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文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文化学
  • 李大农,李福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6145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文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主经济文化3

第一章 绪论3

一、什么是经济文化学3

二、为什么要研究经济文化学4

三、经济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2

四、研究经济文化学的方法、途径13

第二章 原始经济形态文化16

第一节 原始经济形态概述16

一、原始经济形态存在的时间界限16

二、原始经济形态的主要特点17

三、原始经济形态对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19

第二节 原始经济形态下的物质文化21

一、食21

二、衣23

三、住23

四、用24

五、科学技术25

六、艺术26

第三节 原始经济形态下的制度文化27

一、农耕制度27

二、原始公社——家庭氏族社会制度28

三、从部落到国家的产生32

第四节 原始经济形态下的观念文化33

一、生存观念33

二、防卫观念34

三、集体观念34

四、占有观念35

五、改善观念35

第三章 农业经济形态文化(一)36

第一节 农业经济形态概述36

一、农业经济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6

二、农业经济形态的主要标志和特点40

三、农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农业即现代农业的产生45

第二节 农业经济形态下的物质文化47

一、农业工具的改进48

二、农田水利建设50

三、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52

第三节 农业经济形态下的制度文化54

一、耕作技术制度的改进55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提高58

三、土地制度的变迁60

四、田赋制度的发展65

第四章 农业经济形态文化(二)68

第一节 农业经济形态下的行为文化68

一、仁爱孝悌68

二、稳健朴实69

三、因循保守71

四、讲求礼仪72

五、重义轻利73

六、中庸之道75

第二节 农业经济形态下的观念文化76

一、人生价值76

二、道德观念78

三、宗教信仰79

第三节 农业经济形态下的文学艺术创作83

一、类型83

二、内涵84

三、表现手法85

四、西方近代文学91

第四节 农业经济形态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汇94

第五章 工业经济形态文化99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实现工业化99

一、工业革命的前夜99

二、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104

三、工业革命的重大意义105

一、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增长107

第二节 工业经济形态下的物质文化107

二、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109

三、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和加速发展112

第三节 工业经济形态下的制度文化113

一、大机器生产导致工厂制度的建立113

二、股份制组织形式的出现和日益普遍113

三、巨型公司的建立和垄断组织、跨国公司的形成、发展114

第四节 工业经济形态下的行为文化115

一、独立生存,不靠他人115

二、崇尚自由,不受约束116

三、自我奋斗,优胜劣汰117

四、尊重学术,容许争鸣118

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18

第五节 工业经济形态文化与农业经济形态文化的比较119

一、工业经济形态文化属利益追求型,农业经济形态文化属忍耐谦让型120

三、工业经济形态文化属生活享受型,农业经济形态文化属温饱小康型121

二、工业经济形态文化属个人本位型,农业经济形态文化属家国一体型121

四、工业经济形态文化属法制契约型,农业经济形态文化属情感关系型122

五、工业经济形态文化属货币流通型,农业经济形态文化属实物保存型123

六、工业经济形态文化属开拓进取型,农业经济形态文化属平衡稳定型124

第六节 指导当代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种西方经济理论125

一、凯恩斯主义126

二、后凯恩斯主义127

三、新自由主义127

四、制度经济学128

五、供给经济学128

六、发展经济学129

七、根本的是社会制度问题129

第七节 工业经济高度发展下的欧美文学创作130

一、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131

二、欧美现代主义文学132

第一节 知识经济形态的基本概念133

一、知识经济形态的形成133

第六章 知识经济形态文化133

二、知识经济形态的主要特点134

第二节 知识经济形态的主要标志及其经济价值136

一、生命科学技术136

二、信息技术138

三、能源技术139

四、新材料技术140

五、空间技术141

六、海洋技术142

第三节 知识经济形态文化的主要表现142

一、高创新文化143

二、高人才文化145

三、高知识文化147

四、高服务、高效率文化150

第四节 高素质高科技人才的培育开发151

一、高素质、高科技人才培育开发的极端重要性151

二、需要哪些高素质、高科技人才152

三、培育开发高素质、高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153

第五节 知识经济形态文化的传播156

一、经济全球化156

二、金融国际化160

三、信息网络化163

四、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165

第六节 知识经济形态文化的负效应167

一、财富高度集中,贫富更加悬殊167

二、引导人们进行高冒险,形成一种所谓的冒险文化169

三、出现了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现象170

四、高科技犯罪增多,导致人们道德心灵的堕落和文化的变异171

五、高科技给自然界和人类物质生活的侵害173

六、出现了伪科学174

下篇 亚经济文化179

第七章 市场经济文化179

第一节 市场经济概述179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概念179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80

三、市场经济的功能183

第二节 市场文化的内涵和实质185

一、时代精神的反映185

二、市场行为的规范186

三、共同利益的追求186

四、集体意识的构建186

第三节 市场观念文化187

一、价值观187

二、盈利观188

三、竞争观189

四、法制观189

五、道德观190

第四节 市场行为文化191

一、相互尊重191

二、自我修养192

三、熟悉法律194

第五节 正确的市场文化导向195

四、注重交往195

一、克服市场文化的误区196

二、构建良好的市场文化环境197

三、社会主义市场文化与法制建设需要互动198

第八章 社区经济文化200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经济200

一、社区的界定200

二、社区经济的产生和内涵201

三、社区经济的有关理论202

第二节 社区文化领域203

一、社区教育203

二、社区文体204

三、社区医疗卫生206

四、社区服务207

五、社区建设209

二、有效处理人际关系211

一、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211

第三节 社区文化的意义、作用211

三、搞好行为导向212

四、促进遵纪守法212

五、有效控制人口213

第四节 社区文化的发展前景213

一、社区文化与科技相结合,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213

二、社区文化与中小企业结合,成为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16

三、社区文化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217

四、社区文化要与物业管理结合,提高社区服务效率218

五、社区文化需要得到政府支持,以解决好一些政策性问题220

第九章 消费经济文化224

第一节 消费和消费经济224

一、消费和生产是一对孪生兄弟224

二、消费经济的内容226

三、消费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228

二、消费文化的内涵、特征230

一、消费文化的性质230

第二节 消费文化的性质、内涵和特征230

第三节 消费文化的类别和实现形式233

一、消费文化的类别233

二、消费文化的实现235

第四节 消费文化与消费经济的关系238

一、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239

二、消费拉动经济239

三、家庭或个人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239

四、消费观念的更新240

第五节 提高消费文化的途径240

一、政府的政策导向241

二、合理调整消费结构241

三、倡导消费文化,反对奢侈浪费242

四、发展消费信贷,实现超前消费244

五、扩大内需,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245

一、家庭和家庭经济247

第一节 发家庭经济概述247

第十章 家庭经济文化247

二、家庭的经济功能249

三、家庭组织的变迁251

第二节 家庭文化的内涵和构成252

一、家庭文化的内涵252

二、家庭文化的构成253

第三节 家庭文化建设257

一、精心规划257

二、勤俭持家258

三、提高素养259

四、增强体魄259

五、合理分担260

第四节 家庭文化生活的“最优化”261

一、培育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261

二、优生优育,尊重妇女262

三、改变就业观念,增加就业机会263

四、家庭生活的规范化264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产生、内涵和特征267

一、企业文化的产生267

第十一章 企业文化267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271

第二节 企业形象文化272

一、企业形象文化的来历272

二、企业形象的识别和构成273

三、企业形象的塑造与传播275

一、企业竞争文化的实质277

第三节 企业竞争文化277

二、企业竞争文化应遵循的原则278

三、企业竞争文化的主要内容279

第四节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284

一、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84

二、开拓创新,稳健经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285

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通过企业优化和人的优化,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286

五、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每个职工的劳动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287

四、确立本行业本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树立本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287

第十二章 货币文化289

第一节 货币概述289

一、货币的起源289

二、货币的材料291

三、货币的形式292

四、货币的本质296

五、货币的功能297

第二节 货币的文化特征298

一、货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99

二、货币是人类劳动付出的回报299

三、精巧的铸币工艺技术300

四、优美的货币形象设计301

五、货币在国家和民族间的融汇、沟通303

第三节 走出货币文化的误区304

一、误区种种304

二、对货币保持平常的心态306

三、黄金的命运307

第四节 金银纪念币308

一、金银纪念币的诞生和发行原则308

二、金银纪念币的内容和题材309

三、金银纪念币的设计和生产311

第十三章 结语312

一、经济是基础,文化对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12

二、必须要有自己民族独立的文化精神313

三、科技创新与发挥人文精神两手都要硬314

四、取其珠宝玉帛,去其声色犬马315

五、是吸收、借鉴,而不是同化、代替315

六、要兼容,而不是对抗316

七、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共同繁荣317

八、要想脱贫,先要脱愚317

九、既要阳春白雪,更要下里巴人318

十、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19

热门推荐