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教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教育学
  • 王鸿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7742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现代教育与近代教育、传统教育1

(一)近代教育1

(二)传统教育2

(三)现代教育3

二、现代教育学与近代教育学5

(一)教育学5

(二)近代教育学7

(三)现代教育学8

(一)有助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改革的自觉性10

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学的意义10

(二)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和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1

(三)有助于有教育改革实践中广泛开展教育科研11

(四)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11

第一章 现代教育观13

一、“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是现代教育观基础13

(一)“三个面向”与现代教育观13

(二)“三个代表”与现代教育观16

二、现代教育的本质18

(一)现代教育是兴国之本19

(二)现代教育是大教育19

(三)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20

(四)现代教育的科学界定23

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26

(一)主体性26

(二)变革性28

(三)超前性29

(四)终身性31

(五)开放性32

(六)国际性34

四、现代教育的功能36

(一)现代教育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因素36

(二)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础40

(三)现代教育是政治民主的促进因素42

(四)现代教育是文化演进的推动因素44

五、我国现代教育分析47

(一)我国现代教育的优势和优秀传统47

(二)我国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发展性48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观51

一、教育目的及其结构51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51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52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54

二、现代教育目的观的理论依据54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与教育目的观58

三、我国教育的目的61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61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与基本内容63

四、新时期我国教育的目标65

(一)坚持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65

(二)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65

(三)坚持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根本67

(一)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演变68

一、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演变及基本特征68

第三章 现代教育质量观68

(二)现代教育质量的含义71

(三)现代教育质量观的基本特征75

二、现代教育质量的评价81

(一)现代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81

(二)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84

(三)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三A”学校的评价89

(四)区县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91

三、现代教育质量评价的实施95

(一)现代教育质量评价的组织和程序96

(二)现代教育质量评价的方法98

第四章 现代教育发展观101

一、现代教育发展的本质101

(一)教育发展的基本含义101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实质103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动力109

(一)科技、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现代教育发展109

(二)人们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现代教育发展112

三、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114

(一)优先发展策略114

(二)梯度梯进发展策略115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117

(四)全社会参与发展策略118

四、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119

(一)数量、规模扩充方法119

(二)比例、布局调整方法123

(三)结构、要素重组方法129

第五章 教育体制及其改革132

一、教育体制及其改革的意义132

(一)关于教育体制的界定132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133

(一)办学体制改革138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138

(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43

(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146

(四)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148

(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49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152

(一)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动因152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153

(三)教育中介组织及其功能154

(四)现代教育中介体系的建立155

(一)现代校长的地位和作用157

第六章 现代校长与教师的素质157

一、现代校长与教师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57

(二)现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159

二、现代校长与教师的素质结构161

(一)现代校长的素质结构161

(二)现代教师的素质结构171

(三)现代校长与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家183

三、现代校长与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与方法187

(一)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改革实践中增长才干187

(三)正确认识自己,在自我教育中完善自身的素质188

(二)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在学习与研究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188

第七章 现代课程190

一、现代课程概述190

(一)现代课程的概念190

(二)现代课程的类型192

(三)现代课程的结构200

(四)现代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202

二、现代课程思想204

(一)社会、知识与学生相统一的思想204

(二)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思想208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思想210

(四)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思想212

(五)综合与分化相结合的思想214

三、现代课程编制的过程与方法217

(一)课程规划阶段219

(二)课程实施阶段221

(三)课程评价阶段223

四、现代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225

(一)课程目标将日益完善,并指向终身学习225

(二)课程类型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227

(三)课程内容将日益现代化、生活化、并注重其德育功能229

(四)教师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31

(五)课程管理将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体制232

(六)课程开发将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234

第八章 现代教学235

一、现代教学概述235

(一)现代教学概念235

(二)现代教学的作用237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任务240

二、现代教学思想243

(一)以人为本243

(二)学会学习246

(三)教学信息化248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250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251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52

(三)学习书本知识与参加实践活动并重的原则253

(四)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255

(五)学习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原则256

(六)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257

(七)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257

(一)虚拟教学及其组织形式259

四、现代教学组织形式259

(二)个性化教学及其组织形式264

五、现代教学方法269

(一)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特点269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272

(三)以知识与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273

(四)以实践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276

(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278

六、现代教育方法285

(一)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特点285

(二)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287

(三)讨论式教学与素质教育289

第九章 现代德育293

一、现代德育的意义293

(一)德育概念293

(二)德育的地位和作用295

二、现代德育思想297

(一)全面德育思想297

(二)适度德育思想298

(三)德育主体思想298

(四)德育生活思想299

(五)道德认知思想300

(六)人本主义思想301

(一)德育目标概述302

三、现代德育目标与内容302

(二)现代德育的目标303

(三)现代德育的基本内容304

四、现代德育的原则与方法308

(一)现代德育原则308

(二)现代德育方法314

五、现代德育改革的趋势321

(一)德育国家化321

(三)德育活动化322

(二)德育自主化322

(四)德育立体化323

第十章 现代智育325

一、现代智育的意义325

(一)现代智育的界说325

(二)现代智育的地位和作用327

二、现代智育思想330

(一)智力潜能开发思想330

(二)双因素结合的智育思想332

(三)智育创新思想333

(四)双渠道相结合的智育思想335

(五)多重智力和智育个性化思想336

(六)后现代主义的智育思想338

三、现代智育的实施339

(一)现代智育的内容339

(二)现代智育过程的基本原理340

(三)现代智育的原则与方法344

四、现代智育改革的趋势348

(一)个性化趋势348

(二)重视创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趋势350

(四)智育与其他各育切实融合的趋势352

(三)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趋势352

第十一章 现代体育354

一、 现代体育的意义354

二、 我国现代体育思想355

(一)体质教育论思想356

(二)整体效益论思想357

(三)终身体育论思想358

(四)主动体育论思想359

三、我国现代体育的目的和基本任务360

(一)全面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360

(二)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教育,培养其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教会学生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走向社会独立从事体育锻炼打好基础361

(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陶冶学生美的情操362

(四)在广泛开发群众优育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363

四、现代体育的基本原则363

(一)教育性原则363

(二)身体全面发展原则364

(三)合理运动负荷原则365

(四)从实际出发原则366

五、现代体育的基本途径和手段367

(一)现代体育的基本途径367

(二)现代体育的基本手段377

六、现代体育改革的趋势379

(一)体育改革向整体化的方向发展380

(二)体育改革向理论的深层发展381

(三)体育改革重视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追求体育的长远效益381

(四)体育改革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382

第十二章 现代美育383

一、现代美育的概念及意义383

(一)现代美育的概念383

(二)现代美育的意义384

二、现代美育思想386

(一)真、善、美统一的思想386

(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387

(三)以美启智育德的思想389

三、现代美育的基本任务392

(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392

(二)培养和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393

(三)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396

四、现代美育的基本原则397

(一)形象性原则397

(二)相互性原则398

(三)实践性原则399

(一)家庭美育400

五、现代美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400

(二)学校美育402

(三)社会美育405

六、现代美育改革的趋势407

(一)课程改革408

(二)教材改革408

(三)教法改革408

第十三章 现代劳动技术教育410

一、现代劳动技术教育概念、性质和意义410

(一)现代劳动技术教育概念410

(二)现代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411

(三)现代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412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从空想到科学415

二、科学劳动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实践415

(二)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417

三、现代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419

(一)培养学生有关劳动的思想道德素养的行为习惯420

(二)使学习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420

(三)激发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421

(四)对学生进行职业试探和职业定向教育421

(一)思想性原则422

(二)因地制宜原则422

四、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422

(三)面向社会生活,面向就业,面向环境的原则423

(四)安全性原则423

(五)劳动技术教育学科与普通学科相联系的原则424

五、现代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424

(一)开设劳动课、劳动技术课424

(二)在学科中增加与劳动技术教育相关的内容425

(三)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工农业生产劳动425

(四)参观工厂、农场和其他企业单位426

(五)劳动技术课实习426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引起全世界的普遍重视427

(六)课外劳动技术兴趣小组活动427

六、现代劳动技术教育改革趋势427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程度日益紧密429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正推动现代教育深入改革429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429

(五)综合技术教育受到普遍重视430

(六)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430

第十四章 现代教育管理432

一、现代教育管理的本质与特征432

(一)现代教育管理的本质432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特征433

(三)现代教育管理的分类438

二、现代教育管理思想439

(一)现代化思想439

(二)科学化思想443

(三)法制化思想449

(四)民主化思想454

三、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459

(一)现代教育管理原则的概念及意义459

(二)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460

(一)现代学校管理方法的概念及意义463

四、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463

(二)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464

五、现代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468

(一)学校管理向“校本管理”方向发展468

(二)教育行政管理向“有效管理”方向发展469

(三)现代信息技术将使教育管理发生重大变革470

第十五章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473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概述473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473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474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479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特征483

二、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485

(一)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486

(二)教育科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487

(三)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487

(四)教育科学研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的实践基础488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思想489

(一)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思想489

(二)教育科学研究先导思想490

(三)“科研兴趣”、“科研兴校”思想491

(四)教育创新思想493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494

(二)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494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94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496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新特点503

五、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504

(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概念504

(二)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505

(三)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一般写作过程506

(四)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质量要求508

(一)经济的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兴起510

第十六章 现代教育发展展望510

一、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和动力510

(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512

(三)国际竞争更加激烈514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515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515

(二)教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517

(三)教育普及与教育质量并重519

(四)教育的民主与民主的教育进一步成为现代教育发展主流520

(五)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522

(六)学习化社会逐步形成,终身学习体系日臻完善5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