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
  • 赵家祥,丰子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1122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研究东方社会问题的理论基础1

第一章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3

一、 社会形态的划分3

二、 社会形态的演进9

三、 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与道路15

四、 社会转型与社会形态的转变19

第二章 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22

一、 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及其根源22

二、 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及其内在联系29

三、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基础34

四、 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40

第三章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44

一、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44

二、 “世界历史”思想的革命变革57

三、 有关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64

四、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意义71

一、 社会进步观的革命变革84

第四章 社会进步及其评价尺度84

二、 评价社会进步的尺度90

三、 社会进步与代价97

第二编 “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历史地位104

第五章 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方法论104

一、 历史的回顾104

二、 方法论原则106

第六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历史演变110

一、 1953年以前的时期110

二、 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121

三、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134

四、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140

第七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西方古代社会历史比较149

一、 东西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不同特点149

二、 东西方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的典型性154

三、 关于日耳曼人向封建社会的直接过渡174

第八章 实现“跨越”的历史环境和前提条件189

一、 俄国公社的性质、发展前途及实现“跨越”的历史条件189

第三编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再探讨189

二、 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196

第九章 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早年思想与晚年思想的比较204

一、 马克国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两种思路205

二、 西欧无产阶段革命的胜利是落后国家实现“跨越”的先决条件210

三、 马克思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的异同215

第十章 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224

一、 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的基本观点及其与马克思观点的一致性224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俄国公社问题上观点的差别233

第十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的“跨越”思想的关系239

一、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歧的关键239

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是对马克思“跨越”设想的“证实”241

三、 “二重性社会形态”与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对马克思“跨越”思想的“证实”243

第十二章 一般历史哲学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247

一、 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及其适用范围247

二、 马克思对待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科学态度251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260

第十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260

第四编 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260

二、 未来社会的阶段划分263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268

第十四章 列宁、斯大林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286

一、 列宁关于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287

二、 列宁关于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289

三、 斯大林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296

一、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303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特征303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14

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320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328

第十六章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献331

一、 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331

二、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特点和优点334

三、 从多角度、多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336

四、 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的具体实现形式343

五、 社会主义要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