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貌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貌学
  • 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教研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0·1001
  • 出版时间:1961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地貌学的对象、性质及实用意义1

第二节 地貌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一、地貌学与地质学的关系4

二、地貌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关系5

第三节 地貌学发展简史6

第四节 现代地貌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7

一、形态分析法17

二、沉积物的相分析法17

三、外动力分析法18

四、内动力分析法18

第二章 地形形成的基本规律19

第一节 地形发展的动力19

第二节 内力作用与地形的形成21

一、内力作用所造成的地形轮廓21

二、构造运动在地形形成与发展中的意义24

三、地形与大地构造单位的联系27

第三节 外力作用与地形形成的关系29

一、外力过程在地形发育中的作用29

二、气候与地形的发育及地形的地带性30

三、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32

第四节 地形发展阶段与地形年龄的概念34

第三章 流水地貌37

第一节 流水作用37

一、流水的侵蚀作用38

二、流水的搬运作用40

三、流水的沉积作用40

第二节 片蚀地形与沟蚀地形42

一、片流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形42

二、沟谷水流作用与沟谷地形45

第三节 河流作用与河床地形60

一、河床的形成作用--水流与河床地形的相互作用60

二、河道水流运动的基本特点62

三、河床冲积物与河床地形74

四、河床纵剖面的发展及其特征88

五、河曲的成因与类型94

第四节 河谷的形成与河谷地形的发展101

一、河谷概述101

二、河漫滩105

三、阶地128

四、不对称河谷的成因140

五、河谷的分类143

第五节 河口的演变与三角洲的成长149

一、河口区的发育与演变149

二、三角洲的形成及其地形特征153

三、陆上三角洲的生成及其特征158

第六节 水系的发展与地面的发育167

一、水系的发展与河流的劫夺167

二、流水作用地区的地面发育180

第四章 喀斯特地貌197

第一节 喀斯特的定义197

第二节 喀斯特地形发育的条件和因素199

一、喀斯特地形形成的条件199

二、影响喀斯特地形发展的因素200

第三节 喀斯特地形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喀斯特基准面问题208

一、喀斯特地形发育的基本规律208

二、喀斯特基准面问题209

第四节 喀斯特地形形态210

第五节 喀斯特地形的发展阶段224

第六节 世界喀斯特地形的类型225

第七节 喀斯特与国民经济建设228

第五章 冰雪作用地貌231

第一节 雪线与雪圈231

一、雪线与雪圈231

二、气候雪线与地形雪圈232

三、决定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233

第二节 积雪与雪崩234

第三节 冰川的形成及其运动238

一、冰川的形成238

二、冰的性态及其变质242

三、冰川的运动与冰裂隙245

四、冰川的补给、损耗与发展247

第四节 冰川的形态类型252

一、山岳冰川--或称高山冰川252

二、大陆冰川--大陆冰流253

三、山麓冰川254

四、高原冰川255

第五节 冰川侵蚀作用与冰蚀地形256

一、冰蚀作用256

二、冰蚀地形257

第六节 冰川的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的堆积地形267

一、冰川的搬运作用267

二、冰川堆积作用与堆积地形269

三、冰水沉积与沉积地形279

四、冰川地形分带性287

第七节 第四纪冰期288

第八节 冰缘地貌293

一、冰土及其分布294

二、冰缘地区主要的地形营力297

三、冰缘地区地形形态及成因298

四、冰缘地区河谷地形的特征308

五、冰缘地区地面均夷作用及形成的地形310

第六章 干燥区地貌312

第一节 干燥区的特点及其地理分布312

一、干燥区的特点312

二、干燥区的地理分布314

第二节 干燥区地形的动力及其形成的地形316

一、风化作用316

二、流水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形318

三、风的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形321

第三节 风积地形的类型及其形成发展过程332

一、复盖沙332

二、沙堆沙334

三、垅岗沙339

第四节 荒漠类型342

一、岩漠(石质荒漠)342

二、砾漠(砾石荒漠)343

三、沙漠344

四、泥漠或盐沼泥漠345

第五节 干燥区地形发育过程345

第七章 黄土地貌353

第一节 黄土的分布及其特性353

第二节 黄土的成因355

第三节 黄土地貌357

一、黄土沟谷地形358

二、坡面黄土特质移动形成的地形360

三、黄土喀斯特361

四、沟间地地形362

第八章 海岸与海底地貌366

第一节 海岸线及海岸的意义366

第二节 影响海岸地育的因素367

一、波浪367

二、潮汐373

三、风373

四、河流373

五、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373

六、生物374

七、地壳升降运动及海面变动374

第三节 海岸均衡剖面的塑造374

第四节 海岸的侵蚀作用和海蚀地形380

第五节 海岸堆积地貌381

一、主要由物质横向移动形成的海积地形381

二、主要由物质纵向移动形成的海积地形384

第六节 在海滨生物作用下产生的沉积地形390

一、红树林海岸390

二、珊瑚礁海岸391

第七节 海岸地貌的发育393

一、约翰逊的海岸发育图式393

二、曾柯维奇的海岸发育理论396

三、海岸发育的因素396

第八节 海岸的分类397

第九节 海底地貌402

一、陆棚403

二、大陆坡404

三、洋底405

四、各大洋的海底地形407

第十节 岛屿410

一、堆积岛410

二、大陆岛410

三、大洋岛411

第九章 山地与平原413

第一节 山地地形413

一、山地地形单元及其形态组合413

二、山地地形的生成414

三、山地的类型418

第二节 平原地形426

一、平原的形态分类426

二、平原的成因类型427

三、根据外力作用分类429

第十章 有关地貌发展的基本理论432

第一节 W.M.戴维斯关于地貌发展的基本理论432

第二节 W.彭克关于地貌发展的基本理论435

第三节 К.К.马尔科夫关于地貌发展的基本理论438

附录 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442

第一节 地貌调查的任务及对象442

第二节 一般的和专门的地貌调查法443

一、路线观察445

二、地貌剖面法448

三、航空俯视观察法449

四、素描图、照象及目测450

五、地貌界线的追索453

六、河谷和阶地的研究455

七、古代夷平面的研究464

八、永冻层发育区内的地貌观察466

第三节 地貌观察资料的处理和综合4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