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郝秀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407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侵权责任概述1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澄清1
一、航空器的界定1
二、“第三人”的内涵与范围的澄清8
三、“损害”的基本内涵和界定10
四、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侵权属性14
第二节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类型划分17
一、“直接接触”或“撞击”造成的损害19
二、超低空飞行或突然飞越上空造成的第三人损害26
三、正常飞越上空造成的第三人损害30
第三节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的特征34
一、损害的国际性34
二、权利主体与责任主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35
三、加害行为人与侵权责任人的分离性36
四、赔偿责任的限制性36
五、责任承担的分散化和社会化37
第四节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立法实践的考察37
一、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的国际立法实践37
二、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的国内立法实践45
三、对立法实践的总结和评析50
第二章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严格责任论52
第一节 严格责任概述52
一、相关概念的比较与辨析52
二、严格责任的功能——兼与过错责任的比较55
第二节 国际法上关于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严格责任制度57
一、1933年《罗马公约》之规定57
二、1952年《罗马公约》之规定58
三、《罗马公约》上严格责任制度的适用范围59
第三节 国内法上关于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严格责任制度63
一、法国航空法上的严格责任制度64
二、德国和奥地利航空法上的严格责任制度65
三、英国航空条例上的严格责任制度67
四、瑞士联邦航空法上的严格责任制度68
五、澳大利亚航空器损害条例上的严格责任制度69
六、美国法上的严格责任制度70
七、国内法上严格责任制度的归纳和总结86
第四节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严格责任的正当性及其评说88
一、受害第三人避免损害的被动性91
二、航空活动本身固有的危险特性并未彻底消除92
三、受害第三人证明航空事故原因的不可能性94
四、迅速补偿受害弱势群体利益的内在需要95
五、安全价值与自由价值衡平的需要97
六、风险利益一致原则和正义原则考量的需要98
七、责任保险和责任担保的有力推动100
八、航空损害风险“互惠性”的欠缺102
第三章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过失责任论104
第一节 过失责任概述104
第二节 过失责任在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领域的地位、意义和成因107
一、过失责任的地位和意义107
二、过失责任存在的原因分析111
第三节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过失责任立法与判例考察114
一、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过失责任立法考察114
二、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过失责任判例考察116
第四节 侵权人“过失”的基础和表现119
一、侵权人“过失”的基础119
二、侵权人“过失”的表现123
第五节 “过失”的判断标准和判例考察127
一、事实自证规则128
二、违法视为过失规则145
三、成本效益规则149
第六节 恐怖主义劫机事件的“过失”分析与论证152
一、恐怖主义、劫机的概念分析153
二、恐怖主义劫机事件过失要素的构成155
三、恐怖主义劫机是否为不可抗力的分析163
四、限额的补偿基金对“过失责任”的冲击及其评析166
第四章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责任承担论172
第一节 损害赔偿责任人的确定172
一、航空器经营人173
二、航空器所有人179
三、非法使用人184
四、航空港经营人(或所有人)187
第二节 责任承担的理论基础190
一、物的监管责任理论190
二、雇主责任理论193
三、“深口袋”理论200
第三节 现有责任人制度面临的危机和挑战201
第四节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实现的可能途径205
一、对土地的非法侵入诉讼205
二、侵扰或妨害诉讼210
三、过失侵权诉讼215
四、反征用诉讼217
第五章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责任限制论221
第一节 责任限制制度概述221
一、责任限制的内涵221
二、责任限制的目的和实质222
第二节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立法考察223
一、《罗马公约》中责任限制制度的变迁223
二、国际法协会的草案建议稿227
三、《罗马公约》现代化的成果227
四、责任限制制度的国内法比较229
五、总结和评述231
第三节 责任限制制度合理性的反思与评判232
一、责任限制制度的合理理由232
二、对合理理由的反思与评判232
第四节 与责任限制制度相关的第三人责任保险239
一、第三人责任保险概述239
二、责任保险与责任限制的关系241
三、罗马制度关于责任保险的规定241
四、国际法协会草案建议稿对保险和担保的规定244
五、欧盟法的事故责任险245
六、第三人责任保险制度的国内法考察247
七、总结和评述255
第六章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责任抗辩论259
第一节 责任抗辩的内涵和意义259
第二节 责任抗辩的事由分析260
一、不可抗力可否作为免责事由的立法及其分析262
二、共同过失减免责任的比较分析266
三、因果关系欠缺的抗辩分析270
四、意外事故可否为责任抗辩事由的分析272
五、进入妨扰的免责分析274
六、受害人同意的免责分析275
七、第三人行为的抗辩分析277
第七章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侵权责任的立法论280
第一节 我国立法在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侵权责任上的不足280
一、我国现行立法对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责任的规定280
二、《民法典》草案和《侵权责任法》关于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责任的规定282
第二节 我国立法在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侵权责任上应予完善的相关制度284
一、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的立法体例284
二、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原则的立法模式285
三、我国立法对航空器及其损害类型界定应予借鉴的制度287
四、我国立法对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绝对或严格责任的限制和完善288
五、我国立法对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过错或过失责任的明确和补充291
六、我国立法对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侵权责任人制度应完善293
七、我国立法对双梯度责任制度和补充赔偿基金制度应借鉴295
结语299
附录301
参考文献302
后记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