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物合成反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闻韧主编;复旦大学等合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3924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药物化学(学科: 有机合成 学科: 化学反应 学科: 高等学校) 药物化学 有机合成 化学反应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物合成反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卤化反应1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
一、不饱和烃和卤素的加成反应1
1.卤素对烯烃的加成1
2.卤素对炔烃的加成5
二、不饱和羧酸的卤内酯化反应6
三、不饱和烃和次卤酸(酯)、N-卤代酰胺的反应7
1.次卤酸及其酯为卤化剂7
2.N-卤代酰胺为卤化剂8
四、卤化氢对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9
1.卤化氢对烯烃的加成9
2.卤化氢对炔烃的加成11
五、不饱和烃硼氢化-卤解反应11
第二节 烃类的卤取代反应13
一、脂肪烃的卤取代反应13
1.饱和脂肪烃的卤取代反应13
2.不饱和烃的卤取代反应14
3.烯丙位和苄位碳原子上卤取代反应14
二、芳烃的卤取反应16
1.反应机理和主要反应条件16
2.氟取代反应17
3.氯取代和溴取代反应17
4.碘取代反应20
第三节 羰基化合物的卤取反应20
一、醛的酮的a-卤取代反应20
1.酮的a-卤取代反应20
2.醛的a-卤取代反应24
二、烯醇和烯胺衍生物的卤化反应25
1.烯醇酯的卤化反应25
2.烯醇硅烷醚的卤化反应26
3.烯胺的卤化反应28
三、羧酸衍生物的a-卤取代反应29
第四节 醇、酚和醚的卤置换反应30
一、醇的卤置换反应30
1.醇和卤化氢或氢卤酸的反应30
2.醇和卤化亚砜的反应31
3.醇和卤化磷的反应33
4.醇和有机磷卤化物的反应34
5.醇的其他卤化剂的反应36
二、酚的卤置换反应38
三、醚的卤置换反应39
第五节 羧酸的卤置换反应40
一、羧羟基的卤置换反应——酰卤的制备40
1.羧酸和卤化磷、卤化亚砜的反应40
2.羧酸和草酰氯的反应41
3.羧酸和三苯膦卤化物的反应42
4.羧酸和其他卤化剂的反应42
二、羧酸的脱羧卤置换反应43
第六节 其他官能团化合物的卤置换反应44
一、卤化物的卤素交换反应44
二、磺酸酯的卤置换反应46
三、芳香重氮盐化合物的卤置反应47
主要参考书48
参考文献48
第二章 烃化反应53
第一节 氧原子上的烃化反应53
一、醇的O-烃化53
1.卤代烃为烃化剂53
2.芳基磺酸酯灰烃化剂56
3.环氧乙烷为烃化剂57
4.烯烃为烃化剂58
5.其他烃化剂58
二、酚的O-烃化58
1.烃化剂58
2.位阻及整合对烃化的影响60
3.多元酚的选择性烃化61
4.O-烃化与C-烃化62
三、醇-、酚羟基的保护62
1.甲醚保护基63
2.叔丁醚保护基64
3.烯丙醚保护基65
4.苄醚保护基66
5.三芳基甲保护基66
6.甲氧甲醚(甲缩醛)保护基69
7.甲氧乙氧甲醚保护基69
8.四氢吡喃醚保护基69
第二节 氮原子上的烃化反应70
一、氮及脂肪胺的N-烃化70
1.伯胺的制备71
2.仲胺的制备73
3.叔胺的制备74
二、芳香胺及杂环胺的N-烃化75
1.N-烷基及N,N-双烷基芳香胺的制备75
2.芳香胺的N-芳烃化76
3.杂环胺的N-烃化77
三、氨基的保护79
第三节 碳原子上的烃化反应80
一、芳烃的烃化:Friedel-Crafts反应80
1.反应机理80
2.影响因素80
3.烃基的异构化82
4.烃基的定位83
二、炔烃的烃化85
三、烯丙位、苄位C-烃化86
四、羰基化合物a位C-烃化87
1.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C-烃化87
2.醛、酮、羧酸衍生物的a位C-烃化90
3.烯胺的C-烃化92
五、相转移烃化反应93
1.O-烃化95
2.N-烃化96
3.C-烃化96
六、有机金属化合物在C-烃化中的应用97
1.I及IIA族有机金属化合物97
2.IIB族有机金属化合物101
3.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101
七、C-芳烃化106
1.烯烃的芳烃化:Meerwein反应106
2.羰基a-芳烃化107
3.芳烃的芳烃化107
主要参考书109
参考文献109
第三章 酰化反应114
第一节 氧原子上的酰化反应115
一、醇的O-酰化115
1.羧酸为酰化剂115
2.羧酸酯为酰化剂118
3.酸酐为酰化剂121
4.酰氯为酰化剂125
5.酰胺为酰化剂127
6.乙烯酮为酰化剂128
二、酚的O-氧酰化128
1.酰氯为酰化剂128
2.酸酐为酰化剂129
3.其他酰化剂129
三、醇、酚羧基的保护130
1.甲酰化130
2.乙酰化131
3.a-卤代乙酰化131
4.a-烷氧基乙酰化132
5.取代苯甲酰化132
6.烷氧羰基化133
7.其他酰化保护方法133
第二节 氮原子上的酰化反应134
一、脂肪胺N-酰化134
1.羧酸胺N-酰化134
2.羧酸酯为酰化剂136
3.酸酐为酰化剂137
4.酰卤为酰化剂139
5.酰胺及其他羧酸衍生物为酰化剂139
二、芳香胺的N-酰化141
三、氮基的保护142
1.甲酰化142
2.乙酰化142
3.卤代乙酰化143
4.苯甲酰化143
5.邻苯二甲酰化144
6.烷氧羰基化144
第三节 碳原子上的酰化反应146
一、芳烃的C-酰化146
1.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146
2.Hoesch反应150
3.Gattermann反应150
4.Vilsmeier-Haauc反应151
5.Reimer-Tiemann反应152
二、烯烃的C-酰化153
三、羰基化合物a位的C-酰化155
1.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C-酰化155
2.酮及羧酸衍生物的a位C-酰化156
四、“极性反转”在亲核酸化反应中的应用162
1.将羰基化合物转化成1,3二噻烷衍生物163
2.将羰基化合物转化成a-氰醇衍生物164
3.奖羰基化合物转化成苯并咪唑醇衍生物164
4.用硝基前体为屏蔽羰基的C-亲核酰化165
5.将羰基化合物转化成烯醇醚衍生物165
第四节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C-酰化中的应用166
一、有机金属化合物和酰化剂的反应166
二、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在酰化反应中的应用169
1.羰基铁的反应169
2.羰基钴的反应170
3.羰基镍及其他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反应171
主要参考书172
参考文献172
第四章 缩合反应178
第一节 a-羟烷基、卤烷基、氨烷基化合反应178
一、a-羟烷基化反应178
1.羰基a位碳原子的a-羟烷基化(aldol缩合)178
2.不饱和烃的a-烃烷基化反应(Prins反应)185
3.芳醛的a-羟烷基化反应(安息香缩合)187
4.有机金属化合物的a-羟烷基化188
二、a-卤烷基化反应(Blanc反应)193
三、a-氨烷基化反应194
1.Mannich反应194
2.Pictet-Spengler反应198
3.Strecker反应199
第二节 β-羟烷基、β-羰烷基化反应201
一、β-羟烷基化反应201
1.芳烃的β-羟烷基化201
2.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β-羟烷基化201
3.有机金属化合物的β-羟烷基化202
二、β-羰烷基化反应202
1.Michael反应202
2.有机金属化合物的β-羰烷基化204
第三节 亚甲基化反应207
一、羰基烯化反应(Wittig反应)207
二、羰基a-位亚甲基化213
1.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亚甲基化反应(Knoevennagel反应)213
2.Stobbe反应216
3.Perkin反应217
4.Erlenmeyer-Plochl反应218
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亚甲基化219
第四节 a,β-环氧烷基化反应(Darzens缩合)220
第五节 环加成反应222
一、Diels-Alder反应223
1.反应物活性223
2.反应机理224
3.立体化学224
4.应用226
二、1,3-偶极环加成反应227
三、烯烃的环加成229
四、碳烯及氮烯对不饱和键的环加在230
主要参考书232
参考文献232
第五章 重排反应236
第一节 从碳原子到碳原子的重排237
一、Wagner-Meerwein重排237
二、Pinacol重排238
1.四取代邻二叔醇的重排239
2.三取代邻二叔醇重排240
3.羟基位于脂环上的邻二叔醇重排241
4.Semipinacol重排242
三、二苯基乙二酮-二苯基乙醇酸型重排244
四、Favorski重排246
五、Wolff重排和Arndt-Eistert反应248
第二节 从碳原子到杂原子的重排250
一、Beckmann重排250
1.催化剂250
2.溶剂252
3.酮肟的结构253
二、Hofmann重排253
三、Curtius重排256
1.酰氯与叠氮化钠反应及其重排257
2.酯与叠氮化钢或二苯基磷酰叠氮反应及其重排257
3.混酸酐与叠氮化钠反应及其重排257
4.酰肼与亚硝酸反应及其重排258
四、Schmidt反应259
五、Baeyer-Villiger氧化重排260
第三节 从杂原子到碳原子的重排262
一、Stevens重排262
二、Sommelet-Hauser重排264
三、Wittig重排265
第四节 ο键迁移重排267
一、Claisen重排267
1.脂肪族Claisen重排268
2.芳香族Claisen重排270
3.硫代Claisen(thio-Claisen)重排273
4.氨基Claisen(aminoClaisen)重排274
二、Cope重排275
三、Fischer吲哚合成279
主要参考书282
参考文献282
第六章 氧化反应288
第一节 烃类的氧化反应289
一、烷烃的氧化289
1.脂肪族饱和烃的氧化289
2.环烷烃的氧化289
二、苄位烃基的氧化291
1.氧化生成醇和酯291
2.氧化生成醛292
3.氧化形成酮、羧酸293
三、羧基a位活性烃基的氧化295
1.形成a-羟酮295
2.形成1,2-二羰基化合物296
四、烯丙位烃基的氧化297
1.用二氧化硒氧化297
2.用CrO3吡啶配合物(Collins试剂)和铬的其他配合物氧化298
3.用过(氧)酸酯氧化299
4.用二氯氧钒酯路易斯酸氧化300
第二节 醇类的氧化反应301
一、伯、仲醇被氧化成醛、酮301
1.用铬的化合物氧化301
2.用锰化合物氧化304
3.用碳酸银氧化305
4.用二甲基亚砜(DMSO)氧化306
5.其他方法308
二、醇被氧化成羧酸312
三、二元醇的氧化313
1.1,2-二醇的氧化313
2.1,3-二醇的氧化314
3.1,n-二醇的氧化(n≧4)315
第三节 醛、酮的氧化反应315
一、醛的氧化315
二、酮的氧化317
三、a-羟酮的氧化反应318
第四节 含烯键化合物的氧化318
一、烯键环氧化318
1.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环氧化318
2.不与羰基共轭的烯键的环氧化320
二、烯键氧化成1,2-二醇324
1.顺式羟基化324
2.反式羟基化327
三、烯键的断裂氧化328
1.用高锰酸盐氧化328
2.用臭氧氧化分解329
四、Wacker反应330
第五节 芳烃的氧化反应331
一、芳烃的氧化开环331
二、氧化成醌332
1.芳烃氧化醌332
2.由酚、苯胺和芳醚等氧化成醌333
3.由氢醌(包括邻二氢醌)和其衍生物氧化成醌334
三、芳环的酚羟基化334
四、稠芳环与氧的Diels-Alder反应335
第六节 脱氢反应336
一、羰基的a,β-脱氢反应336
1.二氧化硒为脱氢剂336
2.醌类作氢接受体337
3.有机硒作脱氢剂338
二、脱氢芳构化339
1.催化脱氢339
2.DDQ为脱氢剂339
3.氧化剂为脱氢剂339
三、脱氮偶联340
第七节 胺的氧化反应341
一、伯胺的氧化341
二、仲胺的氧化342
三、叔胺的氧化343
第八节 其他氧化反应344
一、卤化物的氧化344
1.DMSO氧化(Kornblum反应)344
2.用氧化胺氧化345
3.其他方法345
二、磺酸酯的氧化346
三、硫醇和硫化物的氧化346
1.硫醇或硫酚的氧化346
2.硫醚的氧化347
主要参考书349
参考文献349
第七章 还原反应354
第一节 还原反应机理354
一、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354
1.基本过程354
2.多相催化氢化反应历程356
3.官能团对多相催化氢化的反应活性357
4.催化转移氢化反应359
二、均相催化氢化反应360
1.均相催化剂360
2.反应历程360
3.应用范围362
三、氢负离子转移还原362
1.金属氢化物为还原剂363
2.硼烷为还原剂364
四、电子转移还原365
第二节 不饱和烃的还原365
一、炔、烯的还原365
1.多相催化氢化365
2.均相催化氢化370
3.硼氢化反应371
二、芳烃的还原373
1.催化氢化法373
2.化学还原法——Birch反应373
第三节 羰基(醛、酮)的还原反应374
一、还原成烃的反应374
1.Clemmensen反应375
2.Wolff-Khkep-黄鸣龙还原反应376
3.金属复氢化物和催化氢化还原377
二、还原成醇的反应378
1.金属复氢化物为还原剂378
2.醇铝为还原剂(Meerwein-Ponndorf-Verley反应)381
3.催化氢化还原382
三、还原胺化反应383
1.羰基的还原胺化反应383
2.Leuckart反应383
四、羰基化合物双分子还原偶联反应384
第四节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385
一、酰卤的还原385
二、酯及酰胺还原386
1.还原成醇386
2.还原成醛387
3.酯有双分子还原偶联反应387
4.酰胺的还原388
三、腈的还原389
四、羧酸及酸酐的还原390
1.化学还原法390
2.电解还原法391
第五节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反应391
一、硝基化合物的还原392
1.活泼金属为还原剂392
2.含硫化合物为还原剂393
3.催化氢化还原394
4.金属氢化物为还原剂395
5.一氧化碳选择性还原395
二、肟和甲胺的还原395
三、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397
1.偶氮化合物的还原397
2.叠氮化合物的还原397
第六节 氢解反应398
一、脱卤氢解398
二、脱苄氢解400
三、开环氢解401
1.环氧键的氢解401
2.碳环的氢解401
四、脱硫氢解401
第七节 不对称还原反应402
一、a-手性醛、酮的不对称还原(Cram规则)404
1.开链模型404
2.环状模型404
3.偶极模型405
二、a-酮酸手性醇酯的不对称还原(Prelog规则)406
三、脂环酮的不对称还原407
1.a-取代环已酮的还原407
2.4-取代环已酮的还原408
3.甾体酮的还原408
四、不对称催化氢化408
1.均相不对称氢化历程410
2.烯键不对称氢化411
3.羰基的不对称氢化411
五、生物还原反应用于不对称合成411
主要参考书412
参考文献412
第八章 合成设计原理416
第一节 合成设计的逻辑学416
一、常用术语416
1.靶分子及其变换416
2.合成子及其等价试剂417
3.逆向切断、逆向连结和逆向重排419
4.逆向官能团互换419
二、合成路线的评价420
1.问题的由来420
2.评价标准420
三、文献方法的应用及发展426
四、合成策略428
1.由原料而定的策略428
2.由化学反应而定的策略429
3.由靶分子或结构多样性而定的策略429
第二节 逆合成分析法429
一、d-、a-合成子及其半反应组合430
1.d-合成子430
2.a-合成子430
3.极性反转430
4.半反应组成431
二、单官能团和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变换433
1.单官能团化合物433
2.1,2-双官能团化合物434
3.1,3-双官能团化合物435
4.1,4-双官能团化合物435
5.1,5-双官能团化合物437
6.1,6-双官能团化合物437
三、脂环和杂环化合物的变换437
1.三元脂环437
2.四元脂环439
3.六元脂环439
4.杂环化合物440
四、简化方法442
1.官能团变换的应用442
2.寻找特殊结构划分444
3.寻找“策略性”键445
4.对称性应用445
5.重排反应的应用446
五、选择性控制447
1.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447
2.立体选择性451
第三节 仿生合成法456
一、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456
1.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456
2.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456
二、仿生合成457
1.模拟酶催化单碳片段转移反应(onecarbon-fragmenttransfer)457
2.模拟代谢途径461
3.模拟活性前体及其混合代谢途径467
第四节 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471
一、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的缘起471
二、计算机中的化学反应知识逆472
三、合成分析的计算机化474
四、目标化合物的析分系统475
五、计算机辅助合成设计的举例475
六、合成树的裁剪策略476
七、结束语477
主要参考书477
参考文献477
附录药物合成反应中常用的缩略语482
重要化学试剂及人名反应索引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