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政治学 后发展国家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政治学 后发展国家视角
  • 赵虎吉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1984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比较政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政治学 后发展国家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对象、范围与方法3

第一章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3

一 政治概念4

1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界定4

2 本书的观点10

二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使命16

1 政治学的使命16

2 比较政治学的使命19

3 后发展国家比较政治学的特殊意义21

三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22

1 研究对象22

2 研究范围29

四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沿革31

1 传统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31

2 行为主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33

3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38

4 中国比较政治学的沿革39

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方法论概述44

一 两种范式:历史主义与实证主义44

1 历史主义44

2 实证主义46

二 研究类型与层次49

1 研究类型49

2 研究层次52

三 理论与模式52

1 概念52

2 假设、定律与规律55

3 理论与模式57

1空间比较60

第三章 比较分析的类型、单位与水平60

一 比较分析的类型60

2时间比较62

二 比较分析的单位与水平63

1 萨托利的“抽象化的梯子”64

2 拉帕荣波拉的“部分系统分析”65

3 托尼的“体制内比较分析”66

4 笔者的主张67

中编 分析模式71

第四章 结构功能模式71

一 结构功能模式概述72

1 理论背景72

2 主要特征75

3 分析框架75

1 政治体系的特征77

二 政治体系77

2 政治体系与环境78

3 输入与输出79

三 政治结构80

1 角色与结构80

2 角色的类型81

3 结构的类型81

四 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82

1 政治文化82

2 政治亚文化83

3 政治文化的类型83

五 政治体系的功能84

1 适应功能84

2 过程功能85

3 政策功能88

一 政治文化理论概述90

1 形成背景90

第五章 政治文化理论90

2 基本特征92

二 政治文化概念94

1 政治文化定义94

2 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98

三 政治文化的类型102

1 乡里型政治文化103

2 臣民型政治文化104

3 参与型政治文化105

一 政治发展理论概述110

1 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110

第六章 政治发展理论110

2 政治发展概念114

二 社会过程模式的政治发展理论116

1 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117

2 沟通与政治发展119

3 社会动员与政治发展123

4 教育与政治发展126

三 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发展理论127

1 方法论特征127

2 帕森斯的观点129

3 伊斯顿的观点129

4 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130

5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133

四 比较历史主义政治发展理论135

1 方法论特征135

2 C.E.布莱克的政治现代化阶段的比较研究137

3 莫里的政治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142

4 斯可珀尔的社会革命比较研究148

五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156

1 政治稳定的含义157

2 政治稳定的类型159

3 政治不稳定的原因161

4 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关系164

六 政治发展与政治民主169

1 民主是完整的系统169

2 民主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172

3 民主化是历史过程174

第七章 集团理论178

一 利益集团的类型及其产生179

1 利益集团的类型179

2 利益集团的产生183

二 早期集团理论185

1 早期集团理论对政治的定义185

2 早期集团理论的概念体系185

3 早期集团理论的倾向186

4 早期集团理论的局限性186

三 后期集团理论187

1 后期集团理论与早期集团理论的主要区别187

2 利益集团概念188

3 利益集团的分类189

4 影响利益集团效能的主要因素191

5 利益集团表达利益的途径191

四 国家与利益集团关系的两种类型192

1 多元主义193

2 社团主义193

一 政治精英理论概述195

第八章 政治精英理论195

二 讨论的主要问题198

1 精英概念198

2 精英的条件199

3 精英是否是一个有内聚力的社会集团200

4 精英的流动201

5 精英统治的方式201

三 研究类型203

1 揭露性研究203

2 小集团研究203

3 对政治领导人的案例研究203

4 精英集团的统计分析203

5 历史比较分析203

1 形成背景204

第九章 社团主义理论204

一 社团主义理论概述204

2 社团主义概念207

二 社团主义的类型208

1 国家社团主义209

2 社会社团主义209

三 国家社团主义与利益代表体制的形态211

1 权威王义体制与国家社团主义212

2 国家社团主义与控制方式216

四 社群主义218

1 权利观218

2 公益观222

3 国家观225

一 依附理论概述236

1 形成背景236

第十章 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236

2 概念与方法244

二 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248

1 国内殖民主义248

2 发展极248

3 依附性资本主义发展249

4 垄断资本主义250

5 次帝国主义251

6 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发展251

7 新依附论251

三 世界体系理论概述253

1 形成背景253

2 概念与方法255

1 世界体系的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57

四 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观点257

2 国家在世界体系的形成与维持中的作用258

3 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259

第十一章 官僚权威主义理论260

一 官僚权威主义理论概述260

1 形成背景260

2 方法论特征263

3 概念与命题264

二 官僚权威主义体制出现的原因266

1 工业化的深化266

2 民众的活跃化268

3 技术官僚作用的增大270

三 官僚权威主义体制的政治紧张与民主化271

1 国家及其合法性271

2 官僚权威主义国家的性质273

3 官僚权威主义国家的政治紧张274

4 官僚权威主义体制的脆弱性与民主化277

第十二章 政治体制的分类方法与政治体制类型281

一 政治体制的分类方法与分类281

1 分类方法281

下编 比较分析案例281

2 政治体制的分类构件及分类284

二 民主政治体制287

1 政治结构287

2 程序与规则289

3 强制力289

4 合法性290

5 政治文化290

三 全体主义政治体制290

1 政治结构291

4 合法性292

2 程序与规则292

3 强制力292

5 政治文化293

四 权威主义政治体制293

1 政治结构294

2 程序与规则294

3 强制力295

4 合法性295

5 政治文化295

第十三章 民主政治体制比较:总统制与内阁制296

一 总统制的原理及结构296

1 三权分立297

2 行政权单一299

1 议行合302

二 内阁制原理及结构302

3 “胜者为王”302

4 合法性的二元化302

2 行政权二元化303

3 议会与内阁相互制约305

4 政府是一个整体305

5 政府间接向国民负责307

三 总统制与内阁制比较307

四 中间型总统制309

五 中间型内阁制313

第十四章 后发展国家合法性的二元化与政治发展的逻辑317

一 问题、范围与方法317

二 合法性及其基础319

三 合法性的二元性329

1 合法性自身的二元性329

2 后发展国家合法性的二元性333

1 逐步实现合法性的一元化335

四 合法性的二元性与政治发展的逻辑335

2 逐步实现制度规定与实际过程的一元化337

3 有效性弥补理念及程序认同的不足338

五 结论339

第十五章 发展环境、发展模式理论与韩国案例341

一 发展环境与发展模式理论概述341

1 研究对象与主要问题341

2 概念与命题343

3 国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政治要求344

4 国内环境与发展模式348

二 韩国的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模式350

1 经济资源的占有关系与“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350

2 政治资源的占有关系与“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351

3 文化资源的占有关系与“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354

4 发展模式:政府主导与自上而下的动员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