的斗争446

五 匠户反对官营手工业的斗争447

第八章 元代的商业451

第一节 商业政策与商品生产451

一 商业政策451

二 商品生产456

第二节 都市与集市462

一 都市463

二 集市479

第三节 行业组织483

一 行业484

二 牙人485

三 行业组织的作用486

第四节 高利贷489

一 高利贷经营者489

二 抵押品与人口抵押494

三 高利贷的危害495

第五节 经营商业的特权阶层496

一 皇帝496

二 贵族497

三 官吏498

四 寺院499

五 豪强地主500

六 豪商501

第六节 官营商业502

一 食盐502

二 冶铸铁器507

三 茶及其他商品509

第七节 贡赐511

一 土司511

二 宗藩诸国517

三 臣属521

四 属国522

第九章 元代的海外贸易529

第一节 海外贸易的政策和概况530

一 海外贸易政策531

二 海外贸易的经营人533

第二节 市舶司管理制度535

一 市舶管理法规536

二 法规外的勒索539

一 陆上交通线与国际贸易中心540

第三节 海外贸易的交通航线和港口540

二 海上交通航线与港口545

第四节 通商所及的国家和地区556

一 欧洲556

二 非洲以及阿拉伯半岛以西557

三 印度支那半岛559

四 印度半岛及沿海各地560

五 南海各地561

六 高丽与日本564

第五节 输出和输入的商品566

一 输出商品567

二 进口商品571

三 人口贸易572

四 国际间“懋迁有无”573

第六节 官本船制度575

一 草创阶段576

二 繁荣阶段578

三 衰弊阶段581

第七节 海外贸易的影响585

一 元代海外贸易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585

二 元代海外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587

三 元代海外贸易加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589

第十章 元代的交通运输592

第一节 大运河592

一 粮物北调593

二 运河两岸城镇599

三 权势纲船 破坏河运603

第二节 海运605

一 漕运成功历程605

二 漕粮装运与漕运线上新城镇608

三 海运成功原因614

四 漕运中弊端616

第三节 驿站620

一 驿站621

二 急递铺632

三 驿站组织633

四 站户634

五 牌符636

第四节 运输工具639

一 水路运具639

二 陆路运具645

第十一章 元代的货币649

第一节 金银649

一 金银的用途650

二 金银的形态655

三 金银禁止买卖660

第二节 铜钱661

一 官铸钱663

二 寺观铸钱669

三 起义军钱671

四 铜钱使用实况672

第三节 纸币676

一 元代的纸币和元初纸币的价值677

二 世祖末叶以后纸币贬值和通货膨胀694

第四节 元代的货币理论716

一 许衡716

二 王恽719

三 叶李721

四 郑介夫725

五 叶子奇729

六 王祎732

第十二章 元代的财政(上)——赋税737

第一节 田赋739

一 北方税制740

二 江南税制743

三 边疆税制746

第二节 洞冶课751

一 金课751

二 银课754

三 铁课756

四 朱砂、水银课757

五 矾课758

六 珍珠课758

七 铜课759

八 竹木课760

第三节 盐、茶、酒醋课761

一 盐课761

二 茶课763

三 酒醋课765

第四节 常课和额外课766

一 商课767

二 市舶课768

三 棉课768

四 窑课769

五 额外课770

第五节 科差772

一 中原科差772

二 江南科差776

三 边疆地区科差778

一 贵族781

第六节 权豪势要 隐逃税役781

二 官吏782

三 寺院783

四 豪强地主785

五 大商贾786

第七节 元代的理财官吏787

一 阿合马788

二 卢世荣789

三 桑哥793

第一节 军费797

第十三章 元代的财政(下)——支出797

一 对外侵略战争798

二 对内镇压民众反抗800

第二节 官俸809

一 机构庞大臃肿809

二 衙门纷杂重叠810

三 官吏来源813

第三节 皇室用费816

一 淫乐生活817

二 搜求奇珍异物充实内府819

三 大造宫室820

四 蓄养狮、豹、鹰、鹘珍禽奇兽822

五 后宫生活奢靡822

第四节 赏赐用费823

一 户丝、户钞、岁例823

二 赏赐名目824

三 赏赐物品828

第五节 佛事支出829

二 寺院建造830

一 帝师往返西藏830

三 赏赐西僧831

四 寺院赀产833

五 内廷佛事834

第六节 赈恤836

一 灾祸种类837

二 赈恤方式841

三 防范贪吏豪强渔利846

主要参考文献850

后记858

主编后记8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