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超分子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超分子体系
  • 李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159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超分子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生物超分子与超分子生物学1

1.2 生物超分子存在及其意义3

1.2.1 DNA 复制的超分子体系4

1.2.2 转录起始阶段的超分子体系5

1.2.3 蛋白质合成体系5

1.2.4 蛋白质分解超分子体系5

1.2.5 分子伴侣体系5

1.2.6 脂肪酸合成超分子体系6

1.2.7 能量转换体系6

1.2.8 运动体系:鞭毛马达6

1.3 生物超分子工程学7

1.3.1 生物传感器8

1.3.2 构建人工细胞膜:肽类分子组合的特性解析8

参考文献9

2.1.1 丙酮酸脱氢酶超分子体系基本概况10

2.1 丙酮酸脱氢酶超分子体系10

2 生物超分子体系10

2.1.1.1 2-氧(代)酸脱氢酶多酶复合体家族11

2.1.1.2 丙酮酸脱氢酶多酶复合体的构成12

2.1.1.3 丙酮酸脱氢酶多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14

2.1.2 丙酮酸脱氢酶超分子体系中各组分的结构与功能16

2.1.2.1 E1的结构与功能16

2.1.2.2 E2的结构与功能22

2.1.2.3 E3的结构与功能26

2.1.2.4 PDK 的结构与功能31

2.1.2.5 PDP 的结构与功能36

2.1.2.6 E3BP 的结构与功能38

2.1.3 人丙酮酸脱氢酶多酶复合体的遗传缺陷疾病40

参考文献45

2.2 蛋白酶体超分子体系53

2.2.1 泛肽(Ub)55

2.2.2 26S,2OS,19S 以及 11S 蛋白酶体的结构与功能58

2.2.3 多泛肽化链形成与脱泛肽化酶(DUBs)63

参考文献66

2.3 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配体超分子体系68

2.3.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配体超分子体系72

2.3.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模型77

2.3.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抑制剂79

2.3.4 噬菌体展示肽库与 FGF 拮抗剂的筛选80

参考文献84

2.4.1 转录起始超分子体系的基本概况86

2.4.2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体系86

2.4 转录起始阶段的超分子体系86

2.4.2.1 E.Coli RNA 聚合酶88

2.4.2.2 RNA 聚合酶全酶与启动子的结合88

2.4.2.3 转录启动要求形成一个开放复合物(open complex)90

2.4.2.4 基因表达由不同的σ因子控制90

2.4.3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体系91

2.4.3.1 RNA 聚合酶Ⅰ转录体系91

2.4.3.2 RNA 聚合酶Ⅱ系的转求超分子94

2.4.3.3 RNA 聚合酶Ⅲ转录系统102

2.4.3.4 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Ⅰ、Ⅱ、Ⅲ系共性与多样性105

参考文献106

2.5 核糖体超分子体系109

2.5.1 核糖体的结构109

2.5.1.1 原核生物核糖体的结构110

2.5.1.2 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结构114

2.5.2 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超分子体系114

2.5.2.1 肽链合成的起始阶段的超分子体系115

2.5.2.2 肽链合成的延伸阶段的超分子体系116

2.5.2.3 肽链合成的终止121

参考文献122

2.6 G 蛋白超分子体系124

2.6.1 G 蛋白的结构与功能126

2.6.1.1 G 蛋白α亚基126

2.6.1.2 G 蛋白βγ亚基130

2.6.1.3 G 蛋白异源三聚体的形成134

2.6.2 G 蛋白偶联受体及 G 蛋白的活化135

2.6.2.1 G 蛋白偶联受体135

2.6.2.2 G 蛋白偶联受体与 G 蛋白的相互作用136

2.6.3 G 蛋白信号传递的调节139

2.6.3.1 RGS 加速终止 G 蛋白信号传递139

2.6.3.2 对 G 蛋白偶联受体的调控140

2.6.4 G 蛋白信号传递的选择性与超分子体系142

参考文献145

2.7 端粒酶超分子体系152

2.7.1 端粒酶与端粒复制问题152

2.7.2 端粒酶的性能156

2.7.2.1 引物特异性157

2.7.2.2 端粒酶的持续合成能力160

2.7.2.3 引物切割162

2.7.3 端粒酶超分子的组成和功能163

2.7.3.1 端粒酶 RNA 组分163

2.7.3.2 端粒酶的催化亚基169

2.7.3.3 端粒酶其他蛋白组分173

2.7.4 端粒酶与端粒结合蛋白175

参考文献177

3 生物超分子工程180

3.1 蛋白质的人工组装与分子反应器180

3.1.1 糖化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双酶共反应器181

3.1.1.1 调整固定化糖化酶反应最适 pH 值183

3.1.1.2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184

3.1.1.3 双酶分子共反应器的构建185

3.1.2 分子沉积技术人工组装双酶共固定反应器186

参考文献189

3.2 人工酶190

3.2.1 合成酶191

3.2.1.1 合成酶的理论基础191

3.2.1.2 合成酶的分类193

3.2.1.3 主-客体酶模型193

3.2.1.4 胶束模拟酶201

3.2.1.5 肽酶203

3.2.1.6 半合成酶204

3.2.2 分子印迹酶205

3.2.2.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206

3.2.2.2 生物印迹207

3.2.2.3 印迹酶实例208

3.2.2.4 印迹酶的催化效率212

3.2.3 分子识别模拟酶——模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13

3.2.3.1 用抗体模拟 GPX213

3.2.3.2 用环糊精模拟 GPX217

3.2.4 人工模拟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218

参考文献219

4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224

4.1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225

4.1.1 鉴别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一般方法225

4.1.1.1 亲和层析法225

4.1.1.2 免疫共沉淀法225

4.1.2 噬菌体展示肽库226

4.1.2.1 菌体展示库构建228

4.1.2.2 亲和筛选228

4.1.2.3 在遗传包装体上蛋白质的展示和筛选229

4.1.2.4 展示在丝状噬菌体上的 cDNA 克隆体系230

4.1.3 酵母双杂交系统232

4.1.4 BIAcore 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236

4.2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图237

4.2.1 确认蛋白质间相互作用237

4.2.2 结合特异性和能量图238

4.3 蛋白质和肽的相互作用239

4.3.1 Fab-肽复合物243

4.3.2 OppA 蛋白质244

4.4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245

4.4.1 DIP246

4.4.2 BIND246

4.4.3 MIPS247

4.4.4 PROTEOME247

4.4.5 PRONET247

4.4.6 CURAGEN247

4.4.7 PIM247

参考文献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