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灵的教化 变革社会中的中国师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灵的教化 变革社会中的中国师德
  • 王文东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6079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教师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灵的教化 变革社会中的中国师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教育发展与师德精神的特殊关联1

一、“我们的教师怎么了?”2

二、师道尊严:连接历史、时代和未来的伦理主题4

(一)一个时代问题4

(二)一个崇高主题7

(三)一个与民族命运相关的主题9

三、当代师德的伦理内涵11

(一)师德的特殊伦理内涵11

(二)当代师德的独特任务13

四、师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17

(一)师德建设与三大领域道德建设18

(二)师德与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22

(三)师德与现代道德的拓展23

五、师德建设与“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25

(一)依法治校、以德治教的实现26

(二)以育“德”工作促进德治27

第二章 变迁论:教职的历史及师德的变迁29

一、师德的基础是教职的存在29

(一)教师职业的初步分化30

(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33

二、官学与私学中的师德36

(一)古典师德的变迁38

三、中国传统师德的变迁38

(二)近代师德的变迁57

四、现代师德的产生和变迁60

(一)传统师德的认识和再认识61

(二)近代师德的探索64

(三)现代师德的确立67

五、师德变迁的社会因素72

(一)生产方式73

(二)政治制度74

(三)传统文化75

(四)科学技术76

第三章 关系论:教育活动中的伦理关系78

一、谁是教育的主体?79

(一)“贵师重傅”与教师中心论79

(二)中立主义81

(三)综合的立场82

二、教育活动中的伦理关系86

(一)教师与学生的伦理关系87

(二)教师集体中的伦理关系93

(三)教师与其他人的伦理关系96

(四)教学和科研的关系104

三、民主、平等的教育伦理关系的基础109

第四章 价值论:教育劳动价值和师德的本质116

一、教育劳动的本性117

(一)科学研究118

(二)从事教学119

(三)培养人的思想品德119

(四)传播与创造社会文明119

二、教育劳动的特点120

(一)目的双重性120

(二)对象的多变性121

(三)手段的特殊性122

(四)过程的无限量时空性123

(五)个体性与协作性124

(六)效果的迟效性124

(一)教师职业价值的内涵125

三、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125

(二)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127

(三)教师职业价值追求的辩护136

四、教师幸福与职业境界140

(一)教师职业境界140

(二)一种幸福的职业141

(三)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149

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52

(一)教师的权利152

(二)教师的义务154

(一)先进性155

六、师德的本质155

(二)典范性156

(三)创造性157

(四)进取性161

第五章 传统师德论:中国传统师德观164

一、教职观与师礼164

(一)教职的定位165

(二)尊师礼的形成169

(三)尊师礼到养老礼的提升和扩大171

(四)尊师礼的负载价值174

(五)师道尊严:德化和文治177

二、中国传统教师观179

(一)学必有师——教师作用180

(二)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任务181

(三)师、道相依——择师标准183

(四)师徒同体——师生关系184

三、中华传统师德规范186

(一)重教明理,坚持正义186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188

(三)尽心教职,爱护学生191

(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193

(五)敬业乐群,献身教育195

(一)师德与官德、士德相通196

四、中华师德特点196

(二)群体性的价值取向197

(三)注重“德”与功利性199

五、传统师德的检讨201

(一)“范不范”与“师非其师”201

(二)师荣生耀与耻于相师203

(三)愚师与礼教205

(四)尊崇道义与利禄诱导206

第六章 教化论:教师权威、自由的品质与心灵教化208

一、“教”、“师”与教化208

二、教育活动中的权威、自由211

(一)传统的权威212

(二)教师权威216

(三)教师自由223

三、教育艺术与教化精神227

(一)知识教化231

(二)威信教化232

(三)道德教化235

(四)秩序教化238

(五)情感教化242

(六)语言教化246

(七)审美教化248

一、教师道德中的价值冲突的形成251

第七章 选择论:价值冲突和伦理选择251

(一)师生之间的价值冲突252

(二)教师集体中的价值冲突254

(三)教师科学研究规范与伦理责任的冲突256

二、性道德的冲突与选择261

(一)教育劳动中性道德冲突问题的提出261

(二)性道德选择的伦理要求262

三、伦理选择中的德性与规范265

四、教师信念与职业行为268

(一)教师信念及其意义269

(二)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278

(一)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关系的理论认识284

五、影响伦理选择的观念和行为284

(二)增强选择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师培训291

第八章 修养论:现代师德风范294

一、师爱——塑造美好人性294

(一)创造和谐关系295

(二)真诚热爱学生296

(三)遵循教育规律298

二、师智——开启心灵之门301

(一)了解学生——动之以情301

(二)尊重学生——晓之以理304

(一)语言的科学性310

三、师言——润物细无声310

(二)语言的艺术性312

四、师行——不言之教313

(一)言传身教,己正正人313

(二)维护集体,发挥才能315

(三)搞好团结,开展竞争318

(四)学习先进,扶助新人320

(五)钻研业务,精深广博323

(六)认真施教,开展科研326

(七)严谨无微,把握分寸330

第九章 建设论:当代师德建设与师德精神335

(一)当代中国的师德变迁336

一、沉重的主体336

(二)教师职业地位不高的原因344

二、他山之石——当代世界各国师德建设347

(一)当代美国师德建设348

(二)当代日本师德建设352

(三)当代澳大利亚师德建设356

(四)前苏联师德建设359

三、师德建设的机制362

(一)价值目标362

(二)保障机制365

(三)政策监督368

(四)资格制度370

(五)教育机制372

四、师德精神:为人师表论376

(一)学生师表与社会师表376

(二)先进性与大众性378

(三)师范精神与时代精神381

第十章 发展论:未来的教师素质与师德发展383

一、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384

(一)现代教育理念的挑战384

(二)知识经济的挑战390

(三)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挑战393

(一)创新的素质395

二、未来教师的核心素质395

(二)文化判断力397

(三)科学的精神398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401

(五)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能力405

(六)综合实践能力407

三、专业化、现代化与教师人格塑造408

(一)专业化发展408

(二)教师教育现代化412

(三)作为“指导者”415

(四)教师人格的塑造418

跋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