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入孩子的心灵·消除情绪障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入孩子的心灵·消除情绪障碍
  • (日)原田正文,(日)藤沼胜海著;李讴琳,张蕙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750642511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情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入孩子的心灵·消除情绪障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走入孩子的心灵3

第一部分前言3

第一部分序言 越“优秀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越容易碰壁--让我们来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历程8

(1)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8

由身高和体重决定青春期的开始和结束8

升入高年级之后性荷尔蒙开始起作用9

不能只是简单领会青春期的言行10

小学高年级学生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比初中、高中生还多10

家庭、学校、专门机构以及地域的联手协作11

(2) “好孩子”欠缺的东西14

即使努力地培养孩子,孩子也成长不起来14

进入青春期之后碰壁的“好孩子们”15

无法领会儿童集体伦理的“好孩子”们16

心理的平衡感觉--“人格”17

活生生的集体生活体验是最为必要的18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度过他们的人生19

父母喜欢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育儿方式20

1 小学生不愿意上学·拒绝上学--采取不同于应对初中生、高中生的方法21

1.1 不懂得4个基本观点的“专家”很多22

1.2 拒绝上学的孩子是有心理疾病吗--有关心理问题的探讨23

拒绝上学的孩子,99%以上都没有心理疾病23

小学生还没有出现精神上的疾病24

多数情况是本人什么问题都没有25

1.3 低年级“让我们等待孩子自己说出‘我要上学’”这种低估情况的静观其变不好26

按照专家的指导,在自己家中度过多年的小学生们26

低年级的孩子会说话了--让我们先来仔细地问一问28

初期阶段进行“上学的诱导”,孩子能再度回到学校29

不仅领会接纳,还要一起思考30

为什么要让孩子去上学31

1.4 高年级 参照孩子心理的恢复状态,寻找好的处理时机32

拒绝上学的一般经过33

进行“上学诱导”的好时期、坏时期36

父亲起到的重要作用37

1.5 学校和专门机构作用的不同38

寻找专门机构是父母必要的做法38

让孩子早日从“自闭期”中解放出来39

“上学刺激”是只有学校才能做到的支援方法40

1.6 孩子诉说的身体症状不是假的41

孩子们说的肚子疼、想吐、头疼等等,是他们的真实感觉42

“没有什么地方不好啊”的回答是很重要的43

孩子不得不说自己“病了”是有原因的44

身心症状是发自本能的“自我防卫能力”之一45

从不愿意意识到的地方发出的SOS46

父母的责任在于考虑SOS是针对什么发出的47

1.7 把孩子拒绝上学当成重新审视夫妇、家里人的机会48

家庭有时候也会成为压力源49

父母重新审视自己是孩子恢复常态的一个契机49

面对孩子而发生了变化的父亲50

1.8 放任和强行都不可行,那么要点是什么呢51

小学生特有的困难之处51

我的判断基准51

1.9 咨询的意义和时期52

2 当我的孩子突然暴躁起来的时候55

小学生的暴躁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56

2.1 过得很平稳的小学时期56

初中生、高中生的暴躁发生是源于绝望感57

小学生暴躁的两种类型58

2.2 低年级 比较容易把握暴躁原因的小学低年级孩子们58

多数父母是在学校指出后才发现问题的58

低年级孩子暴躁的特征59

2.3 低年级 像是“心中突然落下了铁卷帘门一样”暴躁起来的孩子们60

父母对孩子不责骂、不能责骂的培养61

幼儿期“集体玩耍”的丧失62

2.4 低年级 超越想像的“自我中心性”儿童63

父母和学校合作、弥补孩子暴躁的心63

让父母瞠目结舌,“想把他的脑袋切开来看看”的“自我中心性”64

用暴力来释放上补习班、学习技艺造成的压力65

只能把朋友们看成竞争对手65

2.5 低年级 被告知“你家的孩子暴躁,让人很为难”的时候66

为什么问题会在小学里表面化66

请不要将视线避开第三者眼中的“我家孩子的样子”67

问题是孩子的自我介绍68

2.6 高年级 由于父母对孩子不了解而发生的问题68

爱知小学五年级男童的体罚致死事件69

2.7 高年级 孩子的暴躁是重新看待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机会70

要求孩子“顺从父母”的结果70

家庭暴力典型案例的一般经过71

父母还能管得住孩子的小学生阶段73

将青春期自然的变化和心灵的SOS区别开来74

2.8 高年级 “家庭暴力”是肯定能克服的75

坚持不懈地寻找专门机构75

要知道,隔离是无法让孩子情况好转的76

消除家庭暴力的两个要素77

父母首先要接受咨询77

2.9 “暴躁”是怎么一回事--来自最新大脑生理学的信息78

大脑被情绪波动的风暴所支配79

虐待和早期的智育教育产生了暴躁的孩子79

2.10 关于暴躁的孩子和ADHA(注意力缺陷·多动性障碍)的关系81

环境污染、药物等对大脑的影响81

到了高中阶段容易发生问题83

注意力集中的机能受到损害的ADHD儿童83

把什么都当作ADHD的做法是值得考虑的84

2.11 被侵犯的地球环境是暴躁孩子增加的一个原因86

3 “欺负同学问题的对策”中存在的两个缺陷--过度反应和放任89

3.1 既没有安心感也没有安全感的学校生活90

小学中欺负同学的现象比初中多吗90

因为被欺负深受伤害的孩子们91

欺负同学的问题给学校生活带来的“心灵扭曲”93

3.2 发现和承认欺负同学的现象是第一步94

“欺负同学现象减少”的统计让人感到奇怪95

为什么没有从被欺负而导致的自杀事件中吸取教训97

3.3 小学时期欺负同学和被欺负的体验是必要的98

如果把欺负同学认为是“不会有的事情”就无法防范它98

讨论欺负同学问题的时候无视孩子年龄存在很大的漏洞99

让孩子体会到“再这样做下去是不行的”100

3.4 低年级 欺负同学问题的构造和本质101

不要把什么都说成是欺负同学101

欺负人的孩子并没有意识到的欺负同学现象102

认真询问孩子的想法并与他一起思考102

为什么会出现欺负同学的现象103

和初中生、高中生几乎是相同的103

3.5 高年级 欺负同学问题的构造和本质103

在小学生时期可以通过父母和老师的介入改变状况104

3.6 单凭老师或单凭学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105

再优秀的实践如果由一个人来完成也会感到困难105

FSCC网络·支援的基本观点106

3.7 欺负同学问题解决的方向性--根据FSCC网络·支援107

认为“被欺负的孩子身上也存在问题”的错误之处108

发火的父母比讲道理而什么都不做的父母要好得多109

班级成员的保护者认为“这不是别人的事情”而采取行动的话110

清楚地传达父母对学校的要求和愿望110

负责保健的老师活跃在协调者的岗位上111

对欺负同学的孩子及其父母给予支援112

保护者协会、学校、专门机构各自的作用112

3.8 在欺负同学的问题上专门机构起到的作用114

作为协调者和建议者的作用114

针对孩子及其父母进行的咨询114

3.9 学习外国的处理方法115

欺负同学并不是日本独有的问题115

提高父母和子女现实认识的作用115

勒令“欺负同学的孩子”转学的欧美各国116

听听孩子的声音--儿童监察官员制度117

将同等对象的咨询作为制度引进117

3.10 当你知道自己家的孩子“被欺负”时118

你有没有变成不倾听孩子说话的父母119

父亲必须认真地保护自己的孩子121

3.11 自己家的孩子欺负同学时122

父母们对向别人加以危害的人感到极端恐惧122

建立可以互相商量的家长网络122

欺负同学的孩子,也会受到别人的欺负,或是走上犯罪道路123

欺负同学是孩子发出的“心灵SOS”124

3.12 周围的人都很清楚情况,把这点作为突破口124

虽然当事人的父母什么都不知道124

如果家长们一起烦恼,一起思考的话125

教师要克服“欺负同学问题恐惧症”126

期待出现成熟市民保护者协会127

4 父母怎样处理“班级崩溃”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建设学校129

一直有紧迫感的小学老师们130

4.1 “班级崩溃”显而易见的实际状态130

心理问题在全体孩子中扩展131

在美国敲响的警钟132

惊人的班级崩溃问题133

班级崩溃是怎样发生的134

为什么父母和社会上的一般民众不知道呢136

4.2 低年级 幼儿期心理成长的问题出现了137

入学的孩子们和小学系统的不协调137

在班级崩溃中显示出孩子们的幼儿性138

在学校、在家里都找不到容身之处139

4.3 高年级 学校与家庭的不信任和青春期的不安定139

青春期的侧面139

4.4 班级崩溃扩展的实际状态和解决的方向140

班级崩溃是“班级王国”的崩溃140

“感觉就像是溺水者抓住了稻草一样”的老师们142

超出想像的实际状态调查结果143

FSCC网络·支援解决班级崩溃问题的方向性143

4.5 学校第一线教师们的声音145

没有人守卫孩子!没有人守卫学校146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场所,也是保护者和教师一起成长的场所150

4.6 给学校和老师的建议154

迫使班主任长期休假的不是保护者,而是教师们155

校长作为指挥官没有发挥其作用156

不要对自己的学生不信任157

老师劳动量过大--家长也应该作为志愿者承担工作158

学科负责制的引入和班级人数的消减159

家长们要聚集起来,建立良好的关系160

4.7 低年级 孩子的班级发生“班级崩溃”时160

在各个家庭中传达“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161

重视对孩子的爱抚161

重新看待保护者想像中的“好老师形象”162

能够想到“别人的孩子,我的孩子,大家的孩子”163

4.8 高年级 孩子的班级发生班级崩溃时163

这不是换个班主任就能解决的问题163

不断听取孩子的意见164

重视和学校一起思考的姿态164

第一部分结尾 依靠家长的网络,开创新世纪的新小学167

(1) 失掉了丰富多彩的少男少女时代168

(2) 关于小学生的学习、玩耍、体育、技巧,你是怎么想的169

如果从幼儿时期到小学时期父母太过于努力培养孩子的话,孩子是会被压垮的169

只要合理培养,孩子就会成长起来171

(3) 事先了解有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172

为什么要事先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知识172

孩子依靠青春期表现出的各种症状重新成长173

通过小学生时期的育儿来培养孩子度过青春期的能力174

(4) 开放学校--家长网络扩展中的实践事例176

育儿小组的家长和孩子以及孕妇都参加了的初中课程177

(5) 由志愿者开创新世纪的新学校182

培养孩子的结果显现在青春期182

在集体育儿中看到了“希望之灯”183

家长们的因特网并不是“神志不清的话”184

让家长坐在驾驶席,支援者坐在副驾驶席185

第一部分后记187

第二部分 中小学生情绪障碍191

第二部分序言 临床医生的共同感受191

1 和妈妈说话了吗193

1.1 滋生情绪障碍的温床194

没有电视机的日子194

消失了的“谢谢、对不起”197

所谓的“孩子”200

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203

1.2 情绪障碍的各种表现方式--拒绝到校、缄默症、自闭症206

日本厚生省针对情绪障碍儿童设立的短期治疗设施206

日本文部省关于情绪障碍儿童的定义208

学者们对情绪障碍儿童的定义211

2 拒绝到校的孩子们213

2.1 各类拒绝到校事件的形成过程214

心因性疾病214

与逃学的不同之处216

引发拒绝到校的契机218

拒绝到校生的类型220

窒息优等生型223

过分溺爱型(社会性未成熟型)225

都立教育研究所教育相谈研究室的工作227

从讨厌学校到拒绝到校229

拒绝到校的真正原因233

2.2 及早发现潜在型拒绝到校的儿童235

“大家一起来鼓励他”235

束手无策的老师237

拒绝到校的早期发现及预防238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247

2.3 为了避免家庭暴力和自杀事件的发生249

引发学生自杀的内外环境249

“好孩子运动”导致的问题儿童254

家庭暴力表面化之后255

拒绝家庭暴力259

从胡来到偷懒261

精神断乳期里自主性开始萌芽262

2.4 拒绝到校的治疗法种种262

沉默之举262

应该把握的三个约定264

留级的建议265

其他的治疗方法266

学校并不代表全部269

芥川奖获得者作家三田诚广的亲身经历270

3 患缄默症的孩子们275

3.1 各种各样的默缄276

何谓缄默276

对缄默儿童的实际调查278

被忽视了的缄默儿童282

不要忽视“不爱说话”的现象283

3.2 对缄默儿童所做的咨询辅导283

对缄默儿童的指导284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做些什么286

4 自闭症的孩子们289

4.1 痴迷虚幻世界的孩子们290

孩子们的城堡与自闭之茧290

T的故事291

自闭症种种293

参加夏令营的F296

高智商,低情商298

4.2 何谓自闭症298

容易混淆的几种症状302

4.3 与自闭症恶战苦斗的教师们305

10年前对患自闭症儿童的教育305

最初的混乱306

混合住宿的实验308

教师的参与方式与指导体制313

4.4 武藏野东学园的实践315

自闭儿童的表情316

生活疗法318

二阶段保育法321

设立专门小学323

4.5 设立亲子年级的五本木小学324

为情绪障碍儿设置专门年级324

与智育相连的体育326

摄像技术的特殊用途327

4.6 自闭症候群的诊断及对策330

自闭儿童的预后调查330

自闭儿童的诊断标准335

自闭儿童的治疗337

轻微脑损伤原因说344

为激发大龄自闭患者的能力创造机会345

5 如何避免儿童情绪障碍的出现349

5.1 家长的梦想350

5.2 婴幼儿期Ⅰ:创造安定情绪的基础351

5.3 婴幼儿期Ⅱ:正常的智力发达353

5.4 婴幼儿期Ⅲ:自我主张和与他人协调355

5.5 3岁儿童:切勿扼杀孩子的自主性357

5.6 4岁儿童:培养生活习惯的适应期358

5.7 5岁儿童:让孩子尝试各种小小的失败362

5.8 小学低年级学生:发展独立自主的性格364

5.9 小学中年级学生:对暴力年龄的对策366

5.10 小学高年级学生:儿童人格的完成期368

5.11 令人担心的“好孩子”和“听话的孩子”370

第二部分后记373

本书中出现的教育机关、治疗机构375

参考文献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