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3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哲学史 3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
  • 任继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938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哲学史-中国-隋唐时代~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 3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篇 统一封建国家重建与地方割据时期(隋唐五代)的哲学思想(公元589年——公元960年)1

第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状况、阶级矛盾与思想斗争3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3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阶级斗争与思想斗争9

第二章 傅奕反佛教斗争及吕才、卢藏用、李华反对方术迷信的进步思想13

第一节 傅奕的反佛教斗争13

第二节 吕才对当时社会流行的迷信思想的批判16

第三节 卢藏用《析滞论》对占卜术的批判20

第四节 李华对占卜迷信的批判23

第三章 刘知几的进步的历史观25

第一节 对传统思想的怀疑与批判25

第二节 对历史典籍中五行灾异神鬼迷信记载的驳斥28

第一节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的形成和它的兴衰过程34

第四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上)34

第二节 天台宗的宗教哲学39

第三节 法相宗的宗教哲学48

第五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下)59

第一节 华严宗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9

第二节 禅宗的宗教哲学80

第六章 唐朝道教宗教哲学96

第一节 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和作用96

第二节 司马承祯主静去欲的道教学说98

第七章 李筌的哲学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101

第一节 气一元论自然观和反迷信思想101

第二节 重视主观作用的辩证法思想105

第三节 主动发现敌人意图和利用权术的军事思想110

第一节 柳宗元、刘禹锡天人关系论的产生113

第八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论和进步的历史观113

第二节 柳宗元的《天说》和无神论思想114

第三节 柳宗元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118

第四节 刘禹锡《天论》中的自然观121

第五节 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说125

第九章 韩愈和李翱的人性论及其反佛教的斗争130

第一节 韩愈的道统学说和他的反佛教的斗争130

第二节 韩愈的性三品说137

第三节 李翱的性善情恶“复性”学说140

第十章 《化书》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一切皆化的自然观145

第一节 谭峭《化书》进步的社会历史观145

第二节 谭峭一切皆化的自然观150

第六篇 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宋元明)的哲学思想(公元960年——公元1646年)153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55

第一章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思想斗争155

第二节 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复杂化、深刻化的条件下,宋明理学中不同思维路线的斗争160

第二章 李觏的“量时制宜”和王安石的“新故相除”思想165

第一节 李觏的“量时制宜”思想165

第二节 李觏功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69

第三节 王安石的自然观和认识论173

第四节 王安石的辩证法思想177

第三章 周敦颐、邵雍、司马光的哲学思想182

第一节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宇宙演化论183

第二节 周敦颐的“诚”和“主静”学说185

第三节 邵雍象数学的宇宙发生论及退化论的历史观189

第四节 司马光的天命思想和道德决定论194

第四章 张载的元气本体论思想201

第一节 “太虚”为万物之本的自然观202

第二节 对佛教宗教世界观的批判207

第三节 辩证法思想209

第四节 认识论的“天德良知”说213

第五节 气质人性论和“乾父坤母”伦理观216

第五章 程颢、程颐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哲学222

第一节 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理223

第二节 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227

第三节 以体认天理为目的的格物致知论230

第四节 宣扬僧侣主义的人性论231

第六章 朱熹集理学大成的哲学体系236

第一节 理和太极237

第二节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和知先行后的知行学说242

第三节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246

第四节 人心与道心、天理与人欲对立的伦理学说250

第五节 崇天理的天理史观256

第六节 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258

第七章 陆九渊的“心即是理”哲学262

第一节 心即是理的宇宙观262

第二节 自存本心的方法论266

第三节 朱陆的异同及相互争论的实际意义269

第八章 陈亮、叶适的事功哲学273

第一节 陈亮道在于物的世界观275

第二节 陈亮的进步历史观及其反对朱熹复古主义的斗争279

第三节 叶适道不离物的自然观和认识论285

第四节 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对各派哲学思想的批判290

第一节 黄震的哲学思想294

第九章 黄震的哲学思想和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294

第二节 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性的社会思想296

第十章 王守仁“致良知”的哲学思想301

第一节 王守仁的生平及其政治活动301

第二节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宇宙观303

第三节 “致良知”的格物说309

第四节 以知代行的“知行合一”说315

第十一章 罗钦顺的理不离气思想319

第一节 “理一分殊”的本体论319

第二节 对王守仁等夸大人心作用的批判323

第三节 先天道德观和人性论327

第十二章 王廷相的理在气中思想332

第一节 王廷相的生平及其社会活动332

第二节 “理在气中”的元气本体论333

第三节 以行为主的认识论338

第四节 以形气为基础的人性论343

第五节 历史观方面的进步思想345

第十三章 王艮和泰州学派的“复初”、治心哲学348

第一节 王艮的治心、保身论348

第二节 王艮“不假安排”的思想方法353

第三节 泰州学派的发展356

第十四章 李贽的进步的社会观和“童心”说360

第一节 李贽反权威思想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361

第二节 封建的功利主义和抽象的“童心”说366

第三节 对程朱派道在事外说的批判372

第四节 反权威的相对主义真理观376

人名索引381

名词索引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