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设计、艺术史学与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设计、艺术史学与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2344213.jpg)
- 杨裕富著 著
- 出版社: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57844015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设计、艺术史学与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零章 绪论1
插图二 围棋仕女图1
插图一 手捧維纳斯头像1
第零章 绪论1
一、为什么要有我们的设计、艺术史学2
二、设计、艺术史学的准备工作2
三、研究方式与写作方式7
四、对本论文与本书的期望9
插图四 传统旗竿柱装饰10
插图三 西洋柱头装饰10
第一章 研究提问、动机与方法11
插图五 台湾街头景观设计11
一、研究的延续性与新课题16
第一章 研究提问,动机与方法16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17
三、名词界说20
图1-1 一般史学与分殊史学24
第一章 研究提法、动机与方法24
第零章 绪论24
四、研究方法与流程29
图1-2 研究流程图30
插图六 门神神话32
插图七 开天劈地神话33
1-1 设计史的规范34
一、神话、史诗与历史34
第二章 文献分析与理论调整34
1-2 设计史的目的37
1-3 设计史的技艺39
第二章 文献分析与理论调整45
图2-1 高木森在《中国绘画思想史》提供的模型45
1-4 从目的与规范出发到设计史学技艺提练51
图2-2 设计史学的技艺51
图2-3 史实、诠释与模型53
二、文献分析54
图2-4 史学技艺的为用54
图2-6 前期研究的(设计)理论建构55
图2-5 前期研究的设计理论四層说55
2-1 一般史学文献分析56
图2-7 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57
图2-8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61
图2-9 史学的转变63
图2-10 神话史诗与历史的模型关系65
图2-11 史学与历史的关系65
2-2 艺术史与设计史学文献分析65
第二章 文献分析与理论调整73
插图八 Alberti作品立面分析73
插图九 传说设计作品立面分析73
图2-12 瓦赛尔的艺术史观点82
图2-13 十九世纪艺术史观点的两大派别83
插图十 维纳斯的誔生86
2-3 史学与设计史学的可能内容87
图2-14 史学与设计史学的可能内容88
插图十一 隆昌企业厨具设计89
图2-15 本研究前期研究中提出的设计理论四層说90
三、理论调整与操作性理论90
图2-16 本研究前期研究中提出的研究理论与操作理论91
图2-17 本期研究的研究理论调整与操作理论调整92
图2-18 设计史学与设计理论的雏型之一95
图2-19 设计史学与设计理论的雏型之二101
图2-20 设计史学与设计理论的雏型之三103
插图十二 黑格尔107
第三章 设计史的特殊性107
插图十三 温克尔曼107
一、器物彰顯:黑格尔美学与温克尔曼艺术学109
第三章 设计史的特殊性109
图3-1 器物彰顯的西方近代精神111
第三章 设计史的特殊性111
1-1 设计史中的“前现代性”112
插图十五 庞帕鐸夫人肖像116
插图十四 聖彼得大教堂116
插图十六 吉歐吉歐的维楚维思斯人118
插图十八 柯比意的模矩人119
插图十七 吉歐康朶的维楚维斯人119
插图十九 达文西的維楚維斯人120
图3-2 柏拉图建构的心灵理念模型121
图3-3 亚里斯多德创建的物理形上模型122
图3-4 艺术与设计上“前现代性”加温的途径129
1-2 黑格尔美学与历史主义及其影响130
图3-5 黑格尔哲学封现代建筑与设计影响的渊源131
图3-6 人文学科上历史模型的作用134
图3-7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模型之一135
图3-8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模型之二136
图3-9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模型之三138
图3-10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模型之四140
图3-11 西方艺术史的撰写體的演变141
1-3 温克尔曼的艺术学与典范论141
图3-12 十九世艺术史写作的经验派与形上派143
插图廿 喬特别莊(chateau,mainsons)147
1-4 “前现代”未尽之志?150
图3-13 唯心论设计史观裡模型的承传与转化151
图3-15 波克哈特的假设模型153
图3-14 温克尔曼的假设模型153
图3-16 乌福林的假设模型154
图3-17 法蓝柯的假设模型154
插图廿一 布杂学院传统的经典—造形平面立面组合术155
插图廿二 梵谷画作星夜156
插图廿三 AGE的电茶壶157
插图廿四 福特T型车157
插图廿五 汽车的演进157
二、设计史中艺术史与建筑史的成份158
2-1 设计史艺术史的成份159
插图廿六 吉码霍塔的巴黎地铁站出口设计160
插图廿七 美术与工艺运动时的椅子设计161
2-2 设计史中建筑史的成份161
2-3 混合与新的成份162
插图廿八 十九世纪中葉起的万国博览会162
插图廿九 柯比意的机能椅163
插图卅一 香水广告164
插图卅 酒品广告164
三、 分科设计计史的特殊性165
插图卅二 胸针设计165
图3-18 史学、专业史学与专业间的关系166
3-1 从典范分析走向目的分析169
图3-19 以设计专业任务为出发点的设计史诠释模型172
3-2 空间设计史的诠释模型173
图3-20 依任务观推演的空间设计史的诠释模型175
3-3 工业设计史的诠释模型175
图3-21 依任务观推演的工业设计史的诠释模型177
3-4 视觉传达设计史、视觉艺术史的诠释模型177
图3-22 视觉设计史、视觉艺术史的诠释模型179
3-5 设计史诠释模型的精致化与应用180
四、小结183
第四章 从评论、史论、史作到理论松动190
插图卅三 我国参展ICSID190
插图卅四 我国主办ICSID190
第四章 从评论、史论、史作到理论松动191
一、设计理论与我们的设计潮浪191
1-1 现代、後现代与台湾192
1-2 设计学界对现代主义的拥抱与異议193
插图卅五 整修后的板桥林家花园200
1-3 设计业界对现代主义的拥抱与異议202
1-4 台湾设计业界的后现代状况203
插图卅六 司迪麦CF广告之一205
插图卅八 司迪麦CF广告之三205
插图卅九 司迪麦CF广告之四205
插图卅七 司迪麦CF广告之二205
插图四十 裕隆飞羚101207
插图四三 肯尼士網球拍208
插图四二 电脑产品208
插图四一 比赛用脚踏车208
插图四五 精致文具209
插图四四 燦坤咖啡壶209
1-5 台湾设计界的后现代类型211
二、 史论的任务与设计文化的转向215
2-1 设计论述转向:分析哲学与人文哲学的对话216
2-2 设计方法论的转向:方法与方法论的对话218
2-3 设计文化一元论的转向:设计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的对话219
2-4 设计多元论述之一:设计本體论的多元性展开220
2-5 设计多元论述之二:设计文化中本土论的多元展开221
2-6 设计多元论述之三:设计功能中人性论的多元展开222
插图四六 桌椅223
2-8 小结224
三、 设计史学的调整224
2-7 设计论域与设计任务224
3-1、 台湾的现代与后现代所属何来?225
3-2、 建构设计理论从建构设计史出发226
3-3、 建构我族设计史与设计技术发展史的差異226
第五章 传统工匠案例调查研究234
一、传统工匠的设计史学价值234
二、大木作案例235
2-1 斗六吴宅236
第五章 传统工匠案例调查研究237
插图四七 斗六吴宅平面237
插图四八 斗六吴宅歇山重簷大门立面238
插图四九 斗六吴宅正厅立面238
插图五十 斗六吴宅红砖洋楼239
插图五一 鹿港地藏王廟正面241
2-2 鹿港地藏王廟241
插图五二 鹿港地藏王廟等角透视图242
插图五三 鹿港地藏王廟正立面244
2-3 大木作传统工匠小结244
三、小木作案例245
3-1 神桌245
插图五四 神桌246
3-2 神龛248
插图五五 神龛249
3-3 竹家具250
插图五六 竹家具251
3-4 交趾陶254
插图五七 交趾陶255
3-5 小木作传统工匠小结258
4-1 锡器259
四、工艺案例259
4-2 蛇窝263
4-3 螺溪石砚267
插图五八 西螺砚石268
4-4 鹿港香270
4-5 一般传统工匠小结273
第六章 结论276
一、研究案设定目标达成的检讨276
1-1 本研究原先设定的目标276
1-2 针对研究目标的成果276
二、 研究技术与设计资源的检讨278
4-1 设计史学设计理论雏型279
三、 其他检讨279
四、 设计史学基的改造与补充工279
图6-1 理论一:设计史学与设计理论雏型281
第六章 结论281
第五章 传统工匠案例调查研究281
第四章 从评论、史论、史作到理论松动281
4-2 近、现代西方设计理论的演变281
图6-2 近代西方设计理论的演变283
4-3 设计研究进路的多元性283
4-4 设计理的多元性与域形成285
第六章 结论286
参考文献286
4-5 任务、目的取向的设计史诠释模型287
图6-3 理论二:空间设计史的诠释模型288
4-6 设计史、艺术史诠释模型与理论的应用288
图6-5 理论四:视学设计史、视学艺术史的诠释模型290
图6-4 理论三:工业设计史的诠释模型290
参考文献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