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合作金融经营与监管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合作金融经营与监管实务
  • 何成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ISBN:780636455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992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10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合作金融经营与监管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合作金融经营管理1

第一章 合作金融概述1

一 合作金融概述1

合作制的概念1

合作制与股份制的区别2

合作社及其特点2

合作金融的概念3

合作金融的起源与历史发展4

合作金融与股份金融的区别5

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区别6

合作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区别7

二 合作金融的性质和特点7

合作金融的性质7

合作金融的特点8

合作金融的类型8

三 合作金融的地位、职能及作用9

合作金融的地位9

合作金融的职能9

合作金融的作用10

国际合作联盟组织与国际合作制原则11

罗虚代尔原则11

四 合作金融原则11

国际合作社原则12

国际合作制原则12

合作金融原则13

五 合作经济与合作金融思想14

人类合作思想类型及其主要内容14

合作金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6

毛泽东的合作经济思想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合作金融思想17

合作金融在我国的历史发展19

建国后合作金融的发展变化19

一 合作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变化19

第二章 我国合作金融组织管理制度19

社会主义合作金融的地位和作用21

二 农村信用社组织管理制度23

农村信用社社员23

农村信用社的股金与股权设置23

农村信用社组织机构24

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管理25

农村信用社财务会计管理25

农村信用社的接管与终止25

普及信用社26

三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26

试办信用社26

合作化高潮中的农村信用社27

“大跃进”时期的农村信用社28

文革时期”的农村信用社29

我国农村信用社曲折变化的根源30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信用社30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整顿规范31

四 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33

建立县级联社的客观必然性33

县级联社的发展变化33

县级联社的职能34

县级联社的性质34

县联社的组织管理制度35

县级联社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工作重点37

五 农村信用社市(地)联社和行业协会40

建立市(地)联社的必要性40

市(地)联社的性质、宗旨和职责40

市(地)联社的股金和股权的设置41

市(地)联社组织机构41

组建市(地)联社必须遵循的原则42

城市信用社发展概况43

信用合作协会及其职能43

六 城市信用社及其组织管理制度43

城市信用社组织管理制度44

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组织管理制度47

七 民间合作金融组织49

民间合作金融组织的类型49

管理民间合作金融的对策50

附录52

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范本)52

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章程(范本)56

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级联合社示范章程61

第三章 规范管理66

一 改革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66

对合作制原则的几种思想认识66

全面、正确地理解合作制的本质特征66

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和定位农村信用社的必要性67

“重新规范”信用社和“恢复三性”69

“重新规范”与改革整顿规范的关系70

改革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的紧迫性71

正确认识合作制与商业化经营的关系72

按合作制原则改革整顿规范的现实可行性72

改革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73

改革整顿规范中衡量是否坚持合作制原则的标准73

改革整顿规范的主要政策和措施74

改革整顿规范的方法步骤76

规范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关系77

改革整顿规范工作中需要搞好的“四个结合”78

改革整顿规范中扎实开展各阶段工作的要求79

改革整顿规范中的宣传动员80

清产核资的主要任务和组织管理81

清产核资工作的具体内容82

农村信用社分类标准83

净资产的计算84

整改的主要内容与要求85

减员增效的实施86

整改中信用社机构撤并操作规程86

规范阶段的工作内容与要求87

规范股本金的内容与做法88

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的操作90

规范财务管理与分配的具体问题92

改革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验收及其主要内容94

整顿的主要内容96

二 整顿城市信用社96

整顿的必要性96

清产核资的目的、范围、内容98

清产核资的要求98

资产的清查99

负债的清查102

所有者权益的清查102

固定资产评估103

净资产折股103

清产核资后分类处理原则104

清产核资结果的检查或确认104

三 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105

清理整顿的必要性105

清理整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05

清理整顿的主要原则105

清理整顿的主要措施105

清理整顿的政策规定106

清理整顿期间对农信社的风险防范措施107

清产核资的内容107

清理整顿基金会验收原则及依据108

“收购”资不抵债基金会的农户借款条件、手续108

基金会风险处置原则108

基金会申报和验收的操作程序109

验收的内容109

并入的审批和工作交接110

接收的资金和账务划转程序112

第四章 资本管理113

一 合作金融的资本及其构成113

合作金融资本的含义113

合作金融资本的作用113

股金的性质和种类114

合作金融资本的构成114

二 股金与股权114

股金分红115

股金管理115

股权115

股权设置116

三 合作金融资本金适度量的确定117

合作金融资本金适度量的确定117

合作金融资本金适度量确定的基本方法118

合作金融资本的筹集119

影响资本需要量的因素119

第五章 信贷资产及其他资产管理121

一 信贷资产管理121

信用社的贷款特点121

信用社贷款的政策122

贷款管理原则123

信用社贷款的对象124

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重点125

信用社的贷款条件126

信用社贷款的方式及特征127

信用社贷款的分类127

信用社贷款的具体投向129

信贷管理制度133

贷款的申请与受理136

贷款的调查137

贷款的审批138

贷款的发放140

小额信用贷款及其管理141

保证贷款及发放程序142

抵押贷款及发放程序142

质押贷款及发放程序143

借款合同的内容与签订144

贷后管理146

信用分析150

信用分析的程序与方法150

信用分析的内容150

贷款项目评估158

信用等级评定164

贷款风险的涵义167

贷款风险的特征168

贷款风险的分类方法168

贷款风险分类169

贷款风险分类的意义170

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及相关要素170

贷款风险分类法的比较174

贷款风险量化管理175

贷款风险管理系统178

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179

贷款风险预警180

贷款风险补偿181

贷款质量评价与不良贷款监管182

现金资产的主要内容185

现金资产185

二 现金资产管理185

现金资产管理186

现金资产需求量的测算与控制187

可用资金的测算189

三 投资资产管理190

投资资产190

投资目的和特点190

投资收益与风险191

投资策略192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194

附录194

贷款通则196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205

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208

第六章 负债管理212

一 单位存款管理212

单位存款的性质与特点212

单位存款账户的种类213

单位存款账户的开立213

单位存款账户的管理213

单位存款的组织管理214

单位存款组织的途径215

单位存款管理的内容216

单位存款的检查217

单位存款的评价217

二 储蓄存款管理218

储蓄存款的政策原则218

储蓄存款的作用220

储蓄存款的组织管理221

影响储蓄存款变化的因素221

储蓄存款的检查与评价223

三 其它负债管理226

系统内调剂资金226

向中央银行借款226

同业借款227

其它负债的检查与评价227

附录229

储蓄管理条例229

信托233

信托存款233

一 信托业务233

第七章 中介业务管理233

委托贷款234

信托投资236

二 租赁业务238

租赁238

租赁业务的种类238

租赁业务的原则239

租赁业务的程序239

租赁业务项目管理241

代理收付款242

代理业务242

三 代理业务242

代理清理债权、债务243

代理资产保管243

四 信息咨询业务246

咨询业务的主要任务246

咨询业务的种类247

咨询业务的处理程序247

第八章 会计管理249

一 基本规定249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49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249

信用社会计核算的对象250

会计核算必须达到的要求251

会计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规定251

会计劳动组织251

机构变动的会计工作交接251

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251

会计人员的配备252

会计人员的培训252

会计工作与会计人员的交接252

会计人员的权限252

会计人员的职责252

二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253

会计科目253

农村信用社会计记账方法258

农村信用社会计凭证259

农村信用社账务组织与账务处理263

三 资产业务的核算268

贷款科目分类268

信用贷款的核算269

担保贷款的核算271

抵押贷款的核算272

质押贷款的核算273

票据贴现的核算274

抵贷资产的核算276

贷款呆账准备与坏账准备的核算278

固定资产的标准280

固定资产的分类280

信用社购建固定资产的原则和计价原则281

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281

固定资产折旧283

固定资产修理费的核算285

固定资产管理286

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286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287

无形资产287

无形资产的计价288

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288

无形资产的摊销288

递延资产的核算288

租赁289

证券投资290

代理业务的核算294

入股联社资金的核算295

其它应收款的核算295

应收利息的核算295

四 负债业务的核算296

单位存款账户开设与管理296

单位活期存款业务的核算298

单位定期存款业务的核算299

活期储蓄存款的核算300

定期储蓄存款的核算301

存单存折及印鉴的挂失处理303

储蓄存款异地托收业务的核算304

单位存款查询、冻结、扣划和储蓄存款的过户、查询、停止支付、没收的核算办法305

代扣代缴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306

应解汇款的核算308

发行金融债券的核算308

应付工资的核算309

应付福利费的核算309

应付利润的核算310

应交税金的核算310

应付利息的核算311

其他应付款的核算311

管理部门统筹资金的核算311

支付结算概述312

五 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312

票据313

支票的核算313

银行汇票的核算316

商业汇票的核算320

信用卡324

信用卡的基本规定324

信用卡付款的核算324

汇兑的核算325

托收承付的核算328

委托收款的核算331

六 金融机构往来的核算332

与人民银行往来的核算332

全国特约汇兑往来的核算335

同业往来341

同城票据交换的核算342

行社资金拆借的核算343

县辖联行往来的核算343

社辖往来的核算346

七 利息计算351

利息计算的概述351

利息计算的操作353

八 现金出纳业务的核算与管理359

现金收付业务的核算359

现金库存的管理363

库房管理363

库款调拨的核算364

票币整点、兑换与假币识别365

九 损益类的核算368

营业收入的分类368

营业收入的核算369

营业成本的分类371

营业收入的管理371

营业成本的核算374

营业成本的管理377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377

投资收益的核算379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379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80

利润及所得税的核算380

十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382

实收资本的核算382

未分配利润的核算384

资本公积的核算384

盈余公积的核算384

十一 月结、年度决算及报表386

月结386

年度决算386

报表的编制390

十二 印、押、证及会计档案的管理393

印章、密押的管理393

有价单证的管理394

会计档案的管理395

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395

十三 电子计算机的核算与管理398

信用社会计工作电算化的意义398

电算化信用社会计系统的设计398

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方法401

信用社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定403

十四 会计检查与会计分析404

会计检查404

会计分析406

附录412

农村信用合作社会计基本制度412

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说明428

农村信用合作社出纳制度444

银行账户管理办法447

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450

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453

第九章 资产负债管理456

一 资产负债管理概述456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456

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457

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462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463

巴塞尔协议及其产生的背景467

二 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467

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468

《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473

我国银行业执行《巴塞尔协议》的有效措施474

巴塞尔委员会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及其影响475

三 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477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概念和特征477

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应遵循的原则477

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意义477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关指标478

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操作478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会计科目的对应483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的考核483

四 城市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484

城市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484

五 合作金融机构应认真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488

信用社应认真做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488

附录496

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496

关于修改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的通知504

城市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508

第二篇 合作金融监督管理512

第十章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综述512

一 中央银行监管职能的产生、发展和必要性512

金融监管涵义512

金融监管的目的513

金融监管在一国金融体系中所处的地位513

金融监管职能的产生和初期发展514

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515

国际金融全球化使金融监督管理面临新的挑战515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体制516

二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体制、目标和原则516

中央银行监管的目标517

形成不同金融监管模式的原因分析517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原则518

三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方法与内容519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一般方法519

中央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的具体方法与内容520

四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概述52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职能的产生与发展52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体制524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524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目标、原则525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对象和内容525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完善和强化528

第十一章 合作金融机构监管概述530

一 合作金融监管的特殊性与监管原则530

合作金融机构的特殊性530

人民银行对合作金融机构监管的特点531

合作金融机构监管的基本原则532

合作金融监管的对象535

二 合作金融监管的对象与主要内容535

合作金融监管的内容536

合作金融监管的方式与程序539

合作金融机构监管中应把握的重点540

三 合作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与职责541

合作金融监管体系541

合作金融监管职责541

四 合作金融监管责任制543

监管责任制的落实543

分支行监管人员监管职责544

重大问题的处理545

重大风险快速上报制度545

合作金融监管工作纪律546

对合作金融监管人员履行职责的监督546

责任制的考核547

违规处理549

五 建立和完善合作金融监管工作体系的基本思路549

建立和完善合作金融监管工作体系的基本思路549

附录552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责任制(暂行)552

一 合作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监管563

合作金融机构设立监管的必要性563

第十二章 市场准入与退出监管563

合作金融机构设立的原则564

合作金融机构设立的条件564

设立合作金融机构的审批权限565

设立农村信用社审批程序与报送的材料566

设立农村信用社非法人机构的审批程序与报送的材料567

筹建市(地)联社需报送的材料及内容567

设立城市信用社审批程序569

合作金融机构设立审查的内容和方法569

合作金融机构的违规处理570

合作金融机构设立的批复与发证570

二 任职资格审查571

任职资格审查的内容、范围571

任职条件571

任职前审查572

任职期间管理573

农村信用合作社县联社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的考核管理574

离任稽核管理575

许可证管理的权限578

许可证内部管理的内容578

三 合作金融机构许可证管理578

发证与换证579

许可证需载明的内容579

机构编码580

许可证的公告581

许可证的丢失与违规处理582

四 合作金融机构的变更582

合作金融机构的变更582

机构变更的审批582

合作金融机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构成内容583

五 合作金融机构档案管理583

六 市场退出监管586

市场退出586

市场退出的方式587

市场退出的对象587

农村信用社机构合并的处理588

接管588

附录589

农村信用合作社机构管理暂行办法589

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管理试行办法595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599

一 监管方法类型602

合作金融监管方法分类602

第十三章 营运监管602

二 非现场监管603

非现场监管及其任务603

非现场监管的基本内容603

非现场监管报表资料的收集604

非现场监管报表资料的整理分析及处置605

《农村信用合作社监管报告》的编制613

监管报告的撰写625

非现场监管微机处理系统及其应用625

现场检查的概念632

三 现场检查632

现场检查的内容633

现场检查的方法634

现场检查程序635

四 日常检查与年检639

日常检查及其内容639

年度检查的主要特点和作用639

年检基本要求640

年检内容641

年检程序641

年检验收标准641

年检处罚643

年检处理643

年检报告与公告644

附录645

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基本工作程序645

农村信用合作社年检暂行办法647

第十四章 内控机制监管651

一 合作金融内控建设的必要性651

合作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51

合作金融机构内控管理现状和加强内部控制的紧迫性652

内部控制的目标654

内部控制的原则654

内部控制的定义654

二 内部控制概述654

内部控制的内容及基本要求655

内部控制的特征656

内部控制的种类656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原则、标准及机构656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657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方法及步骤657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工作底稿与报告658

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659

三 管理控制659

管理控制的检查与评价660

四 资产负债管理控制663

资产负债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663

资产负债管理控制的检查与评价663

五 信贷控制665

信贷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665

信贷控制的检查与评价667

会计出纳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673

会计出纳控制的检查与评价673

六 会计出纳控制673

七 储蓄业务控制680

储蓄业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680

储蓄业务控制的检查与评价681

八 计算机管理与计算机业务控制685

计算机管理与计算机业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685

计算机管理与计算机业务控制的检查与评价685

九 安全保卫控制687

安全保卫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687

安全保卫控制检查与评价687

内部稽核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689

十 内部稽核控制689

内部稽核控制的检查与评价690

附录695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695

第十五章 高风险机构监管701

一 金融风险概述701

金融风险的含义701

金融风险的类型702

二 金融风险的特征703

金融风险的一般性特征703

农村信用社风险表现及其成因704

我国金融风险的特征704

三 合作金融机构风险、成因及分类处置704

城市信用合作社的风险特征及其成因705

农村信用社风险分类指导和处置措施707

四 高风险机构监管709

高风险机构的界定709

高风险机构的分类710

高风险机构的判断710

高风险机构的风险预警与监控712

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措施712

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处置原则714

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的组织领导716

对高风险机构风险的处置措施717

五 紧急救助和接管717

紧急救助及其程序717

接管718

附录719

防范和处置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暂行办法719

第十六章 合作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723

一 合作金融监管的法律环境723

合作金融监管的内部法律环境723

依法进行合作金融监管724

合作金融监管的外部法律环境724

二 行政处罚的实施725

实施行政处罚的主要法律依据725

实施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726

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726

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728

行政处罚的执行729

三 听证的组织和实施729

听证的范围和内容729

听证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730

听证的机构和参加人730

听证的基本程序730

四 行政复议的组织和实施731

行政复议范围731

复议管辖732

复议机构与参加人732

复议程序733

送达734

复议决定书的效力735

复议中应当注意的问题735

市场退出的主要形式736

五 合作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问题736

市场退出的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738

市场退出中的具体法律问题与解决739

六 金融机构违规行为处罚一览表742

金融机构违规行为处罚一览表742

附录7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791

行政复议条例797

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803

关于对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责任人的行政处分规定807

关于对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违反金融规章制度行为处理的暂行规定809

第十七章 国外合作金融管理与监督811

国外合作金融体系的基本特点811

国外合作金融管理体制811

国外合作金融的监管和风险管理体系813

国外合作金融资金组织管理813

国外合作金融资金运用管理815

国外合作金融股金管理816

国外合作金融商业化管理818

国外合作金融民主管理819

国外合作金融利率管理819

国外合作金融监督管理820

国外合作金融政府管理821

国外经验对我国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启示822

附录823

关于史纪良副行长赴北美考察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823

附录一:综合法规、制度8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8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835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8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85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86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8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总则与借款合同)8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金融犯罪条款)878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884

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888

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管理规定894

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管理规定(暂行)899

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办法904

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管理办法913

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919

支付结算办法923

票据管理实施办法950

附录二:何成玉文章节选953

按合作制与原则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953

内蒙古地区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实践及引发的思考956

按合作制原则改革整顿规范管理农信社实践引发的再思考962

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967

坚持合作制原则 明确发展方向 全面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整顿和规范工作968

在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辖区改革整顿规范管理农村信用社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975

坚定不移地按合作制原则改革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981

明确方向 坚定信心 狠抓落实 坚持按合作制原则改革整顿规范管理农村信用社9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