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文明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文明论
  • 虞崇胜著(武汉大学)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3721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中国治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文明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文明及其与政治的关系1

一、“文明”概念的起源1

(一)“文明”概念在西方1

(二)“文明”概念在中国5

二、形形色色的文明理论10

(一)18、19世纪的主要文明理论10

(二)20世纪的主要文明理论32

三、文明的科学涵义46

(一)众说纷纭的文明定义46

(二)文明的科学涵义50

四、政治与文明的亲缘关系60

(一)政治起源于对文明的企盼61

(二)政治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重要标志68

(三)政治的词义内涵着文明71

(四)政治的目的是追求文明的生活73

(五)政治文明建设是一种兴利除弊的工程77

第二章 政治文明的概念及其内涵80

一、“政治文明”概念的历史考察80

(一)马克思主义者所论及的政治文明80

(二)西方学者所论及的政治文明85

二、“政治文明”概念在中国的提出过程88

(一)理论界对政治文明的最初探讨88

(二)自然科学家和法学家对政治文明的关注92

(三)政治学家对政治文明的初步研究96

(四)中央领导层对政治文明的重视103

(一)对政治文明涵义的不同解释110

三、政治文明的科学内涵110

(二)对政治文明涵义的简要辨析113

(三)政治文明的科学涵义120

(四)政治文明在文明整体中的地位123

第三章 政治文明的结构体系140

一、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140

(一)政治文明是一个系统140

(二)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143

(三)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144

(四)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147

二、政治意识文明的结构体系149

(一)文明的政治意识形态150

(二)文明的政治心理154

(三)文明的政治思想157

(四)文明的政治道德160

(五)政治意识文明之魂——“有容”164

三、政治制度文明的结构体系167

(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功能168

(二)政治制度文明的内在结构174

(三)政治制度文明之魂——“有衡”178

四、政治行为文明的结构体系185

(一)政治过程与政治行为185

(二)政治行为的具体形式188

(三)政治行为文明之魂——“有序”197

第四章 政治文明的基本特性210

一、政治文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10

(一)政治文明是有国别的210

(二)政治文明是无国界的212

(三)政治文明是可以借鉴的215

(四)政治文明的借鉴具有特殊性218

(一)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文明具有阶级性222

二、政治文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性222

(二)在任何社会里政治文明都带有社会性224

三、政治文明的进步性和时代性232

(一)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232

(二)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的特点237

第五章 政治文明主体建设241

一、政治文明主体的基本含义241

(一)政治文明主体:政治文明的建设者和承载者241

(二)政治文明主体的类别243

二、人的政治性和政治主体性辨析243

(一)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与政治的关系244

(二)政治主体:现实政治关系中的人248

(一)自主自治的社会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253

三、政治文明主体建设的重要意义253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政治文明的最高境界260

四、加强政治文明主体建设263

(一)政治生活与政治管理的合理界分263

(二)大力推进政治管理的专业化268

(三)提高公民素质,营造公民社会283

第六章 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295

一、确立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依据295

(一)政治文明建设的一般目标295

(二)确立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依据303

二、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308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310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14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就320

(一)加强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22

(二)加强和完善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23

(三)加强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地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24

(四)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325

(五)人权状况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和发展327

(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立起来328

四、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331

(一)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体目标的确定过程331

(二)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体目标的内容333

第七章 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道路338

一、政治文明建设: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优选之路339

(一)问题的提出:四种不同的优选之路339

(二)发展是硬道理:政治改革的战略取向341

(三)由政治革命到政治建设:政治发展的必经之路343

(四)创新带动改革:政治发展的战略重心347

(五)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开创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优选之路350

二、“立字当头,破在其中”: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取向354

(一)“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并非政治发展的普遍规律354

(二)“立字当头,破在其中”:中国政治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358

(三)“破字当头”与“立字当头”: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战略取向361

三、由政府推进到社会自主: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363

(一)机遇与挑战:环境与条件364

(二)无可选择的选择:政府推进的必要性368

(三)过渡性的措施:政府推进型的局限性374

(四)走必由之路:由政府推进到社会自主379

主要参考文献387

后记401

补记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