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公共支出实证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公共支出实证分析
  • 王雍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2134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公共支出实证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支出分析的基本问题1

1.1 关注公共支出的理由1

1.1.1 政策分析的重要一环1

1.1.2 对纳税人负责3

1.1.3 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5

1.1.4 村务公开的公共财政含义6

1.1.5 政府职能的转换10

1.1.6 财政管理重心应转向支出管理11

1.2 公共支出的经济功能12

1.2.1 宏观经济稳定12

1.2.2 资源配置15

1.2.3 再分配16

1.3.1 总量分析17

1.3 支出分析的主题17

1.3.2 结构分析18

1.3.3 效益分析20

2 公共支出规模与增长22

2.1 公共支出含义与范围22

2.1.1 比重过低之谜22

2.1.2 预算内公共支出24

2.1.3 预算外公共支出25

2.1.4 国有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26

2.1.5 村的准财政活动26

2.1.6 代替公共支出的政府管制27

2.1.7 中央银行的准财政活动28

2.1.8 隐匿的公共支出28

2.2.1 预算内支出占GDP比重持续下降29

2.2 公共支出占GDP比重29

2.2.2 考虑部分准财政活动的支出比重30

2.2.3 支出比重的其他估算32

2.3 支出增长概况33

2.3.1 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33

2.3.2 价格变动对公共支出的影响36

3 对支出增长的初步解释41

3.1 公众需求与支出增长41

3.1.1 中国的瓦格纳定律41

3.1.2 公民高于国家41

3.1.3 公共产品的需求弹性42

3.1.4 消费模式与公共服务需求44

3.1.5 公众拉动观点的解释力45

3.2.1 国家统治公民48

3.2 官僚拉动与支出增长48

3.2.2 官僚机构的行为模式49

3.2.3 官僚拉动与公共部门膨胀50

4 支出行为与宏观经济稳定(上)54

4.1 财政周期与经济周期54

4.1.1 三种类型的财政周期54

4.1.2 时间跨度相当接近57

4.1.3 财政周期的振幅远高于经济周期57

4.2 财政周期的恶化效应58

4.2.1 景气循环的指示器58

4.2.2 恶化效应的证据59

4.2.3 考虑预算外资金63

4.3.1 经济周期与财政周期的恶性循环64

4.3 经济周期对财政收支的影响64

4.3.2 自动变化与政策变化的分离66

4.3.3 财政收支系统的敏感度67

4.3.4 收支弹性的估算方法69

4.4 景气循环中的财政决策行为71

4.4.1 中央财政决策偏离周期平衡规则71

4.4.2 年度平衡约束下的地方财政决策73

4.4.3 “浮财”与“酒徒行为”75

4.4.5 支出行为与宏观经济稳定(下)78

5.1 地方财政收支的宏观经济效应78

5.1.1 对辖区稳定政策传统观点的挑战78

5.1.2 关于辖区间流动性81

5.1.3 宏观经济问题的区域性82

5.1.4 地方财政相对规模与宏观经济效应84

5.1.5 地方财政赤字85

5.2 辖区财政稳定政策87

5.2.1 从1998年看中央稳定政策的难题87

5.2.2 债务财政难以为继90

5.2.3 反周期的政府间转移支付体制92

5.2.4 地方调节税率93

5.2.5 建立财政稳定基金95

5.2.6 中央须有能力控制总量97

6 支出增长与体制波动99

6.1 体制性波动99

6.1.1 支出增长的超前与滞后99

6.1.2 超常规波动的六个特征102

6.1.3 历次财政改革的收支效应105

6.1.4 体制变化中的恶化效应112

6.2 制度外的自由裁量权113

6.2.1 财政体制对财政决策的影响113

6.2.2 体制缺陷与信息不对称118

6.2.3 政策含义119

7 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122

7.1 政府职能与支出结构122

7.1.1 政府行动的理论基础122

7.1.2 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失灵125

7.1.3 支出领域中的政府失灵127

7.1.4 替代性支出与支持性支出127

7.2 使用结构分析的一般理论129

7.2.1 按使用分类的意义129

7.2.2 维持性支出131

7.2.3 经济性支出135

7.2.4 社会服务性支出140

8 支出结构的演变145

8.1 支出结构发展模型145

8.1.1 不同发展阶段的支出结构145

8.1.2 建国以来支出结构的演变149

8.1.3 支出结构急剧转换的全面图像152

8.2 生产性财政的衰落与福利财政的兴起156

8.2.1 生产性财政是强弩之末156

8.2.2 相对衰落的原因159

8.2.3 早熟的福利财政163

8.2.4 支出结构演变的独特性171

9.1 结构演变的恶化性质173

9.1.1 恶化与优化的判断依据173

9 结构演变中的资源释放与吸纳173

9.1.2 财政资源的释放和吸纳174

9.1.3 考虑预算外177

9.1.4 维持性支出的膨胀180

9.2 支出结构调整182

9.2.1 结构调整的潜在收益182

9.2.2 公共支出的若干优先领域183

9.2.3 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股本投资和补贴185

9.2.4 集中财力185

10 地方公共支出187

10.1 地方公共支出的重要性187

10.1.1 为何需要地方公共支出187

10.1.2 在支出结构中的主体地位189

10.1.3 持续增长的长期趋势190

10.1.4 多样化的公共服务191

10.1.5 地方自主权的扩大192

10.2 比重与增长193

10.2.1 比重及其变化193

10.2.2 增长情况分析195

10.2.3 制度外收支估算197

10.2.4 价格因素的影响200

10.3 各层级支出占总支出比重202

10.3.1 支出划分的重要性202

10.3.2 基本理论与模式203

10.3.3 各层级政府的支出比重204

10.3.4 与收入比重层级结构的比较207

11.1.1 各类支出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210

11 各级政府的支出格局与自给能力210

11.1 五级政府的支出格局210

11.1.2 各层级政府的支出重点213

11.2 五级政府的财政自给能力216

11.2.1 财政自给能力的含义和计量216

11.2.2 五级财政自给能力及其变化218

11.2.3 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国际比较221

12 政府间转移支付224

12.1 分类与功能224

12.1.1 转移支付的含义224

12.1.2 对个人与企业的转移支付225

12.1.3 当期转移支付和资本转移支付226

12.1.5 无条件与有条件转移支付227

12.1.4 税收分享与转移支付227

12.1.6 以宏观经济稳定和其他目标的考虑229

12.2 改革前后的转移支付情况230

12.2.1 规模及其变化230

12.2.2 与发达国家的比较232

12.2.3 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233

12.2.4 转移支付类别与结构234

12.2.5 制度建设的进展235

12.2.6 标准收入测算238

12.2.7 标准支出的测算239

13 支出效益分析241

13.1 效益分析的基本问题241

13.1.1 相关术语和测量方法241

13.1.3 效益分析的兴起243

13.1.2 效益分析的主题243

13.1.4 公共支出的机会成本245

13.1.5 公共产品的“纳税人剩余”247

13.1.6 从企业的角度看待政府部门248

13.2 成本效益分析249

13.2.1 广义与狭义的成本效益分析249

13.2.2 从财务分析到经济分析250

13.2.3 成本效益的鉴别与衡量251

13.2.4 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253

13.2.5 社会贴现率的选择254

13.2.6 考虑风险因素255

13.2.7 考虑再分配258

13.2.8 其他注意事项261

13.2.9 非市场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262

13.2.10 针对机构与工作的成本效益分析264

13.2.11 政府会计系统的改革265

13.2.12 效益分析:中国高速公路的例子265

13.2.13 意义和局限性267

14 政府产出的测度270

14.1 测度政府产出的理由270

14.1.1 政府部门的投入与产出270

14.1.2 政府会计系统的缺陷271

14.1.3 非市场销售与国民收入统计271

14.1.4 总量分析的难题274

14.1.5 结构分析的难题275

14.1.6 效益分析的难题277

14.1.7 目标不明与官僚主义278

14.1.8 规模经济与不可比性问题279

14.2 测度政府产出的方法280

14.2.1 产出统计的扩展280

14.2.2 产出测量的投入法283

14.2.3 消费者产出测度法284

14.2.4 两种测量法的比较285

14.2.5 新西兰的案例286

15 公共支出管理改革289

15.1 管理漏洞与支出低效289

15.1.1 中国公共支出效益的基本估价289

15.1.2 分散购买中的浪费290

15.1.3 公共项目投资中的虚报冒领290

15.1.4 低效率的管制性支出291

15.1.5 制度外运作的公共资金294

15.1.6 公共部门的资源消耗过多295

15.1.7 不宜由政府负责的支出领域296

15.1.8 资金大量流向自利性项目297

15.1.9 财政寻租活动297

15.1.10 根子在于管理上的漏洞297

15.2 改革公共支出管理300

15.2.1 财政部门的基本责任是搞好支出管理300

15.2.2 从关注企业效益到关注政府效益301

15.2.3 预算编制执行与审核工作必须加强301

15.2.4 扎实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工作303

15.2.5 在公共服务供应中引入市场力量304

15.2.6 建立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的国度制度305

15.2.7 加强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305

15.2.8 以规范的专项转移支付取代支出管制306

15.2.9 收支平衡原则应有法律上的严格定义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