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2336085.jpg)
- 程水源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487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质量1
一、环境1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
二、环境质量3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发展7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7
二、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概况8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识别10
一、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10
三、环境评价的作用10
二、环境影响识别方法12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18
第一节 环境标准体系18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8
二、环境标准体系19
三、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20
四、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22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25
一、污染源概述25
二、污染源调查26
三、污染源评价30
第三节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调查32
一、自然环境调查32
二、社会环境调查33
第四节 工程分析33
一、概述33
二、工程分析方法38
三、相关性原则41
五、动态性原则41
四、主导性原则41
一、目的性原则41
二、整体性原则41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41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41
六、随机性原则42
七、参与性原则42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42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步骤42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确定42
三、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43
四、环境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44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44
六、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48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48
一、环境影响因素预测方法48
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51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60
第一节 大气环境污染与扩散60
一、大气环境污染60
二、大气扩散过程62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66
一、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66
二、烟云有效高度的估算71
三、σy,σz的确定方法及点源污染物环境浓度估算76
四、非点源污染物环境浓度估算模式82
五、特殊情况下污染物环境浓度估算模式87
六、长期浓度和日均浓度扩散模式93
第三节 多维多箱模型95
一、多维多箱模型95
二、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几种确定方法96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98
第五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102
第一节 水体污染与自净102
一、地表水资源102
二、水体污染103
三、水体自净107
四、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109
五、水温变化过程110
一、河流和河口水质模型111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预测模型111
二、湖泊(水库)水质数学模型116
三、水质模型的标定119
第三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122
一、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122
二、工程分析、环境调查和水质现状评价124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127
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29
第四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31
一、地下水基础知识131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35
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35
四、地下水水质污染预测136
第六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39
第一节 噪声的物理特性与评价量139
一、环境噪声和噪声源139
二、声音度量的基本知识139
三、噪声的基本评价量140
第二节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144
一、环境噪声现状监测144
二、环境噪声现状评价145
一、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146
第三节 噪声的衰减与计算146
二、噪声被空气吸收的哀减147
三、声屏障引起的衰减147
四、附加衰减148
五、阻挡物的反射效应148
第四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49
一、评价目的与程序149
二、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内容149
三、环境噪声影响预测151
四、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54
第一节 概述156
一、土壤的组成156
第七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56
二、土壤的主要特征157
三、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158
第二节 土壤环境影响识别159
第三节 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160
一、现状调查160
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61
二、土壤环境容量168
第四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168
一、土壤污染物残留量预测168
三、土壤退化预测169
第八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73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73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173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174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和范围176
四、生态环境影响识别177
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79
第二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79
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79
第三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81
一、生态环境预测内容181
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81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85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86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主要内容186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点186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89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189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89
第九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89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190
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90
五、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191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192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92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192
一、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193
第三节 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93
二、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196
第四节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196
一、环境容量的概念196
二、环境容量的类型197
三、大气环境容量总量确定的方法198
四、水环境容量总量确定的方法200
第五节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及优化技术202
一、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和分类202
二、技术路线203
三、区域发展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分析204
第六节 开发区土地利用及生态评价205
一、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205
二、开发区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207
第十章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213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213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213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点213
参考文献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